夜色中,朱棣踉跄着走出宫门,仍掩不住震惊。
他攥紧那份练兵策,靠着宫墙坐下细细翻阅,企图找出纰漏。
最终却只能苦笑。
\"原以为这位兄弟只是治国胜我一筹。
\"
\"不想这剿倭练兵策也出自他手。
\"
\"阵法、兵刃、演练......\"
\"若非大才,怎能考虑如此周全?\"
曾亲历抗倭的他,更懂得这份策略的精妙。
良久,朱棣长叹:\"本王最得意的军事才能啊......\"
朱元璋目送儿子远去,嘴角含笑。
近日之事他心知肚明,特意提及那个秘密儿子,就是要挫挫朱棣的锐气。
看着儿子失落的背影,老皇帝心情愉悦。
他仰望星空,想起朱瑜的话:
\"开海远征......\"
\"国威永扬!\"
朱元璋目光幽远,望向殿外苍穹:\"原打算平定蒙元后便颐养天年。
可如今——\"突然朗声大笑:\"这浩瀚星海倒叫朕壮志重生!老四这孩儿,竟让朕这把老骨头又燃起热血。
\"
他凝视手中茶盏,心中另有盘算。
近来诸多国策皆出自幼子之手,实则已行监国之权。
此番开海虽非朝夕可成,但让幼子参与朝政,将来继承大统时自能驾轻就熟。
翌日朝会,百官齐聚焚天殿。
朱元璋当即敕令户部拨银二十万两予燕王朱棣练兵。
朱棣肃然领命:\"儿臣必依平倭策严训士卒,不负圣恩。
\"
满朝文武闻言愕然。
练兵平倭?未及深思,又闻天子沉声道出:\"开海!\"二字如惊雷炸响,群臣恍然——难怪要燕王练兵。
工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三思!沿海水寨耗费巨资建成,若为开海尽毁,岂非劳民伤财?\"兵部侍郎紧接着奏道:\"当年海禁方换得百姓安宁。
若容张士诚残部死灰复燃,恐酿滔天之祸!\"
“陛下,请慎重决断!”
朝堂之上,群臣俯首谏言,朱元璋眉头紧锁,面露不悦。
他站在御阶前沉声道:“如今国库充盈,何愁倭患?朕已命燕王操练兵马,有何可惧?”
户部侍郎急忙出列:“**,户部银钱吃紧。
本月赋税早已支用殆尽,仅余驿传司移交的款项,陛下却要拨付燕王二十万两军饷......若再裁撤水师营寨,只怕......”
“寻借口?”
朱元璋目光如炬,早看透众臣心思。
他们分明想借财政为由阻挠大计。
他猛然挥袖:“朕意已决,开海通商!”
“朕要做的事,尔等只管奉诏行事!”
说罢拂袖离殿。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叹息不已。
朱棣此刻眸光微动。
父皇突然解除海禁,又提前令他整军经武,连同手中那份《靖倭方略》......莫非又是那位神秘“兄长”的谋划?
正思忖间,数名大臣围拢过来,揖礼道:“燕王殿下,此番谋划想必是您与陛下的默契?”
“本宫......”朱棣愕然。
另一位老臣叹道:“殿下掌兵在前,陛下开海在后,这连环妙计瞒不过明眼人。
只是开海弊大于利,还望殿下劝谏圣上收回成命。”
朱棣望着一众期盼目光,喉头滚动却说不出话。
最终沉下脸来,冷哼转身。
\"对付这些人,必须堵得他们无话可说。
\"
那人指向屋内巨大的地球仪:\"老爷子,这个借您用几日。
\"
\"地球仪?\"
\"好!\"
朱元璋拍掌大笑,眼中精光闪烁:\"明日朕就扛着它上朝,叫那群井底之蛙瞧瞧大明之外——\"
\"好教他们长长见识!\"
他霍然起身,扛起**的地球仪大步出门。
叉腰的姿态让朱瑜心悬,正要上前搀扶,却听朱元璋头也不回道:\"当年战袍比这沉重十倍。
\"
那背影裹挟着\"速速让道,朕要震翻全场\"的气势渐行渐远。
朱瑜望着父亲背影,只觉威压扑面,霸气横溢。
自除夕夜讲授海外诸国至今,终见老爷子扛着地球仪走向奉天殿。
这场面......朱瑜不禁热血沸腾。
......
翌日朝堂。
文武百官肃立如林,空气凝着刀光剑影。
特邀入朝的燕王朱棣立于武官之列,只待与兵部户部交割完毕,便可领兵出征。
龙椅上的朱元璋扫视群臣,嘴角噙着冷笑:放马过来!
\"今日继续议开海一事。
\"
他掷地有声地开场:\"若还做锯嘴葫芦,往后就不必再提了。
\"
首名出列的官员高举奏折:\"臣有本奏。
\"
朱元璋展开这卷万字长文,通篇引经据典痛陈开海之弊。
他饶有兴致地挑眉:\"卿亲笔所书?\"
\"这个......\"官员额头沁汗:\"实乃国子监黄大人代笔。
\"
\"黄子澄?\"朱元璋了然点头:\"裹脚布文章,确是他的拿手好戏。
\"
\"拉出去,杖责!\"
话音未落,殿外锦衣卫已持刀鱼贯而入。
打人总得有个由头。
朱元璋扫了眼蠢蠢欲动的朝臣,将手中奏折狠狠摔在地上,冷哼道:\"满纸废话,华而不实!\"
\"朕早说过,奏折要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
\"每**阅数百奏章,你们还尽写这些虚浮东西?是嫌朕活得太长?\"
\"哼!不知体恤君父,该不该打?\"
群臣面面相觑,终究没敢吭声。
角落里,黄子澄缩着圆滚滚的身子,心里叫苦不迭。
不过是替人代笔赚点银子,怎么祸事就落自己头上了?被拖出去时,那张胖脸上写满冤屈。
听着殿外惨叫,再看满朝低头噤声的同僚,朱元璋眯起眼。
挑个倒霉鬼杀鸡儆猴,效果倒是不错。
大臣们悄悄交换眼神,想起方才的前车之鉴,纷纷将袖中奏折往里塞了塞。
不递了,总行了吧?
可开海之事,绝不能退让。
老头儿这是想吓退我们?没门!
众人一齐出列,拱手高呼:\"陛下!昨夜思虑开海利弊,臣等以为此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耗费国库,危害百姓,倭寇虎视眈眈,边疆永无宁日!\"
\"如今民心安稳,岂能冒险?\"
\"请陛下三思!\"
满朝反对声中,朱棣抱臂而立,嘴角噙着看戏的笑。
他已然猜到,开放海禁的政策是父亲与那位素未谋面的\"兄弟\"共同筹划的。
如今这政策遭到群臣**,想起近日心中郁结,他倒要看看这对父子如何应对。
龙椅上的朱元璋见到众臣如此整齐的反对阵势,倏然起身,一言不发地拂袖离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圣上这是被我们气走了?那可算散朝了?圣上未言退朝,我等岂敢擅离奉天殿。
\"
正议论间,朱元璋去而复返。
更令众人震惊的是,他肩上竟扛着一个巨大圆球。
那物件形似武器,百官吓得连连倒退。
几个耿直的老臣却不退不让,昂首道:\"纵使圣上以此物处死老臣,臣也绝不改初心!\"说着还将脖颈向前探了探。
朱元璋冷笑道:\"砸你?你这脑袋碎了无妨,朕还怕伤着这宝贝。
\"说着将地球仪轻放于地。
群臣这才恍然大悟,朱棣率先上前,转动圆球找到北平位置,又见金陵等地皆在其上,不由惊呼:\"这是地图?竟是球形的地图?\"
百官闻言纷纷凑近端详,有人质疑道:\"地图怎会是圆的?\"更有人断言:\"此物古怪,绝非地图!\"大殿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道:“我去过安南国,这位置确实如地图所示,就在大明边上。”
另一位大臣附和:“我也曾去过那边,若走水路须十日以上。”
又有人道:“当年随圣上征讨蒙元,这图上标注的几座城池方位分毫不差。”
然而有人疑惑不解:“可为何大明疆域看起来如此狭小?且这形状为何呈圆形?”
朝堂上一时沉默。
朱元璋瞧着众臣被吸引的模样,脸上浮现傲色。
他想若告诉众人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个圆球,怕是会引起轩然**;若说从金陵出发绕行一圈能回到原处,更无人肯信。
这些惊世之言此刻不宜道出,毕竟连他自己也未全然确信。
当初朱瑜那孩子向他讲述这些时,他也难以接受。
虽心存疑虑,但想着自家孩子总不至于**。
见满朝文武都被这奇异地图吸引,朱元璋轻咳一声,殿中立时鸦雀无声。
他指着地球仪傲然道:“诸位都看过地图了,朝中不乏出使过外邦的重臣,也都见识过《大明混一图》。
对照史料想想,这地图可有假?”
朱元璋站在殿前挥手道:“各位心中自有判断,若连真假都辨不出,这重臣之名怕也当之有愧。”
这话并非刻意贬损。
确实在场不少大臣都知晓外界情形。
这时有人提出疑问:“皇上,即便地图为真,与开海又有何关联?”
“有何关联?”朱元璋反问道。
“事情没那么简单!”
朱元璋目光一凛,大步走向地球仪,手指重重戳在岛屿群上:“看见了吗?这是琉球!张士诚、陈友谅那些残兵败将如今就盘踞在这里,竟与倭人狼狈为奸。”他的手指突然划过一道弧线,停在狭长的岛链上,声音陡然转寒:“这条像蚯蚓似的破地方,当年还派过遣唐使来求学。
如今倒学成倭寇,劫掠我大明沿海!”
他猛地转身面对众臣,袍袖带起风响:“大唐的教化都改不了这群豺狼的本性,留着必成祸患!朕为何要开海练兵?就是要一举铲平这个毒瘤!”说着忽然顿了顿,想起除夕夜朱瑜指着地球仪暴怒的模样——那孩子竟咬牙切齿道:“蛮夷禽兽,当诛尽以明天道!”当时眼中怒火,活像要烧穿地图上的岛国。
朱元璋嘴角泛起笑意。
这小子虽不知为何如此激愤,但懂得为民**,真像朕!何况海外还有广袤的沃野、矿脉,以及......他摩挲着地球仪光滑的表面,眼底掠过野心的火光。
他轻蔑一笑,扫视朝堂上议论纷纷的群臣,众人的手指正划过地球仪上那片辽阔的美洲大陆。
有大臣躬身询问:\"陛下,这些疆域属于何方?\"
朱元璋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沉默不语。
他突然弯腰抄起地上的地球仪,扛在肩头大步流星走向内殿。
\"那些地方?\"
\"朕偏不告诉你们!\"
\"朕乃大明天子,要你们看得多远,你们便只能看得多远!\"
他心中暗自思量,眉宇间尽是**威仪,昂首阔步离去。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朱棣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刹那间,他竟在年迈的父皇身上窥见了久违的雄心?
朱棣始终认为,随着年岁增长,父皇早已消磨了开疆拓土的壮志。
这些年来,父皇对内施行仁政,对外采取守势。
种种迹象都验证着他的判断。
然而他不同。
他渴望征战,誓要用手中利剑荡平四方蛮夷,胸中燃烧着熊熊野心。
正因如此,他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父皇方才流露出的雄心。
老头子变了!
暮年之际,竟重燃壮志!
他脑海中不断回放朝堂上朱元璋的言论......
满朝文武哑口无言,虽未完全说服众人,但父皇重启海疆的决心......已不可动摇!
朱棣平复心绪,快步追向御书房。
御书房内,朱元璋郑重地将地球仪安放在地,背着手绕行细观,不时轻抚胡须,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痛快!
今日驳得群臣哑口无言!痛快!
若在从前,早该拔刀相向。
而今占据大义,看他们目瞪口呆的模样,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朱棣踏入殿门时,正看见父皇凝视地球仪的专注身影。
那令人窒息的王者威压,依旧笼罩着整个大殿。
自幼随徐达将军征战沙场,他听过太多关于父皇当年气吞山河的传说。
了解之后,朱棣深知父亲从底层崛起的艰辛。
即便自己久经沙场,面对朱元璋时仍不敢有丝毫松懈。
\"老四?有事?\"
朱元璋今日心情不错,并未计较朱棣擅闯之罪。
\"父皇。
\"
朱棣恭敬行礼,迟疑片刻终是问道:\"这地球仪与开海方略......莫非与您民间那位......\"
话未说完,朱元璋反手一掌掴在他头上,厉声喝道:\"胡言乱语!那是你亲弟弟!\"
\"亲弟?\"
\"正是朱棱!\"
朱棣如遭雷击。
他犹记当年那个总追着自己嬉闹的幼童......听闻其病逝噩耗时,远在边疆的自己曾悲痛呕血。
如今竟......
\"小六尚在人间?\"
朱元璋含笑颔首,抚着他肩头:\"记得你幼时最疼这个弟弟。
\"
\"那新税制、驿道改革......\"
\"皆他所为。
\"
\"地球仪?练兵策?开海?\"
\"尽出他手。
\"朱元璋眉宇间尽是自豪。
朱棣怔然半晌,终是轻叹:\"不想他竟有这般能耐。
\"
朱元璋凝视着这个骁勇的儿子,郑重道:\"确比你长兄更为出色。
\"言下之意已不言而喻。
朱元璋赞许道:\"你这孩子比你兄长更有潜质,需仔细权衡。
\"
朱棣心领神会,壮着胆子请求:\"儿臣想见六弟一面。
\"
\"见他?\"朱元璋面上不显,心中却暗忖:未曾安排你们相见,倒已情同手足,连义妹都赠予他了。
好在并非嫡亲姊妹。
他挥袖道:\"机缘未至,来日自会相见。
且去研读平倭方略,为朕练就精兵。
\"
见父皇逐客,朱棣只得施礼告退。
走出奉天殿时步履沉重,今日所得讯息令他震撼万分。
未料幕后对手竟是六弟朱棱!此人不仅健在,更首创商税新政,改革驿站,制定剿倭方略,力主开海......
自太子朱标薨逝,皇孙朱允炆失势,朱棣深知唯有马皇后所出皇子可继大统。
秦王晋王皆不足虑,惟己文武兼备,原以为帝位非己莫属。
如今方知竟还有一位劲敌。
若六弟当真如此了得,自己确实逊色三分。
想到这里,朱棣黯然长叹。
既父皇说要静待机缘,便只能暂且按下心思。
回府后命人收拾行装,却独自携朱瑜策马出城,径往皇陵而去。
望着眼前陵墓,朱瑜愕然。
燕王方才神色阴郁地召其同行,他不敢多问只得跟随。
未料竟来到皇家陵园......
“王爷,这是为何?”
朱瑜忍不住开口。
一路沉默至此,总不会专程来皇陵闲聊吧?
朱棣默然片刻,低声道:“我奉命前往北平。”
朱瑜暗想:这事儿还有我的功劳。
他看向朱棣:“这不是好事吗?为何愁容满面?”
朱棣不答,只淡淡道:“今日来见一个人,顺道告别,明日我便动身。”
穿过陵道,他在一座墓前停步。
朱瑜瞥见碑文,惊讶道:“朱棱?”
“不错。”朱棣点头,“他是我的六弟,父皇与母后的孩子。”
朱瑜眉头一皱,历史上马皇后仅有五子,何来六皇子?
看来此大明与所知不同……
朱棣忽然问:“可知父皇在宫外另有养子?”
“自然,此事并非秘密。”朱瑜答道。
朱棣指墓碑,苦笑:“就是他,我的六弟。”
“他还活着?”
“不仅活着,才能更胜于我。”朱棣神色黯然。
朱瑜恍然,原来如此。
他曾听父亲提过,这位养子极为出众。
如今朱棣得知胞弟受宠,备感压力,难怪郁郁寡欢。
相识以来,尚未见他如此消沉。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怒喝:“放肆!区区商贾,擅闯皇陵该当何罪!”
二人回头,朱允炆正怒目而视。
朱允炆眼中充满怒火,死死盯着朱瑜。
朱棣本就心烦意乱,见状大步上前,扬手便是一记耳光。
清脆的响声过后,朱允炆呆立原地,捂着脸颊喃喃道:\"四叔......\"
\"放肆!\"朱棣厉声呵斥,\"朱瑜既与本王结为姻亲,便是你的长辈。
国子监的先生们都是摆设吗?连基本礼数都教不会?\"
朱瑜暗自摇头,这朱允炆真是毫无长进。
......
返程路上,朱棣忽然勒马问道:\"你可知海外情形?\"
朱瑜失笑。
这世间怎会有人比他更了解?当初制作地球仪的场景历历在目。
\"海外虽险,却暗藏机遇。
以商人之见,大明理应放眼四海。
\"
\"哦?\"朱棣挑眉,\"你竟如此了解?\"
\"年少漂泊时遇异人指点。
\"朱瑜沿用旧说辞,\"若朝廷开海,愿组船队远航。
先前说过——若你夺位失败,海外尚存退路。
\"
朱棣放声大笑。
原本当是戏言,此刻面对朱棱的威胁,这提议竟格外真切。
他重重拍打朱瑜肩膀:\"好兄弟!\"
......
\"但莫因此懈怠。
\"朱瑜突然正色,\"这条后路是为兵败准备的。
王爷如此消沉,莫非打算向朱棱低头?\"
朱棣沉默苦笑。
见他这般反应,朱瑜暗自心惊。
若连朱棣都偃旗息鼓,大业岂非更加渺茫?
\"不思进取......\"朱棣喃喃重复。
朱瑜顿时急了眼——往常提及此事,这位王爷眼中的野心可是藏都藏不住。
今日这情形当真不妙?他果真撑不住了?
撑不住也得撑!
朱瑜认为朱棣尚有一线生机......
他恳切道:\"我必倾力助你成就霸业,你可要振作啊!\"
\"振作?\"
朱棣对\"振\"字显得格外在意。
他指了指自己:\"你看本王现在还能振作么?我那三弟朱棱名中带个振字,想必此刻正精神抖擞。
\"
朱瑜:\"......\"
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朱瑜怔在原地,半晌无言。
朱棣话中何意?当真不可救药?要向胞弟朱棱俯首称臣?
......
皇陵深处。
在此守灵的朱允炆抚着红肿面颊,满腹怨怼。
四叔竟为个外人掌掴于他!
可恨......着实可恨,这卑贱商贾!
他暴怒难抑,几欲癫狂。
身旁近侍趁机进言:\"殿下,此乃良机啊。
\"
\"良机?\"
\"陛下素来疼惜您,若知燕王这般作为,或许会召您回东宫。
\"
朱允炆先是一怔,随即恍然。
他岂愿终生困守皇陵?
这小太监所言确有道理。
\"如何能让皇祖父知晓此事?\"
\"奴才愿疏通宫禁总管......只要您点头,立刻去办。
\"小太监谄笑着,自不会道破此行实为调离此地,再不愿跟随这落魄皇孙。
此刻见机不可失,盘算着若能助朱允炆脱困,便是大功一件,遂决意一搏。
\"好!\"
朱允炆郑重点头,欣喜道:\"若能重返东宫,你当居首功,我必厚待。
\"
小太监喜形于色,匆匆退下。
......
深宫之中,朱元璋对朱棣动静了如指掌。
听闻朱棣离宫后竟颓然寻访朱瑜,二人同赴皇陵,神色顿显异常。
恰在此时,内侍总管前来,状若无意地提及朱允炆。
见皇上未有表态,总管又继续禀奏。
当提到朱允炆辱骂朱瑜、朱棣怒而掌掴时,朱元璋重重拍案。
内侍总管见状暗喜,顺势进言:\"皇长孙**,请陛下主持公道。
\"
朱元璋斜睨道:\"依你之见?\"
太监揣测君心,壮胆奏道:\"商贾擅入皇陵当诛,燕王以下犯上更该严惩。
\"话音未落忽觉寒意彻骨,抬眼正撞上朱元璋噬人的目光。
\"你要杀朕的儿子?\"天子声音似冰。
太监大骇,猛然惊觉那商人竟是龙种!当即伏地战栗如筛:\"陛下饶命!\"
\"朱允炆收买你的?\"朱元璋冷笑挥手,锦衣卫即刻将瘫软的太监拖出殿外。
\"装孝子不耐烦守陵?\"**寒声下令:\"蒋瓛!传旨朱允炆守陵三年,少一日提头来见!\"待蒋瓛领命退出,又见其折返,朱元璋勃然作色:\"要抗旨?\"
蒋瓛悄悄抹去额间冷汗,暗想:陛下刚斩了内侍总管,如今外廷事务只能由我通传。
他躬身禀报:\"兵部铁炫、吏部詹同、户部卓敬、工部茅大方四位大人已在殿外候旨多时。
\"
\"原是咱召见的他们。
\"朱元璋敛去怒容,\"宣。
\"
殿门外,四位大臣静候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