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某不过杀了几个文人,暴露了压制士人的意图,就引发如此轩然**,连陛下都想妥协。”

“更何况,如今大明的文官势力尚未结成派系。到了后世,反倒成了盘根错节的毒瘤,深植于大明内部。”

“陛下可曾想过,若是将来由无能之君继位,如何能与他们抗衡?”

“哪怕只是提出收回贸易权为国有,恐怕就会招来无数文人指责违背祖制、与民争利。”

朱棣听完这番话,顿时如晴天霹雳,完全醒悟。

也终于明白李武为何对文人痛下**。

\"先生所言极是,所行无错,是朕目光短浅!\"

\"为了大明的未来,任何牺牲都值得!\"

\"所以先生但有所需,朕定全力支持!\"

...

次日,朱棣在朝堂上公布李武的奏疏,宣布立即施行新政。

此令一出,整个大明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风起云涌,万象更新。

新政出台后,先前隐匿的文人纷纷跳出来激烈反对,甚至不惜以命相搏。

然而毫无作用。

翌日,朱棣再次宣布,所有政令必须无条件执行,违者格杀勿论,情节严重的诛灭三族。

朱棣掌控军权,**迅速而血腥。

但这场变革触及了所有世家和文人的利益,阻力超乎想象。

尽管反对的声音逐渐平息,但在执行过程中依旧遇到重重阻碍。

第三天,李武站在北京城头,眺望北方胡人之地。

此时朱棣匆匆赶来,神色忧虑地说:

\"先生,顽固分子已尽数清除,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文人的反抗只会更猛烈。这局面棘手得很,朕想听听国师的意见。\"

李武听后转过头,神情平静。

“从奢华到简朴不易,但从简朴到奢华却很简单,这些人之所以抗拒,除了那些世家大族,大多不过是难以适应身份的变化罢了。”

“归根结底,不过是对失去特权心存不舍。”

“接下来只需以强硬手段应对表面的反对即可。”

“我并未赶尽杀绝,已留有余地,文人的地位依旧稳固,时间一长,他们自会接受现实。”朱棣听完李武的话,轻轻颔首。

不错,我的政策一旦推行,必然招致强烈反弹。但正如李武所说,多数反对者并非真心以命相搏,他们苦读多年才成为秀才,怎会轻易赴死?不过是对失去特权感到不舍罢了。

即便没了这些特权,他们的生活与地位仍远超常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终会适应新政。

唯有那些掌控大量资源、培养众多秀才举人的世家门阀,才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李先生,”朱棣忽然又开口,“寒门子弟无须过多担忧,他们本就无力掀起波澜。但各地的世家门阀却非寒门可比,如今仍在暗中阻碍我的改革,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

“朕曾想过严惩,但强龙难压地头蛇,北平尚可,偏远之地官府与门阀勾结,恐难以解决。”

李武闻言笑道:“只需盯紧各地显赫家族即可,其余不足为虑。”

“至于他们可能的激烈反应,有我在,陛下无需过分忧虑。”

朱棣听罢微微点头。

他当初敢于坚定推进改革,一是因看到了明朝的未来,二是因为有李武在侧。

李武乃国师,有他在,朱棣相信任何混乱都能平息。

然而,这是作为燕王时的想法。身为皇帝,他必须顾及更多事务。

朱棣愁眉不展,李武心知肚明他在忧虑什么。

虽则李武并不在乎身后名声,但理解朱棣此刻的顾虑。他微微一笑问道:“陛下可是担忧日后被文人如商纣、秦始皇般诋毁?”

朱棣坦承道:“正是如此,一想到此事便心烦意乱。”

李武宽慰道:“陛下无需为此忧心,有我在,无人敢污蔑陛下。”

朱棣叹气道:“可先生年岁渐长,怎能长久留于朝堂?况且……”话未说完便止住了。

李武明白他陷入执念,无奈地摇摇头,轻笑道:“若陛下实在介意文人的非议,我倒有一法,可让这些人闭口。”

朱棣精神一振,急切询问详情。

李武道:“只需建立不朽功业即可。”

此言一出,朱棣又是一惊。虽出乎意料,却合乎情理。

李武接着说:“汉武帝对世家、门阀及文官集团压制甚严,其在位时丞相更替频繁且多无善终。然而,汉武帝死后,可曾受文人攻击?”

朱棣沉默许久,苦笑着说道:“先生所言虽易,然欲建不世之功,谈何容易。父皇的光辉太过耀眼,朕仿若置身光明之中,难以自拔。”

李武轻笑回应:“陛下何必焦虑?适才李某已提及良策。”

朱棣疑惑:“哦?”

李武凝视北方,缓缓开口:“汉武帝北击匈奴三千里,威名远扬。陛下若能一举荡平盘踞北方、祸害我族千年的蛮夷,岂非胜过三皇五帝?”

此话令朱棣陷入沉思,内心震撼,口中反复念着“名震三皇比五帝”,眼神逐渐炽热。

李武继续道:“如此一来,纵使后世文人评说,又有何妨?陛下身后,必与先皇齐名。”

朱棣激动不已,不再担忧流言蜚语,急切道:“待国内局势稳固,朕即刻北伐!”

李武却摇头:“无须拖延至两年后,此刻正是北伐最佳时机!”

朱棣惊疑:“现在?”

李武淡然道:“不错,正是此时。此前在大同,李某已大破蒙古四十余万联军,除瓦剌外,各部几乎全军覆没。如今,诸部元气大伤,而我军历经靖难,士气正盛,兵锋锐不可当。加之将士对敌寇深仇大恨,无不渴望将其歼灭。”

夕阳染红天际,血色余晖铺满大地。朱棣站在顺天府外,眺望北方。这片土地承载了他的过往,十年镇守北平的经历历历在目。

“拖两年,局势虽稳,但鞑靼、瓦剌等部未必安分,且瓦剌可能趁虚而入,若放过此机,恐遗患无穷。”李武沉声分析,“如今正是最佳时机,两年后即便取胜,代价也将远超今日。”

朱棣默然片刻,眼神愈发坚定。汉武、唐宗未竟之事,或许今朝可成。

“先生能否同行?朕对此事志在必得,唯恐独木难支。”朱棣语气中带着些许期待。

李武微微一笑:“陛下无需担忧,此战成败,在于士气与策略,臣愿为陛下谋划至最后一刻。”

朱棣对此行信心不足,若李武不去,他预感此行定会败兴而归。得知李武必定随行后,他的忧虑烟消云散。

“有劳先生!”朱棣激动行礼,精神倍增。

李武建议即刻准备,不宜拖延。朱棣立刻应允,转身召集百**议北伐。

李武眺望北方,低声感慨:“终于等到这一刻。”穿越至此,他一心谋划大明未来,避免悲剧重演。靖难之初,局势混沌,他本无意介入,却因偶然机缘站在朱棣身旁。短短月余,朱允炆被灭,而他更意外获得朱元璋青睐,成为大明独一份的国师,掌握了扭转乾坤的力量。

但他深知,这并非胜利,历史并未真正改写。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唯有彻底解决北方诸部,才能真正改变历史轨迹。这是前所未有的重任。

“愿太祖庇佑,此番北伐顺遂。”李武目光坚定,北方是他此刻的焦点。

欲达巅峰威望,此刻正当时!自此之后,再行改革,无需顾虑重重。

北伐之举,关乎全局,意义非凡!

……

与此同时,另一边。

朱棣离城后直赴布政司,迅速命姚广孝召集百官,称有要事宣告。

姚广孝不敢怠慢,即刻执行。

不过一个时辰,刚安歇的文武官员又被急召至布政司。临时大殿内,百官列队肃立。

正值壮年的尚能支撑,年长者却显疲惫,有人皱眉甩头,唯恐稍有不慎贻笑大方。

“诸位同僚,陛下深夜召见,究竟所为何事?”

“谁能料到?”

“难不成又与**之人有关?”

“除此事外,何事需连夜召集?”

“若是如此,实在令人忧心……”

“陛下到底有何考量,竟如此信任国师?”

“唉,那些改制之策,实属祸端!”

“谁不这么认为,全然背弃太祖遗规,岂非忘本?”

“正是!陛下此举,实在有悖祖制!”

未久,朱棣步入殿中。

“吾皇****万**!”

百官俯首。

“平身!”

朱棣抬手示意起身,环视四周后直言:

“诸位辛苦,然有要务须告知。望诸位体谅。”

“诸位可知,今日召见,乃因北方**入侵我大明一事。”

有人疑惑:“国师驱敌数百里,胜负分明,此事不应已结?”

朱棣答:“胜负谈何容易?彼辈入境,我大明子民伤亡逾三十万!”

\"国师**了他们二十多万,这能算胜利吗?\"

\"朕认为,这只是止损而已,根本谈不上胜利,更别说复仇。\"

\"若是我们受此重创还得忍耐,诸位百年后有何脸面见祖宗?\"

话音刚落,朝中大臣们面面相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神情复杂。

一位胆大的大臣站出问道:\"陛下可是有意北伐?\"

朱棣点头:\"不错,朕召集大家正是为此商议北伐之事。\"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质疑:\"陛下真要北伐?这太过草率,如今天下初定,怎能轻启战端?\"

\"是啊,此时北伐绝非良策。\"

\"陛下近来所为实在令人费解。\"

\"莫非又受国师蛊惑?\"

有人回忆道:\"前几日见陛下往北城门而去,国师正驻扎在那里。\"

\"难道又是国师的主意?\"

朱棣挥手示意安静,说道:\"北伐之议确由国师提出,朕深以为然,决定出兵。\"

立刻有臣子劝阻:\"陛下三思,此刻北伐太过冒险。\"

朱棣追问:\"你有何见解?\"

该臣子答道:\"此时北伐,首要解决国内局势未稳的问题,国师的改革引发了不少动荡。\"

\"再者,即便战胜,又能如何?不过是挫其锐气,徒增消耗,不如待国内安定后再行动。\"

\"若北伐失败,恐引发内乱,岂不贻笑大方?\"

朱棣不急不躁,引用李武的话回应:\"这些问题国师已解释清楚。\"

\"如今蒙古诸部除瓦剌外皆元气大伤,拖延只会助其恢复。\"

\"我军士气正盛,此时出击最为明智。\"

\"诸位有所误解,此次北伐旨在**,而非报私仇。\"

\"国师要清算的是华夏与北方草原千年的血仇!\"

“此次北伐,意不在削弱敌势,而在于彻底消灭他们,将北伐之地纳入我大明版图!”

此言一出,朝中群臣无不震惊。

霸道!太过霸道!

竟要将整个草原势力连根拔起?

这未免也太狂妄了!

很快,又有大臣站出来反对:“北方草原部落擅长骑射,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犹如天助。若他们避而不战,纵使国师亲临,恐也难以全歼。届时怕是重蹈太祖北伐覆辙,无半分收益。望陛下三思!”

朱棣听罢,忽而轻笑。

群臣茫然,齐问:“陛下为何发笑?”

朱棣道:“朕起兵于北京之时,诸位中有谁料到,朕仅需一月便能直抵南京?”

此言一出,众人哑然。

气氛顿时凝滞,尴尬弥漫。

朱棣不以为然地继续说道:

“那时若朕自己说一个月内能到南京,诸位恐怕早已笑谈朕疯了吧?”

“然而朕做到了!诸位可知道,这究竟是谁的功劳?”

长久的沉默后,朱棣悠然道:

“这全是国师之功。国师凭超凡手段,创下连太祖都惊叹的奇迹。”

“依朕看来,有国师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诸位可有异议?”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作答。

并非不愿开口,而是无从反驳。

李武所为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见众人沉默,朱棣唇角微扬:

“诸位既认可朕的看法,想必对国师能否剿灭北方诸部之事,也该无异议了吧?”

“既然如此,北伐之事就此定下!”

第166章一次试探!(求订阅)

朱棣说完,群臣脸色各异,不少人暗自发急,想站出来反驳,却又被他方才的问题堵住。

若要反对,必须给出理由;若无法反驳他的论据,便毫无说服力。

李武以一月时间,从北平打到南京,甚至让已逝的太祖“现身”。

他的手段,每一件都宛如传说,简直无所不能。

永乐大帝朱棣召集群臣商议后决定,此次北伐务必速战速决。他宣布今日点兵,明日清武亲自领兵出征,姚广孝亦随行。退朝后,朱棣召见姚广孝,询问其看法。

“道衍,你觉得北伐之事如何?”朱棣问道。

姚广孝略作沉思,答道:“微臣以为稍显仓促。蒙古诸部虽现衰弱,但越弱越不易正面交锋。好在有国师坐镇草原,一切尚有变数。”

“然则京师更让微臣忧心。陛下御驾亲征,高炽公子年少,经验不足,虽可守北平,却难掌全局。尤其新政推行,朝中暗潮涌动,由他监国,恐力有未逮。”

朱棣叹道:“此乃朕忧虑之所在。故此行期间,全赖大师扶持。”

姚广孝拱手应诺。

稍顷,他又问道:“陛下,微臣尚有一疑,此次北伐,真仅是为剿灭草原诸部吗?为何总觉国师别有深意?”

朱棣沉吟片刻,含笑回应:“确有其他考量。”

当晚,北京城外,三十万大军列阵完毕。高台上,朱棣面对三军,庄严宣告此次出征的目标。众将士齐声响应,誓言必胜。数日前,外敌趁我南征之际,突袭大同,所到之处尽成焦土。无论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就连襁褓中的婴孩亦未能逃脱厄运。

李武闻言,轻抬手掌,低声念出:“魇祷。”

话毕,天色骤暗,空间扭曲,万物朦胧。将士们顿时陷入混乱,但转瞬景象重归清晰,映入眼帘的却非旧地,而是另一番景象。

“诸位莫惊。”李武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眼前皆为幻象,无需恐惧,亦不必激动,不过是些许小术罢了。”

话音未落,四周已恢复明朗。众人赫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广袤草原,前方是一座小镇。只见妇女洗衣捣米,孩童嬉笑追逐,人们谈笑风生。

忽闻远处马蹄声急促逼近,将士们心中一凛,回首望见大批骑兵如潮水般涌来,个个面露狰狞,挥舞长刀直扑小镇。镇民毫无招架之力,片刻即被攻陷。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妇女**,孩童惨死,天地为之哀泣。

即便李武早有警示,将士们依旧怒火中烧,有人抓起武器,冲向幻象中的敌人高声呐喊。

*

画面骤停,幻境消散。朱棣续道:“今日,朕只想问一句——你们希望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家人身上吗?”

良久寂静后,草原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应:“不愿!”“不愿!”“不愿!”

此时,幻境余威尚存,将士们热血沸腾,连厌战者亦斗志昂扬,渴望与敌决一死战。

朱棣看向李武,目光带着感激,随即宣布让大家今晚饱餐一顿,明日清武即刻整军出发。

深夜,李武在王府与朱棣商讨北伐事宜时,朱高炽匆匆进来行礼:“见过父皇,李先生。”

李武微微颔首后问道:“公子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相告?”

朱高炽低头沉思片刻,说道:“李先生智谋深远,我确实有一事困扰,想请教您的见解。”

李武示意他说下去。

朱高炽缓缓道:“此次北伐意义重大,我不反对,但内廷尚未稳固,若父皇和先生同时离去,我心中实在不安。”

他虽未明言,但话中之意已显。表面上赞同北伐,实则心存异议。

朱棣也察觉到了儿子的顾虑,说道:“朕亦有所担忧,若我们离开,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既然知晓此点,却仍执意北伐,是否另有考量?”

李武闻言淡然一笑,点头道:“陛下所料不错,此番北伐不仅为清除边境隐患,更是对朝局的一次试探。”

朱高炽听罢更加困惑:“试探?为何要试探?”

朱棣这时笑了,解释道:“现在你该懂了吧,李先生自有深意。”

李武接着说:“公子日后将成为太子,需学会从大局着眼,不然难以应对朝堂事务。”

李武不自觉地垂下目光:“李先生所言极是。”

“九零零”

见朱高炽依旧未能领会自己的意图,李武缓缓开口解释。

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公子可知,如今国内何以动荡不安?”

朱高炽听后一怔,迟疑道:“这……”

“但说无妨,父皇岂会怪罪于你?”朱棣投来一眼。

得到鼓励后,朱高炽才放松下来。

“局势动荡的根源,不过文人、世家与门阀作祟罢了。”

李武听罢微微颔首,此言确有几分道理。

古时**虽权势滔天,却仍受诸多制约。立嫡以长便是典型例证……

单举朱元璋而言,朱标病逝后,他曾有意改立朱棣为储君。然而,因方孝孺为首的文臣极力反对,计划终告失败。

朱元璋之事已足以说明问题。而若论万历帝,则更为直观。

提及万历帝,世人多联想到他三十年未曾临朝,戏称其为“铁懒”。然则,他为何如此?多数人仅归咎于与文官不睦,再深入探究便语焉不详了。

实际上,万历早年雄心勃勃,立志要雪土木堡之辱。然而,每当他提出利国之策,若稍损及文人或世家利益,便会遭遇百官集体**,最终难以推行,不了了之。

久而久之,万历满腔抱负无从施展,心中积怨难平,索性采取冷处理,以沉默对抗群臣。

这或许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彼时,文官势力过于强大,连皇权都难以匹敌!

究其根源,在于文官集团一家独大,武将、外戚等多方均不堪一击。

万历遍寻不得可用之人,这也是李武为何不计代价欲在早期遏制文人势力的根本原因。

言归正传。

朱高炽略作思忖,继续回应先前的问题。

“具体而言,原因大致两点。”

“其一,父皇初登大宝,根基未固,建文帝余威仍在。尽管有皇祖手谕,天下文士却顽固坚守‘立嫡以长’之规,表面虽遵,内心仍偏向朱允炆,甚至欲拥立其幼子为帝。”

李武微微颔首,肯定道:“此言甚是,这确是一大关键。然而公子只窥见表面,朱允炆虽已亡故,众人仍尊奉于他,实因他无能,又偏信文臣,易于掌控。”

“先生高见!”

朱高炽听罢,恍然顿悟。

李武续道:“其二,则是先生近来的改革触及其根本利益。且依先生与圣上之意,改革显然未至终局。尤其那些顶尖世家,对圣上和国师尤为怨愤,一旦有机可乘,定会生乱。”

“此为在下对先生疑惑的回答,还请先生指教。”

李武莞尔一笑,又问:“若我与圣上不率北平嫡系三十万大军北伐,公子以为,大明是否会生变?”

“绝不会。”朱高炽脱口而出,随即摇头,“只要圣上或先生在,那些世家绝不敢轻举妄动。”

李武笑意更深,继而问:“隐患若不根除,终将成灾。若此次不北伐,如何消弭这些隐患?”

此问如惊雷入耳,朱高炽如被当头棒喝,一时怔住。

眼中满是震撼,仿佛世间一切豁然明朗。

李武微笑:“可知为何我定要与圣上此时北伐?”

朱高炽钦佩地望向李武,坚定点头。

“明白了!父皇需先统御全局,方可挥师北上。否则,那些潜藏的祸患定会伺机作乱!”

朱棣抚须道:“先生真乃奇才!此北伐之策,一石二鸟。”

李武道:“正是如此。引蛇出洞,乃吾所谋。靖难结束仓促,不少居心叵测者尚未现形,陛下便即位,若错失此机,日后肃清将难上加难。”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璜台志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抗战之铁血兵锋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从屯田开始无双大夏:儿啊,父皇求你继位吧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乱世三国志大明1617重燃热血年代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占座山穿越水浒的医者阴阳抓鬼人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苏爽世界崩坏中贞观之银锤太保捣蛋异姓王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穿越古代也挺好三国秘事第二部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