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三更,白日里繁华热闹的帝国都城——长安早已是一片寂静,千家万户都进入了沉沉的梦乡。宽阔的街道空无一人,道路两侧高大的杨槐树在风中尽情的抖落着残留不多的树叶,偶有巡夜的士兵们打着灯笼匆匆而过。早已关闭的城门却悄然的打开了一道缝,一位高举令牌的男子骑在一匹快如闪电般的高头大马上,一掠而过,就直奔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皇后的寝殿内,气氛凝重,几个宫人悄无声息的侍立着,随时听候着皇上的召唤。璀璨的灯光,映照着温暖如春的内室,年轻的皇上李恪之,满腹心事的坐在榻前,凝望着皇后疲惫的睡颜。她得脸色有些苍白,眼睑下隐约可见,那光润如玉的面颊呈现出淡淡的青色,微微的皱着眉头,翻来覆去的睡得极不踏实。她从锦被下伸出的玉手,还紧紧地攥着李恪之的衣角。
黄昏时分,她也曾醒来,有一阵神智特别清醒,几乎和平常一般无二。她说自己饿了,李恪之喜不自胜,忙让人呈上饭食,可半碗米粥还没进完,她又疲倦的闭上眼睛躺下。她闭着双眼紧拉着李恪之的手道:“恪之,你就在这儿陪着我,哪里不许去。”
李恪之今儿上朝的时候,心里一直牵挂着皇后王婉的病情,让太医每半个时辰就要向自己汇报一次。听着大臣们滔滔不绝的奏议,李恪之第一次心不在焉,恨不能立即飞到婉儿的身边。皇后病了的消息他一直严密封锁着,怕引起众人揣测,若皇后身体不好,肯定会有大臣谏言让自己早日纳妃,绵延子嗣了。
“皇上,袁天师到了!”门外传来的李忠浑厚的声音。李恪之精神一振,连忙道:“快宣!”层层的幔帐被重新撩起,一身风尘仆仆的袁天师,顶着被风吹的乱蓬蓬的头发,快步入内。
“微臣参见皇上!愿吾皇……”“袁爱卿,免礼!”李恪之忙摆手道:“皇后此症不明,确属十万火急,爱卿能回来的这样快,朕心甚慰!”袁天师道:“臣接到皇上诏令,急奔回京。一路上也未敢入驿站打尖,已跑坏了三匹好马。”李恪之道:“爱卿路途奔波辛劳,可否需要稍事歇息?”
袁天师道:“这倒不必,臣还是先去看看皇后娘娘要紧。”“这样也罢”。李恪之转身入内,袁天师谨慎的跟在身后,穿过一层又一层幔帐,来到龙榻前。一个美貌的女人正在榻上侧卧着,虽是梦中,面上也带着一点阴郁之色。袁天师收回目光,拿出罗盘等物,在龙榻的四个角仔细的鼓捣着,牵着一根红丝线出到院中,摆了几样法器,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
大约半个时辰后,袁天师收好器物,进屋对皇上禀报道:“启禀皇上,臣观皇后娘娘面色,又对寝宫各个方位一一勘察,这宫殿修成日久,从前朝到如今,冤魂众多,阴气太甚。皇上乃真龙天子,倒是不惧,可皇后娘娘体弱受,不得此邪崇之物的侵袭。故此为了皇后娘娘的凤体,还得请娘娘先移居别宫居住调养为好。”
李恪之沉吟片刻,道:“此法倒可以一试,皇后娘娘自从入宫就一直体弱,以爱卿所见,去哪里修养对她的身子大有裨益呢?”袁天师想了想道:“须选一个阳气充沛之地,以臣看来,莫过于“骊山别院”最为适宜,那儿有温泉,冬日里气候温润温和。等皇后娘娘身体康健后,回宫还是居于“昭阳宫”为好。”
“就以爱卿之言”,李恪之问道:“爱卿占卜卦象上有何说法?”袁天师左右看了一眼,小声道:“此原本是天机不可泄露,可皇上问起,臣不能不言。卦象显示,有一位与皇后娘娘五行相克之人也入了长安,和皇族之人也颇有渊源。此人命带煞星,故此使的皇后娘娘忧思体弱,以至于邪崇入内,昼夜惊惧不安。”
“哦”李恪之大吃一惊,连忙道:“此人是男是女?现在何处?”袁天师思忖道:“此人为女,经历坎坷然其心性坚韧。至于目前她所处的方位,卦爻显示不明,不过,千真万确已在京城之内了。”
“爱卿可有化解之法?”李恪之目视着袁天师问道,袁天师迎着帝王探究的目光,敛眉垂首道:“以眼下的情形,此人势头正旺,而皇后娘娘星宿衰微。只能暂且避其锋芒,以图日后再计。”“岂有此理,皇后还得避其铮芒,那不如寻岀来杀了她,以绝后患!”李恪之勃然大怒道。
“皇上息怒!”袁天师诚惶诚恐道:“此乃天意,若是皇上滥杀无辜,恐上天震怒,反而不利于皇后娘娘。不如静待时日,顺其自然,等到皇后娘娘星像灼灼之时,压过此女的命数,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皇上也不必忧心太多,以此女的造化,她妨碍不了皇后娘娘命数,只是皇后娘娘偶有波折罢了。”
李恪之看着袁天师欲言又止的模样,不悦的说道:“爱卿何必故弄玄虚?朕心急如焚,朕的皇后也不容有丝毫闪失。如此看来,皇后的安危就得由爱卿一力承担才是。”
袁天师听着皇上话语中的恼怒,无奈道:“皇上明鉴,非是臣不尽力,而是上天的因果轮回自有定数。非凡人一力可为的,为了皇后娘娘的喜乐无忧,臣向皇上建言,当重新修建一座宫殿,即可使皇后娘娘凤体无虞,也可彰显我天朝的国威。”
听他所言,竟然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李恪之淡淡道:“如此就有劳爱卿了,卿既为当世的风水星象大师,那这新宫选址之事就交由你去办理,如何?”
袁天师叩谢道:“皇上天恩,臣必将尽自己毕生所学,为皇上皇后选一个物华天宝的灵秀之地,作为新宫殿的地址,也好使我国国祚绵长,流芳百世!”
李恪之斟酌道:“所选之地地势要敞亮开阔,布局构图等均由朕亲自过目。然建一座新宫耗资巨大,事关民生国运,此事你知我知,暂时不必外扬,等一切准备完毕后再诏告天下。”
袁天师道:“臣谨遵皇上谕旨。”他又掐指算了算道:“此时已过五更,天明就是黄道吉日,事不宜迟,就请皇后娘娘移驾“骊山别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