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杨平下令组建护民军第五镇,随后,传令兵便以300里加急的速度向西而去。
在当天傍晚,便碰到了在睢阳县(今商丘市区),带着车骑部队、后勤辎重,共计5000余人,为杨平做后援的张和。
张和仔细审阅了杨平关于组建护民军第五镇的计划,以及第五镇的作战目标。
随后,他便按照计划,从自己带领的5000车骑部队中,抽调出原车骑第二师的战车部队和跟随的步兵部队,
再从其他各部抽调一些人员,共计2000余人,150辆战车,带着一定的辎重,便开始以昼伏夜出的方式,星夜兼程向西南而去。
一路上,张和根本就没有理会那些只有数百兵丁镇守的小县城,而是以每日近百里的急行军速度,终于在6月19日上午抵达了沙颍河岸边的阜阳县。
这里原本是护民军第六师的驻地,此时,已经聚集了数千从沙颍河运过来的新兵。
说是新兵,其实这些都是被护民军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原荆州刘表的降军俘虏。
这些人,在杨平的计划中,是不准备让他们在荆州作战的,而是将他们部署在沙颍河沿线的4个新兵训练大营,作为后备力量,准备应对中原地区的战事。
但是,杨平没有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中原战事被他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给结束了,这些兵员就只能组建成新的部队,迅速攻略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6月19日、20日两天时间,张和将自己带来的车骑部队的步兵,选择能力优胜者,在这4000多新兵中充当伍长、小队长、中队长等职务。
又从部队中调选中级军官,充当大队长、团长等职务。
至于团长以上职务,则是由杨平进行任命,这些军官在6月20日傍晚全部抵达了沙颍河与淮河交汇处的颍上县水军大营。
与此同时,在颍上县水军大营集结的部队已经超过了1万5千人。
主力是阮仲率领的水军第三师6000人,水军第三师在几天时间内,连续往返于沙颍河上,用100余艘各式船只,将超过5000名隶属于第五镇的新兵,通过水路运了过来。
另外就是,划归给第五镇战斗序列的车骑第二师的骑兵部队,共有约600余人,以及杨平派给第五镇的军官,包括第15师师长龚元等人,都通过陆路赶了过来。
于是,6月20日晚上,在安置了营中的士兵之后,张和在水军大营的中军帐召开了一次高级军官会议。
参会的有第五镇副总兵何冬、第五镇两位司马崔田、顾飞,
第五镇参军兼水军第三师师长阮仲、
接替张和担任车骑第二师师长的木葵(这是张秀的旧部)、
新建步兵第15师师长龚元、第16师师长王奔。
这算是一场高级会议。
会议开始,由第五镇副总兵何冬,对目前集结的兵力做了汇报。
明亮的灯光中,何冬拿着第五镇的作战序列计划书,几乎是照本宣科地念道:
\"目前,车骑第二师应到3000人,实到2900余人,主要是在徐州大战损失了百余骑兵,暂时无法补充,其他战车以及步兵、作战物资已全部到齐。
水军第三师,拥有包括40艘蜈蚣船以及80余艘其他各式船只,兵员应到6000人,实到6000人。
新建第15师,根据张和总兵要求,所有新到的兵员优先补充入第15师,故而,目前第15师应到6000人,实到6000人,武器装备、作战物资全部补充完毕。
新建第16师编制6000人,目前兵员已到4000余人,另外2000人尚在路上,预计2天之内全部赶到。
另外,根据张和总兵命令,以附近7个县的警备兵力为基干,临时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后勤保障营。
而配属于第五镇的后勤保障营,由护民军左司马齐峰、右司马牛壮,正在加急抽调各工程部队、后勤部队组建中,预计5天内能组建完毕,十日之内开赴到此。\"
何冬汇报完毕之后,便看向自己身旁那位只有19岁、但却战功赫赫的总兵官张和,心中也略不是滋味——守卫临颖县时,何冬已经是主力旅的旅长,而当时的张和,只是杨平的亲卫队长。
未曾想,这张和一路以赫赫战功杀出重围,成为目前杨平带出来的最高的军事主官之二(另一人是水军都统、第二镇总兵官江波)。
张和倒是不知道何冬心里所想的,他听完何冬的汇报,对着在场的众位高级将领感慨一句:
\"也就是我们护民军,有这样强大的动员能力。
都督在6月初七下午,决定率3000骑兵到徐州去参战,
那个时候,只是命令齐峰司马、牛壮司马二人,将聚集在颍河南岸的4个新兵大营3万多降兵进行编组,准备扩充新部队。
两位司马真不愧是都督的左膀右臂,短短几天时间,便已经将要组建的部队一一予以编制。
5月13日下午,都督决定彻底在徐州击败曹操、刘备、袁术之后,派出400里加急传讯兵,向两位司马表示:将会组建6个新的步兵师,要他们早做准备。
正式的命令是在6月15日上午才下达的,然而,也就是短短5天时间内,抛开传令时间,也就是说,两位司马仅用3天多时间,就通过陆路、水路向我们这里运来了8000多新兵,堪称奇迹。\"
张和这位杨平亲卫出身的将领,可是知道杨平有多器重齐峰和牛壮,同时,这两人也对得起杨平的器重——
杨平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后勤、以及兵源调配根本就不劳杨平费心。
齐峰和牛壮两人合力,顶得上半个萧何。
虽然护民军实施的是制度化管理,各部门都各司其职,但齐峰和牛壮两人的调度也是功不可没。
听张和夸赞护民军的两位司马,在场的高级将领们,也都附和两句,不过,这附和倒也是真心的——两位司马虽然没授军衔,甚至连职务级别,杨平都没有做具体规定,但所有人都知道,在杨平这个团体里,除了杨平,这两位司马属于见官高一级的人物。
同时,这两位司马的能力,也确实让人敬佩——8000多新兵,不到4天时间,就能通过各种交通手段从400多里外给运到这里。
了解了自己的实力,也称赞了两位司马,这场军事会议进入了正题。
张和起身,来到了挂在营帐里的那张巨大的地图前。
这张地图是传令兵,传令给张和的时候送过来的,是杨平手绘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地区的精准地图。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卫星地图,但这已经是三国时代最标准的地图了。
张和拿着指挥棒,沿着淮河自西向东点了过去:\"这里是寿春……淮河沿线有20多个县城。
淮河以北我们不需要理会,淮河以南,目前我等兵力尚未集中,同时,兵员和指挥者尚未磨合成功,所以,本总兵决定,暂时以重点进攻的方式攻略淮南之地。\"
江波的指挥棒最终定在了寿春:\"这里是九江郡的治所,同时也是袁术原本的大本营。
九江郡太守陈纪,两个月前曾被我军俘虏过,随后又还给了袁术。
此人倒是有些能力。据军刺一中队汇报,陈纪在寿春城内有5000兵马进行防守,另外在寿春南边的合肥县有2000兵马驻守,防备东南方向巢湖的水匪。
其他地方尚有一些郡兵驻守,但这些可以忽略。
都督给我第五镇制定的战略目标是:攻取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九江郡、庐江郡,这两个郡就是我等首先要拿下的。
拿下这两个郡以后,我们就能与在江夏郡的护民军第二镇会师,进而围歼在柴桑附近的江东部队。
这个战略目标一旦达成,则东南方向广陵郡、吴郡、丹阳郡等州郡,就彻底归属我护民军了。
兵贵神速。我决定,第五镇将于明日出兵,由水军第三师将第15师用船只托运,
顺淮河而下,傍晚之前便可抵达200里外的寿春。
天黑之后,使用轰天雷炸开寿春城门,一举而攻克。
随后,同样由水军部队托运第15步兵师走水路南下,在合肥县北30里弃船登陆,由第15师负责攻击合肥。
车骑第二师,应于明天清晨通过淮河上的浮桥,直接向南而去,目标是合肥县西南方向60里外的庐江郡治所舒城(今庐江县西南)。
车骑第二师拿下舒城之后,应迅速向西南而去,进攻长江北岸的重镇桐城(今安庆市西南)。
步兵第16师在此等候2天,待兵员补充完毕之后,沿淮河南岸一路向东而去,攻占淮河以南所有县城,在邗沟掉头向南,进攻广陵郡治下。\"
张和的这个战斗任务部署的算是比较保守了,同时也十分稳当。
在场的军官不禁心中感慨:自家的张总兵真的是以战功起家,同时跟着都督当了将近2个月的亲卫,真是学到了点东西。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表示:张总兵的部署没有问题。
既然大的方向没有问题,几人就挑灯夜战,做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直到深夜,这场会议才算结束。
但是打死张和他也想不到——当第二日(6月21日下午,也就是杨平在徐州彭城和郭嘉讨论天下大事的时候),
他坐着水军第三师的蜈蚣船,来到了淮河以南数得上号的坚城寿春,却见寿春的城门大开,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
一名军刺部队的成员,见到抵达的船队,急忙通告:\"禀报张总兵,两日前,九江郡太守陈纪,便率领寿春的5000兵马南下,说是要剿匪,只留了3000世家私兵在此防守。
不曾想,今日寿春城内大肆传说:袁术已经在七日前战死在了彭城,护民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那3000世家私兵一听,这是拿他们当炮灰,于是就在城中抢劫一番后,便扬长而去,目前不知所踪。\"
张和一听,皱起了眉头,命令自己手下的亲兵,迅速在这码头上给自己搭建一个指挥所,同时传令水军第三师师长阮仲,命他率领2000水兵迅速控制寿春城,将浑水摸鱼、趁机作乱的歹徒全部击杀!恢复城中秩序。
阮仲当然知道张和这是乱世用重典、杀鸡儆猴,也没有废话,直接命令船上的旗语兵挥动令旗,调了两个旅的水兵弃船上岸。
张和就这么在淮河的码头边上,慢慢地踱步。
得益于他给杨平当了2个月的亲卫,大汉十三州的地图,早就被他张和牢记于脑海中,特别是此次他要攻略的淮南地区,杨平给他的那张精细地图,这几日都被他给研究透了。
6月下旬的天气,即便是下午五六点钟,太阳仍然毒辣。
没走几步,张和就浑身是汗,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思考。
在某一刻,听着嘹亮的蝉鸣声,张和仿佛下定了决心,快步走回了在码头上临时搭建的指挥所,迅速让传令兵召集第15师、水军第三师的主要干部前来开会。
不多时,副总兵何冬、军纪司马崔田、水军第三师师长阮仲、第15师师长龚元,带领手下的主要军官,就来到了他这个临时搭起的遮阳棚里。
就见此时的张和,正拿着铅笔在那张巨大的地图上面,不断地在描着什么。
等人员到齐,张和直接说道:\"诸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九江郡太守陈纪,应该是率领手下的兵将向西南而去,准备弃守淮南,而是将兵力集中在长江北岸的桐城,配合长江南岸的周瑜所部,坚守彭蠡泽口(今鄱阳湖)。\"
看着不解的众将,张和予以解释:\"前些天,我与第15师师长龚元(这位杨都督身边的高级参谋)交谈中得知,
原荆州的别驾伊籍曾游说江东,以及彭城的曹、刘、袁三家。
然而,彭城之战结束之时,得到的讯息是:伊籍早就提前几天,与袁术手下的谋士韩胤启程返回寿春了。
由此,本总兵推测,定是袁术等人见我护民军势大,想联络治下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一同起兵对抗我护民军的兵锋。
而寿春城内原本驻守的3000地主豪强的私兵,也直接证明了这一点。
往时,伊籍从江东而来,肯定已经与孙策、周瑜等人达成了联合作战的协定。
而根据第二镇发来的军情通报来看,周瑜目前,已经在柴桑附近集结了2万余大军。
另外,护民军新建的第二镇、第十师,目前在长江北岸的黄梅县,而此地已经属于庐江郡。
庐江郡太守刘勋,早在半个月前已经率领手下5000主力郡兵赶赴了桐城。
如若让陈纪等人带领手下的数千兵马赶赴了桐城,那么这些人就可以依据这里......\"
众将看来,张和的手指点在了桐城东北侧的一处地方。
张和说道,“这里被命名为夹石关,地势险要,虽不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却能阻挡从北边而来的进攻。
所以,本总兵决定:由副总兵何冬、司马崔田,留守寿春城,负责指挥水军第三师以及后续的第16师,保障我军的后勤。
步兵第15师、车骑第二师,则应以最快速度向南追击,在陈纪所部抵达夹石关之前,灭掉他们!\"
众人一听,都不确定张和做的决定是对是错,毕竟,目前的情报少得可怜。
但这些人也没有反对自家的总兵官,就连何冬都没有出言反对,因为不管张和部署的战术有没有问题,至少战略是没错的——
绝对不能让大股敌军,汇合到长江以北的重镇桐城!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说道:“请总兵部署作战任务。”
张和就拿着铅笔,在地图上与各个单位部署具体作战计划……
一场浩浩荡荡的追击,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