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正午,襄阳城内一座狭小而简朴的宅院里,一个12岁的少年正在跑前忙后,围着一个大肚的灶台打转,
不时催问一个长得十分壮实的汉子:\"周家阿兄,尚需多久能够开饭?\"
胸前围着一块围布的周田,只是乐呵呵地说道:\"小郎不要着急,这蒸包子需看火候。
时间不到,蒸出来就不够松软;时间过了,面团就发老、发酸了。\"
诸葛均望着蒸笼上渐渐飘出的香味,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崇拜:\"周家阿兄,你是如何想到将面团发大,蒸出松软可口的包子?\"
虽然周田已经给诸葛均解释过很多次了,但架不住12岁的少年正是灵动好问的时候,只能再说一遍:
\"吾也不知此事,是我家都督教给我等的。\"
虽然早就知道答案,但诸葛均为了自己的阿兄,仍然恭维了一句:\"杨都督真是天纵奇才也。\"
言语中的讨好,就连周田这个汉子也能听得出来。
毕竟,当初诸葛亮被带到杨平军中以后,便被杨平给“供”了起来。
4月19日的河东大战结束以后,诸葛亮确定要加入太平民团,效忠杨平后,
便托军刺小队成员周田,带了一封亲笔书信,交代了两件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让周田到襄阳城去给叔父诸葛玄报平安。
而杨平早就在图谋襄阳了,周田前去襄阳,也不过是随手而为。
经过几天的跋涉,周田独自一人在4月下旬的某一天,来到了诸葛玄租下的这个小院内。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小院是租而不是买,因为在明年诸葛玄病逝以后,诸葛亮等人因为资财缺少,只能搬往南阳卧龙岗地区躬耕。
由此可见,这个小院是租的而不是买的。)
诸葛亮跟随的庞家商队,早在3天前便已经返回了樊城。
当时商队的二管事,根据诸葛亮化名朱亮留下的地址,派一名伙计过来传讯,说是诸葛亮犯了太平民团的忌讳,要劳动3个月以赎其罪。
诸葛玄当时便感觉天旋地转。
好在那伙计对当时的情景倒是有些印象,只告诉诸葛玄,诸葛亮得罪了太平民团治下的高官,被那高官诬陷是细作,又找不到身份勘验,就被关押起来了,但是性命应是无忧。
诸葛玄虽然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也不能因为此事就去求助刘表,决定稍待些时日,再委托庞家的商队去打探一下诸葛亮的近况。
当周田敲开这个小院的大门后,出来迎接他的,是诸葛亮的二姐(具体名字不知,以后就叫诸葛二姐)。
诸葛二姐见到这个陌生的汉子,直接询问:\"汝是何人?来此何干?\"
周田在询问了这里是否是诸葛玄住所后,直接递上了诸葛亮写的那封信,要诸葛二姐代为传递给诸葛玄。
虽然诸葛二姐很惊讶这雪白的纸张,但听周田说,这是自家阿弟写回的信,也不知道自家阿弟外出游历过得好不好,
就请周田进院内小坐,自己拿着信件,到了这几天身体欠安的叔父房中。
诸葛玄接了信件,也顾不得信件的载体,几乎是一目十行地看完了,诸葛亮写的这封简短信件。
诸葛亮信中只说:自己因犯了太平民团的忌讳被看押了起来,遇到了太平民团的都督杨平,
杨平很赏识我的才能,让我在他军中待上一个月以做赎罪,随后便会放还自己。
杨都督为人很谦和,不会为难自己,请叔父放心等等。
看完诸葛亮的这封信,这几天因为担心诸葛亮,而身体欠安的诸葛玄,立马穿好衣服,到正堂中接见了周田。
当时,周田面对这个睿智的老头,感觉自己有些无处遁形,但好歹是刀里来、火里去、滚过几滚的汉子,很快就稳定了心神。
为了验证身份,周田特地将诸葛亮给自己交代的,他小时候的两件趣事给说了出来。
这一下,诸葛玄再也没有怀疑周田的身份,而是不断地、用很诡异的话术来刺探周田的底细。
但周田也不是白给的,作为军刺小队的成员,在杨平身边的时候,杨平就不断地对他们进行特训,
说是特训,其实就是杨平张张口,军刺小队的成员练断腿。
一些刺探情报的话术,杨平都有教授,所以周田这个汉子虽然拘谨,但回答的却是滴水不漏。
诸葛玄问来问去,周田都是那句:\"诸葛孔明在我家都督身边,不劳您操心。\"
关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投奔杨平,周田的话就是:\"诸葛孔明在都督身边听用,不劳您操心。\"
话说得模棱两可,闹得诸葛玄心中七上八下。
最后送客的时候,周田竟然提出:\"我家都督言说,让我在此等候诸葛孔明回归。
若诸葛孔明不归,我就在你诸葛家住下了。\"
这话差点没把诸葛玄给气死——摆明了,杨平派个周田过来,那就是为了监视他们。
如果诸葛亮要是惹恼了杨平,自家人安全也就无法保障了!
但诸葛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于是,周田就以诸葛家旧仆的名义,住到了这个小院里。
诸葛家也算的上是大族,虽然近些年稍微有些没落,但诸葛玄也是以豫章太守的身份到襄阳的。
虽然家底浅薄,但好歹人家过的也是贵族的生活。
但是被杨平用一日三餐,炒、煎、炸、蒸、煮的手艺给喂刁了的周田,在当天吃了一顿诸葛二姐做的晚饭以后,就忍不住吐槽。
结果,诸葛二姐双手叉腰,眼睛一瞪:\"汝一个白食的,安敢如此对主家不敬?\"
看着泼辣的少女,周田只能憨厚地笑了笑。
不过,周田还真不是白吃食的,家里劈柴、担水的营生,自从周田来了以后,就被其接下了。
虽然自己住的是柴房,但周田好像有强迫症一样,把那个狭小的柴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即便是吃饭的时候,虽不是在一起吃饭,但这位一看就是庄稼汉出身的汉子,竟然比诸葛玄等人还讲究,饭前肯定要洗手,饭后还要漱口。
住了两天以后,周田实在是忍不住了,提议说,由自己来做饭吧——诸葛二姐的手艺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
顿顿要么煮小米粥,加点菜叶、撒点盐巴,
要么白米粥,再加点菜叶、撒点盐,无非是有的时候米放的多点,有的时候米放的少点,实在是没有滋味。
就连偶尔吃顿肉,也是把肉剁成肉糜放进粥里。
(这才是三国时期大部分人吃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粥。)
自从周田接手了厨房以后,诸葛玄等人发现,自己的伙食水平直线提高。
同样是菜,人家周田可不会给放进锅里一锅炖了,要么清水焯一下凉拌,要么就单独煮了。
做了几天以后,周田向诸葛二姐申请:\"要不咱们把灶台给换了吧?\"
诸葛二姐在询问了诸葛玄以后,同意了。
周田就按着印象中,杨平在汝南郡推广的大肚灶膛,给糊了一个节能灶土灶。
然后,周田申请由自己负责去采购粮、菜,诸葛玄也同意了。
于是,从五月初开始,诸葛玄家就能吃上炒菜了,不时能吃上一些新鲜玩意儿。
又过了几天,经过诸葛玄的观察,这位名叫周田的太平民团探子,对他们应该没有恶意,就默许了他的存在,允许12岁的诸葛均接触周田。
周田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甚广,再加上,当初和杨平在一起待了20多天,被杨平天南海北地给灌输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
于是,周田在诸葛均眼里,就成了一个博学广闻的\"周家阿兄\"。
特别是,在周田买了几根竹子造了一个蒸笼以后,诸葛家的小院里,每天都得蒸上一笼包子。
刚开始,周田包包子的手法,生疏得让人无语,包出来的包子难堪至极,遭到了诸葛二姐的吐槽。
周田一句\"嫌难看你来包呀\",结果,诸葛二姐第一次就包出了标准的18褶小包子。
从此以后,包包子这个工作就交给了诸葛二姐。
大概是5月初十左右,因为太平民团在北方对南阳郡展开攻击,襄阳城内变得人心惶惶。
这时候,有诸葛玄交好的世家,邀请诸葛玄前去商议对策,结果,诸葛玄听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只听某一位世家家主不屑地说道:\"所谓太平民团、护民军,安能成事?
吾听闻,前些时候,太平民团的妖人杨平,任命了所谓的兴州州长——对,就是杨平那妖人,嫌弃汝南郡名字不够大气,将汝南郡改为了兴州,
任命了一个16岁小儿袁亮,担任兴州州长。
真不愧是贼寇窝里出来的,16岁的袁亮,竟然也给自己起了表字'孔明'。\"
后边的话,诸葛玄就没有听进去了。
\"孔明\"——是他给诸葛亮取的字,诸葛亮去汝南郡前,只有自己和诸葛亮知道。
16岁,袁亮,字孔明......
诸葛玄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一郡太守的气势,直接拿捏得满满的,厉声喝问周田:
\"我家孔明是不是尔等逼迫,才做了所谓的兴州州长?!\"
周田已经从潜伏在襄阳城内的其他军刺成员口中得知:都督已经开始打南阳郡了。
既然能让襄阳的世家知道,袁亮已经成了兴州州长,那就说明,都督的部署已经全部完成了。
于是,周田也很光棍地向诸葛玄承认了:诸葛亮早在20多天前,已经加入了太平民团,成了太平民团治下正四品的兴州州长。
心中的石头落地,诸葛玄也没有责问周田什么,毕竟在诸葛玄眼里,周田只是个小角色,只是奉诸葛亮之命回来保护自己的。
他更关心的是:诸葛亮加入太平民团这方争夺天下的势力,对诸葛家有什么影响。
还是那句话,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绝对不会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像诸葛家,诸葛瑾被诸葛玄放到了江东,
诸葛玄的族侄诸葛诞,此时应该在兖州,最终会在曹魏手下当了高官。
至于诸葛亮,这位年纪尚小,诸葛玄目前还不知道将其安排到哪里。
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这位最聪慧的侄子,既然选择太平民团,那肯定是太平民团有独到之处,不妨顺其自然。
想通了这一茬,诸葛玄又心思通达了。
于是,周田在诸葛家继续充当仆人、厨子、马夫等工作角色。
只是诸葛家由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诸葛家这几位主人,谁都没有想着再变回去。
今天中午,仍然是一笼菜包子。
发黑的包子出笼以后,周田毫不客气地拿出盘子,夹出6个来,然后挥挥手。
诸葛均就跑出去叫他二姐来端包子。
诸葛家吃饭,当然是有专门的地方,而周田作为名义上诸葛家的仆人,是自己到柴房里吃的。
解决完自己的包子,收拾完灶房以后,已经是将近下午1点了。
周田从柴房里拿出一本刊印的《千字文》《三字经》,坐在房檐下一边看,一边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这场景,诸葛玄早就见怪不怪了,也只是在周田出去采买的时候,对诸葛家两姐妹和诸葛均说道:\"汝等且看,此等农夫,也知学习上进,尔等学业,更不应该懈怠。\"
搞得已经将近20岁的诸葛大姐、17岁的诸葛二姐以及12岁的诸葛均,都有些不服气,但是极好的家教,也让他们没有去嘲笑周田。
只是今天饭后,本来是要午睡一会的诸葛玄,却心血来潮地走到周田身边,看着周田手上的那本字体大小一样、缺胳膊少腿的简体《千字文》,
忽然开口问道:\"尔应该已经认全了这本书上的字,却如何每日仍要学习观看?\"
周田暗暗责怪自己看得太投入,这么一个大活人到自己身边,竟然没有察觉!
不过,周田回答的倒也板正:\"我家都督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圣人的教诲。\"
诸葛玄满意地捋了捋胡子:\"孺子可教也。\"
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尔护民军中,所有士卒皆要学习文字耶?\"
周田合上书本,站起身来,骄傲地回答道:\"我家都督的规定:学不完《千字文》,不得升任团级以上军官;
学不完《三字经》,不得升任旅级以上军官。
若有战功实在需要升任,则给3个月的代理期,3个月内还没完成识字任务,不管你多大的战功,都给你撸下来!\"
诸葛玄一听,心下大惊——这个时代,知识都是世家大族垄断的!
杨平这种强制让手下军兵学习文字的做法,那绝对是撬动了世家大族的统治根基。
如果杨平的军士识文字、懂算术,作为担任过佐官、主官的诸葛玄,可是知道:
天下之事,很多都是只要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就能完成的,根本就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
也就是说,杨平的太平民团,根本就不需要和世家大族合作,便能管理天下。
如果杨平军事实力够强,世家大族就真剩下杨平所说的那条路了:失败后去开拓八荒!
想到这里,诸葛玄也收起了心中的傲气,从房檐下提过一个马扎子,很不自在地坐下,
开始仔细地询问,杨平太平民团治下的施政方针。
可能是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屋中的诸葛二姐。
诸葛二姐带着诸葛大姐和诸葛均站到了正堂的门口,看着两个人你问我答,不时辩论上两句的场景,竟然感觉毫无违和感。
只是这个讨论的场景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襄阳城东门方向,传来轰隆的一声震天巨响!
还在回答诸葛玄问题的周田,条件反射地站起身来,
周身气势凛然一变,从一个温和憨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杀气凛然、生人勿近的铁血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