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说完了,杨平就开始部署战斗任务了。
只听杨平说道:\"根据情报(没有情报,杨平是根据历史书中的判断,徐州那个摔断腿的曹豹,肯定会当二五仔。以袁术一方诸侯的能力来看,定会派一支部队暗地里准备去偷袭徐州),
袁术有一支部队,正准备和其在徐州的内应一起偷袭徐州。
所以,我军与袁术大军决战的时间,就以袁术得到偷袭徐州成功的战报时间而定。
至于如何知道袁术偷袭徐州成功?
我军只需要盯住袁军大营便可——本都督预计,最多十日之内,必有从徐州方向来的快马信使,
届时,就是我军渡河,击溃袁术大军之时。\"
众将一听,这还要等啊,不禁都有些急躁。
杨平将这些人的表现看在眼里,淡淡地说道:\"此时,两军如果进行对峙,对我军是最有利的——
我护民军现有兵员,最多的也不过训练了三、四个月,少的也就只训练了20多天。
如今我太平民团治下粮食充足,正是诸位用大量的食物强健手下儿郎,用高强度的训练,锻炼麾下部队作战能力的大好时机。
诸位回营之后,不得懈怠,要加紧操练手下军士,为随时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帐中军官纷纷起身应诺。
随后,杨平又安排道:\"当然,这段时间,我军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袁术那2000水军,将会是我等渡河之时的绊脚石,必须先搬掉。江波!\"
江波立刻起身:\"属下在!\"
杨平淡淡的命令道:\"命令江波,即刻率领第六师,于夜间顺水而下到淮滨县驻扎,自行寻找时机,将袁术水军部队尽数歼灭!\"
江波兴奋地回礼道:\"属下领命!\"
在江波看来,自己麾下6000精锐,打袁术那2000并不算专业的水军,那简直就跟成年人欺负幼儿一样简单!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散会后,江波便到大营西侧的水军营寨集结部队,天黑之后,便率领着90多艘蜈蚣船顺流而下,
只用了两个多时辰,便抵达了80里外的淮滨城(这个80里,指的是河道距离,直线距离大概也就60多里吧),
与先期在淮滨城驻扎的阮齐、姚西的一个水师先锋团会合,并开始探查周边地形,甚至还拿出了,杨平为护民军旅级以上军官配备的秘密武器——单筒望远镜。
(对于已经制造出透明玻璃的杨平来说,凹凸镜只需要在两个生产地,分开生产,
铜管子更是简单,
最后再由他自己亲手进行组装,一个八倍镜的单筒望远镜就这么诞生了。)
通过连续不断的侦查,江波等人,将驻扎在淮滨城对岸的袁军营寨底细,探查得一清二楚。
这个营寨里,主要有乔蕤的3000余兵将,以及不足2000人的水师部队,大小船只百余艘。
其防御,在这个时代看来中规中矩,但在经过杨平高强度土木作业训练的护民军军官来看,却到处都是漏洞:
比如说,整个营寨外围没有挖掘堑壕,水师营在外面没有设置防撞栅栏等等。
于是,4月13日傍晚,江波与驻守淮滨城的第三师师长黄邵商议之后,决定借着今晚月色明亮的时机,对河东岸的营寨发起突袭。
得益于护民军十分合理的军事建制,使得的杨平部队,拥有大量的基础军官以及中级军官。
比如说,江波和黄邵商议作战计划时,双方都有4名师级军官,和近20名的旅级军官进行群策群力。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近50名中级军官展开大商议,在七嘴八舌之间,终于拿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夜袭计划。
不过,因为各部都想捞取足够的战功,所以在黄邵部署作战任务的时候,各旅的主官因为请战,差点没打起来。
还是第三师副师长何冬——这位出任过教导营营长的老资格出马,才弹压了这帮撸起袖子的莽汉们。
最终,拿出了一个让所有军官,都勉强能够接受的兵力配属方案。
4月13日夜,子时十分(大概在凌晨12点左右),
潜伏于淮滨县西侧20里外,小港湾里的100余艘双壳体战舰,开始缓缓推出芦苇荡,在淮河水面上集结。
农历的每个月13日,如若天气晴好,在没有工业污染的三国时代,月光足以将大地照得亮堂堂。
因此,整支船队由3000余位没有夜盲症的健壮兵士进行操控,满载着5000水兵以及第三师5个旅的5000名步兵,共计1万人,顺流而下,缓缓向东而去。
(前文说过,这种双壳体战舰的甲板面积,大概是14米乘以7米,短距离内可以保证100人在上面站立。)
不到40里的水路,还是顺流而下,即便处于满载状态,因为熟悉这片水道的状况,前方领头的江波,便命令整个船队以半刻钟一轮换的最高频率,让士兵们把四排8个水轮蹬得飞起。
仅仅半个多时辰,船队便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汝河与淮河的交接口。
此处水面迅速变宽,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船队开始靠向淮河南岸,排成一字队列,减速以减轻声响。
船队里的十余位旅级以上军官,纷纷站在自己的船上,拿着单筒望远镜,死死盯着河对岸的那座袁军营寨。
每个人都是紧绷着神经,因为现在通过两河交界处的袁军大营正对面的这段河道,是此次攻击计划中最冒险、最关键的一部分。
说白了,这帮军官们能制定什么严密的作战计划?
用江波的话说:“我们就按照都督教给我们的方法来——所有计划中最简单的,才是最实用的,复杂的咱们也玩不转。要什么战术?不要战术!”
于是,这帮人制定的计划就是:让江波的水师在半夜时分,偷偷将第二师5000步兵运到袁军大营东部十里外;
登陆后,步兵列队缓缓向西,打死袁军他也想不到,敌人会从东面来;
步兵登陆后,江波率领5000水师逆流而上,围攻袁军水寨。
这样两面夹击,一万精锐打5千还在睡觉的袁军,还是夜间偷袭。
用江波的话说:“我实在想不出,我们怎么会输?!”
整个计划的难点,刘是如何能悄无声息地通过两河交界口,在袁军大寨的眼皮子底下通过。
还好,因为护民军情报遮蔽得力,桥蕤以及袁术的水军统领陈纪(九江郡太守),还以为杨平只有那么几艘小渔船,以及前几天露面的4艘大船,就是杨平全部家底。
毕竟在这个时代,造一艘和蜈蚣船一样大的战船,没有半年时间是搞不定的。杨平才来到汝南多长时间?满打满算就一个月。
所以,袁军的水寨警戒极为松懈(即便加强戒备,此时已是后半夜,守寨士兵虽然选的是没有夜盲症的精锐,但要想让他们看到,离营寨将近两里地的淮河南岸,那些插着芦苇伪装的蜈蚣船,还是有些难为这些士兵了)。
于是,江波的船队就这么无惊无险地通过了两河交叉口区域。(即便被发现了,又如何!大不了强攻!)
随后,再向东七八里后,船队开始缓慢掉头,顺着较为平稳的河水向北岸而去。
在这几天的侦查中,江波他们选定了一处裸露的沙滩,作为登陆点。
只见一排十艘蜈蚣船,在船长的指挥下,缓缓靠近沙滩,慢慢开始南北向并列。
当两艘船距离不足两丈时,从船上扔出了一根根绳索,水兵们用力将这十条船并在一起,
然后迅速将船头带的大木板放下。早有提前泅渡上岸的水兵,在岸上定下了锚点,用缆绳将并排的十艘船固定在岸边,并将船头前放下的木板同样用绳索固定。
在一声水鸟叫声中,十艘船上的500名步兵,迅速顺着每条船前,宽度将近一丈的木板下到岸上,
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开始缓缓向前,在河滩百步之外列阵。整个过程如同演练一样,只能听到带队军官低沉到极致的呵斥。
“嘭嘭嘭~”
当第一排十艘蜈蚣船上的步兵下船以后,轻微的碰撞声传来。
跟在第一排船后面,已经完成并排的十艘蜈蚣船,缓缓与第一排十艘船首尾相接,
利用第一排船充当的临时码头,这十艘船上的500名士兵,也迅速登上淮河北岸,并与前列阵的500人会合,组成一个战斗旅级编制,开始缓缓向西部前出。
当第二排十艘船的士兵登岸以后,又有轻微声响传来——首先是第二排十艘船后面,又有并排的十艘蜈蚣船与其首尾相连;
接着,与第二排蜈蚣船两侧分别有十艘并排的蜈蚣船与其相连。
这一下就是30艘船、1500名士兵。
在这些士兵完成登陆后,像挂件一样的两侧蜈蚣船和后部的蜈蚣船,便松开了并列战船所用的绳索,散成一艘艘小船,开始向东、南、西散开。
不多时,在西侧警戒的另外50艘蜈蚣船,便开始接近由两排20艘蜈蚣船组成的大型临时码头,不断用靠帮的方式,向岸上输送士兵。
整个过程基本上做到了有条不紊。
就连最后登陆的第三师师长黄邵都拍着江波的肩膀说道:“真不愧是都督看重的人,水师训练得竟如此精锐!
天下间,能在半个时辰内将5000步兵送上河岸的,可能也就荆州刘表的水军勉强能做到吧。”
江波只是谦虚地笑了笑,然后与黄邵作别——毕竟,水师前锋的教导第六旅,已在西侧5里开外进行警戒了。
而此时,距离天亮也已不足两个时辰。
看着黄邵带兵,有条不紊地追赶前锋部队,江波拿着竹竿插到水里,一个跳跃便来到解开绳索束缚的前锋船上,
开始指挥船上水兵逆流向西而去,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100艘蜈蚣船的编队。
杨平懂得的水上作战案例太少,所以水军的一切战法,都是由江波和水兵们自行研究,最后再由杨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的。
此时,第六师在水上用的,就是从步兵战阵阵改进过来的密集式冲锋阵列:
100艘蜈蚣船、5000名水兵按照编制,20艘船、1000人编为一个旅;
这20艘船则编成四乘五的作战队形。
其中,教导第六旅、第16旅、第26旅,3个旅3000余人作为进攻主力,此时已缓缓靠近袁军水寨;
作为后续主力的第36旅,则在前方船队后两里外,负责支援、及应对东面可能过来的威胁;
最精锐的近卫第六旅,则是在两河交汇处宽阔的水面中央,做总预备队——因为两河交汇处水下暗流涌动,非精锐的教导第六旅不能胜任这项任务。
可以说,江波已经领会了杨平“作战时别浪,一定要谨慎”的思维模式,把能够考虑的问题全部考虑了。
他安排的这个作战队形:如果主力3000人进攻顺利,那么在河道中央的近卫第六旅和大军后方的第36旅就起警戒作用;
如果主力3000人进攻不顺,其后方的第36旅就会迅速支援;
如果这4000人进攻还是不顺,最后再上的就是精锐的近卫第六旅了。
江波把一切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敌人会那么拉垮!
天亮之前,水上的江波,在被高高支起的船塔上,用单筒望远镜看到了两里地外,已抵达桥蕤步兵营寨东侧,不到200步的黄邵,在地上点起的3个红灯笼。
瞬间,隆隆的战鼓声,打破了黎明之前宁静的淮河北岸。
早已潜伏进袁军水寨的水鬼们,迅速斩杀了守卫寨门的袁军哨兵——这些倒霉蛋在天亮前最困的这段时间内,一个个精神萎靡,在打瞌睡中就被送到了阎王殿。
水寨大门打开以后,作为此次进攻先锋的教导第六旅,在旅长阮武带领下,20艘船迅速靠近不到百步远的码头。
穿着全身桐木甲、胸前挂着板甲、手拿6尺长短戟的精锐水兵,以小队为单位,迅速登上了靠在码头上的袁军船只……
随后而至的第16旅士兵,则迅速列出步兵阵势,以大队为单位,向码头外水军的营帐开始冲锋……
与此同时,北方不到一里地外的桥蕤大营,也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
在睡梦中的袁军被惊醒以后,直接被这震天的喊杀声吓蒙了——
4月中旬,天气已暖,这些袁军士兵大多赤裸着身体躺在行军床上,此时被惊醒,立马有一个个裸男冲出帐篷,在已不算明亮的月光中甚是辣眼!
战斗,在江波敲响战鼓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一万披甲精锐占据有利地势,偷袭毫无防备、还在睡梦中的5000敌军,
胜利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区别在于己方士兵伤亡多少,又能抓捕了多少敌方俘虏而已。
天光大亮时,江波和黄邵坐在桥蕤的中军大帐里,二人对了一下战果。
首战大捷让江波十分兴奋,对着眼前这位,身经百战但没什么建功的老将黄邵说道:
“黄师长,此战,我水军俘虏大船16艘,各种快船、冲锋舟60多艘;
袁军水军1800余人,被我等斩杀不过百人,却俘虏了1500余人,其他的,慌乱中跳到河里,估计去见阎王去了。哈哈!”
黄邵率领的第三师,倒是在淮滨城歼灭过2000袁军精锐,也算在杨平的团队里立了一定的战功,此时也难免兴奋地说道:
“陆战就更不用说了,我等刚冲进营寨,那些光屁股的袁军就四散溃逃了,见逃不出去,大部分都跪地请降,所以也只斩杀了百余人,俘虏了2400多人。
同样有些倒霉蛋向西跳进了河里。只是,袁军主将桥蕤这一次跑得挺快,因为咱们没有马,也追不上,就让他带了十几名亲卫逃了出去。”
两位主将一对账,发现只砍杀了200多人,却抓了将近4000的俘虏,堪称大胜。
于是商议完毕后,迅速联合给杨平写了一封捷报,让传令兵驾着船送到河对岸,快马通报给河西大营的杨平。
所以,刚吃完早饭的杨平,就接到了第3师和第6师联合发来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