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一眼就看穿了姜留西和姜流儿的身份来历,知道他们必定是非富即贵之人。因此,在对待他们时,老板娘自然就会格外小心谨慎,生怕稍有不慎便会惹得这两位贵客不高兴,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迁怒于她的小摊。
好在她担心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这让她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姜流儿对菜单上的食物实在提不起兴趣,她甚至觉得这些食物看起来都有些寡淡无味。其实,如果不是师哥姜留西提议说反正到这里来歇脚,她是绝对不会踏进这家小作坊一步的。所以,最后她果断地做主点了两份馄饨,然后就让老板娘赶紧下去传菜了。
没过多久,姜留西和姜流儿两人点的馄饨就煮好了,热气腾腾地被端上了桌。
姜留西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馄饨,轻轻吹了吹,然后送进嘴里尝了一口。然而,这一口下去,他并没有感受到那种想象中的惊艳味道。虽然说不上难吃,但也绝对算不上美味,只能说是普普通通而已。
姜留西尝了一口之后,便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似乎对这碗馄饨有些失望。而姜流儿呢,她的反应和姜留西如出一辙。实际上,如果不是看到师哥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以姜流儿的个性,恐怕她连一口都不会吃呢。
放下筷子的姜留西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匆匆地起身离开座位。相反,他似乎完全没有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的意思,甚至连一丝这样的欲望都没有。
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自己现在起身出门,那么姜流儿肯定会立刻陷入“买买买”的疯狂状态。对于姜流儿喜欢购物这件事,姜留西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感。然而,问题在于姜流儿所购买的那些东西,在姜留西的眼中几乎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姜留西是一个做事非常讲究效率的人,他认为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价值的购物上简直就是一种罪过。所以,他才会想出肚子饿这个借口,躲在这个小小的摊位里,希望能够稍微拖延一下时间。
不过,姜留西心里也很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罢了。毕竟这个小摊也不可能让他一直待下去,迟早还是要跟着姜流儿一起出去的。
于是乎,为了消磨这漫长的时光,亦或是有意伪装出忙碌的模样,以此来拖延与姜流儿一同外出逛街的时间,姜留西开始全神贯注地端详起在此处用餐的食客们。
姜留西如此毫不顾忌地凝视着他人,难免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不适。然而,当他们瞥见姜留西的着装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隐忍不发。对于这些人的息事宁人之举,姜留西着实始料未及。毕竟,他并非一个热衷于挑衅、惹是生非之人。先前之所以会如此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人,无非是因为实在百无聊赖,权当是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罢了。
其实,姜留西内心深处还有另一番盘算。他暗自思忖着,如果运气不佳,碰巧遇到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子弟,自己这般明目张胆的无礼举动,必定会激怒对方。届时,只需再撂下几句狠话,一场激烈的冲突岂不是一触即发?
一旦爆发冲突,那个纨绔子弟必然会去喊人,如此一来,冲突势必会进一步升级。而这样的局面,毫无疑问会彻底打乱姜流儿继续逛街的兴致。如此一来,姜留西不就顺理成章地从陪姜流儿逛街的苦海中解脱出来了吗?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吃亏,姜留西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首先,就手段而言,姜留西虽然不敢夸口说自己是同龄人中的翘楚,但他对自身的实力还是相当有自信的。毕竟,他自幼便开始修习功法,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技巧,都绝非那些终日游手好闲、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所能比拟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到时候真的出现了“打了小的,出来老的”这种情况,也就是纨绔子弟喊来家族长辈,甚至遇到那种不知廉耻的老家伙对他出手,姜留西也绝对不会畏惧。要论起背后的势力,他姜留西更是毫无惧色。
自己所属的宗门在这片地区可谓是一霸,其他一般的家族都对其敬畏有加,根本不敢轻易招惹。普通宗门弟子外出时,那些家族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巴结他们,更别提像他和姜流儿这样的亲传弟子了,那更是被人奉为上宾。
而且,若是要比后台,恐怕所有家族加起来都难以与姜流儿的家族相提并论。
只可惜,姜留西精心策划的剧本已经写好,舞台也都搭建完毕,可就是迟迟不见有哪个傻瓜自投罗网。他坐在椅子上,心中郁闷至极。
姜留西就这样干坐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注意到,来这个小摊用餐的人开始逐渐减少。原本这里还需要排队,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如今却几乎变得空荡荡的,这前后不过才过了一小段时间而已。
说起来,这里面姜留西多少还是有点“功劳”的。毕竟,要不是他一直死死地盯着那些食客看,说不定现在这里还是会有客人光顾的呢。
姜留西站起身来,环顾四周,发现店里已经没有其他食客了。老板和老板娘也开始收拾桌椅,准备收摊。姜留西意识到自己再待下去似乎有些不合适,于是他缓缓地向门口走去。
就在他即将踏出店门的一刹那,他的目光随意地扫过老板所在的方向。然而,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瞥,让姜留西的脚步突然停住了。
他的视线被老板身前的那两口大锅吸引住了。之前他走进店里准备吃饭时,就注意到这两口大锅里装满了滚烫的热水,热气腾腾。他甚至还看到老板把馄饨扔进那咕噜咕噜翻涌的热水里。
可是,仅仅一顿饭的时间,那满满两大锅的水竟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实在是太奇怪了,姜留西不禁对这两锅水的去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姜留西首先就把老板把锅里的水倒掉这个想法给排除掉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地上他根本就没有看到哪怕一丁点湿润的地方。
不仅如此,在此之前,姜留西在百无聊赖之际,还特意观察过所有在座的客人,对于大概的用餐人数,他心里也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再加上这边的馄饨极具当地特色,里面的汤水少得可怜,所以姜留西也果断地排除了两大锅的水全部端给客人这个可能性。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锅水究竟去了哪里呢?姜留西的脑海里充满了这个疑问,于是他决定不再犹豫,直接开口向老板询问。
“老板,我看你这生意挺红火的啊,你这个小摊一天得用多少水啊?”姜留西面带微笑,语气随意地问道。
然而,面对姜留西的突然发问,老板明显有些措手不及。他先是愣了一下,似乎完全没有预料到姜留西会问这样的问题。过了好一会儿,老板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回答道。
不过,姜留西注意到,在老板回答问题之前,他的夫人,也就是老板娘,在背后悄悄地推了他一下。这一举动让姜留西心生疑虑,难道老板是真的没有反应过来,还是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呢?
事实上,姜留西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老板之所以回答得结结巴巴,完全是被姜留西那令人咋舌的身份给吓到了。
要知道,老板开店这么久以来,还从未遇到过像姜留西这样的顾客。他的问题实在是太过离奇,以至于老板都有些不知所措。
通常情况下,别人可能会询问一天的营业额或者流水情况,但姜留西却偏偏问起了一天的用水量,这可真是让老板大开眼界啊!
毕竟,对于一家店铺来说,用水量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统计指标。老板虽然对营业流水有着详细的记录,但对于用水量却从未关注过。
所以,当姜留西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时,老板一下子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努力回忆了一下,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但由于缺乏相关数据,他的回答显得有些磕磕巴巴:“这个……一天的用水量我还真没怎么留意过。毕竟生意有好有坏,用水量也会随之波动,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数字啊。”
“没事,有个具体数字就行。”姜留西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让人难以捉摸的笑容,继续锲而不舍地追问着老板。
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老板,似乎想要透过老板的眼睛看穿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老板被姜留西的气势所震慑,原本想要搪塞过去的念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毕竟,姜留西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再继续找理由推脱,恐怕后果会不堪设想。
于是,老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他的摊位一天大概的用水量:“嗯……这个……生意好的时候呢,能有个十来锅水吧;但要是生意不好的话,那就难说了,可能四五锅,也有可能一天两锅水都用不了。”
老板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生怕自己说多了会惹来麻烦。
姜留西听完老板的回答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然而,他的这个举动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老板和老板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惑和不解。
他们实在想不明白,姜留西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追问用水量呢?
而且,老板给出的答案明明是那么模糊不清,可姜留西却好像很满意的样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不是看在姜留西穿着一身高贵的行头,老板和老板娘恐怕早就按捺不住性子,要给他点颜色瞧瞧了。
不仅是姜流儿,就连姜留西的举动也让其他人感到十分困惑。如果不是因为对姜留西的人品有十足的把握,恐怕就连姜流儿都会怀疑他是不是故意在戏弄老板他们。
然而,姜留西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以他那特立独行的个性,就算知道了其他人的想法,他恐怕也不会太过在意。
只见姜留西完全无视了其他三个人,自顾自地走到了老板身旁。他的目光落在老板桌上那剩下的一些食材上,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一个新的念头就在他脑海中闪现了出来。
紧接着,姜留西突然转过头,对着身后不远处的老板娘开口问道:“你们忙到现在,应该还没吃饭吧?”
老板娘对于姜留西突如其来的提问,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的不满情绪。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内心毫无波澜。实际上,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客人怎么如此多事呢?若不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她恐怕根本不愿理会这样一个问题不断的食客。
老板娘不禁好奇起来,今天这个客人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食客们在用餐时并不会如此频繁地发问。不过,好在姜留西所问的问题都还算不上刁钻,这让老板娘稍稍松了口气。
尽管老板娘在心里不停地嘀咕着,但她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应道:“嗯,是的,客人。这不,活刚刚结束嘛,我们得先收拾好,然后才能吃饭呢。”她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还是能够听出其中的一丝无奈。
“我看桌上还剩下一些馄饨,要不你们把这些煮了吧,反正也要收摊了,这些你们应该不会留下来再煮给明天的食客吃吧。”姜留西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一个略带调侃的笑容,似乎想要用这个小玩笑来缓和一下略显紧张的气氛。
然而,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玩笑却恰恰触碰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底线。毕竟,他们一直以来都以提供新鲜食材为卖点,对外宣传的口号也是“馄饨现做现吃,绝对没有隔夜食材”。
姜留西的这句话,无疑是在质疑他们的诚信和食材的新鲜度,这对于以信誉和口碑为生的小吃摊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