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弹劾文书抵达北境城池的第五日,韩昭立于帅帐内,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签到系统新解锁的《暗营网络》卷轴。萧衍面色铁青,将京都送来的三封斥责信摔于案上:\"司徒府以‘靡费军资、勾结蛮夷’之名,欲将你我召回问罪!\"韩昭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着对策。他明白,这不仅是司徒府的刁难,更是朝中势力斗争的体现。他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否则不仅自己多年努力将付诸东流,整个北境的安危也将受到威胁。萧衍在帐内来回踱步,怒气未消,他停下脚步,看向韩昭,“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韩昭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我们必须马上行动,一方面收集证据自证清白,另一方面要加强北境的防线,决不能在这关键时刻被内部纷争拖垮。”两人商议许久,决定分头行动,韩昭负责与当地部族交涉,争取他们的支持,而萧衍则带领士兵加强巡逻,严防敌袭。
\"召回即死。\"林骁自帐外踏入,匕首滴血,\"城外十里,截杀了两批司徒府的暗探。\"韩昭瞳孔骤缩——暗营网络果然揭示了京都的杀机。
\"若我等离城,北境必陷。\"萧衍咬牙,忽闻帐外骤起喧哗。斥候踉跄入报:\"兀颜和鲁部集结两万骑,正沿河谷逼近!\"
韩昭疾步至舆图前,河谷地形如蛇蜿蜒,两侧山崖陡峭。签到系统金光骤现,浮现《水战奇略》一卷:\"借河势,可破十倍之敌。\"他眸光一亮,却闻萧衍冷笑:\"无水军,无舟船,此策徒劳。\"
\"我有幽谷营三百死士,可凿山引河。\"林骁掷出一枚火雷图纸,\"三年前幽谷营藏于河谷的暗库,尚有此物。\"
夜幕降临时,韩昭率部潜至河谷上游。幽谷营以火雷炸开山岩,河水如怒龙倾泻,冲毁兀颜部先锋营地。韩昭趁乱率骑兵突袭,萧衍则引另一部绕袭敌后。敌军溃逃时,林骁早已在山谷出口设伏,箭雨与滚石截杀半数残部。
战毕,韩昭立于河畔,却见水中浮出一具敌尸——其腰间玉佩刻着\"海东国司徒府\"徽记。萧衍攥玉冷笑:\"京都不仅欲杀我,更借蛮人之手吞北境!\"
次日晨,朝廷再派钦差抵达。韩昭未待其宣读罪状,径直呈上敌尸玉佩与战报。钦差面色剧变,颤声改宣:\"萧、韩二位将军护国有功,赐‘铁血令’——可先斩后奏,肃清内奸!\"
韩昭袖中签到系统骤震,解锁新奖励:《谍影追踪术》。他闭目凝神,暗营网络如蛛网延展,忽现惊兆——京都司徒府密室内,一黑袍人正与海东国邻邦使臣密议,案头摊着北境舆图与幽谷营旧档。
\"邻邦欲借司徒府之手,灭我幽谷营根基...\"韩昭攥拳,签到系统再迸金光,浮现一行古篆:\"破局在‘逆水’,不在‘顺流’。\"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韩昭心中猛地一震,仿佛抓住了什么关键。他深知,幽谷营的存亡关系到无数兄弟的生死,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韩昭闭上眼睛,静静地思索着。他回忆起这些年经历的种种战斗,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瞬间,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流下的鲜血。此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无论多么艰难,都要找到破局的方法,绝不让邻邦的阴谋得逞。
他开始仔细分析当前的局势,幽谷营虽然处于险境,但并非没有一线生机。逆水而行,意味着要打破常规,采取出其不意的策略。韩昭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大胆的计划,虽然风险极高,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局面。他决定召集心腹将领,共同商议这些计划。
夜色渐深,韩昭独自坐在营帐中,面前的烛火摇曳生姿。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敢,心中充满了决心。无论前路多么坎坷,他都要带领幽谷营突出重围,为国家和兄弟赢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