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明明已经很客气了,还被呵斥不懂礼数,让柳川调兴脸黑了几分。
火气涌上胸膛。
“李大人,我什么时候不懂礼数了?”
“究竟是谁不懂礼数!”
柳川调心冷啐。
李敏求晚上喝了点儿酒,酒精刺激下,也有些上头。
又冷言冷语道:
“不是你难倒还是本大人不成?”
“呵!”柳川调兴脸色更冷了些,又冷道:“李大人,我们来找你是谈事!”
“不是被你们羞辱!”
“还有,刚好郑将军也在,咱们今天聊聊吧!”
“为什么杀倭人,请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柳川调兴气势陡增,一副今天聊不通,都不想走的架势。
又提一句:
“李大人,你是李王朝礼曹主官,既是负责外交礼仪这一块,也应该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话锋指向李敏求和郑成功。
如今的大明已恢复当年的强盛,也不需要看任何的脸色。
加上李王朝是大明藩属国,应不计任何条件都要站队大明。
李敏求老脸一凝,冷啐:“既然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那行,我今天就给你!”
“听好了!”
“洗耳恭听!”柳川调兴冷道。
郑成功等人,没有多说,完全像看戏似的。
他们现在就剩下坐个小板凳,听他们掰扯。
李敏求一字一句道:
“明军靠岸,正在登陆!”
“你们倭人,也就是那些无业游民公然挑衅明军!”
“明军三令五申,劝退他们,他们非但不退,还骂骂咧咧的说个不停!”
“如此冒犯明军,明军自然忍不可忍!”
“所以把他们杀了!”
柳川调兴得知怎么回事后,心中腹诽,这帮傻子,真是蠢的无可救药!
可他作为倭人,又不愿承认他们的过错,回怼道:“即便他们冒犯,罪不至死吧!”
李敏求冷呛:“怎么不至于?”
郑成功接话:“大明天军,容不得任何人进犯,犯我者,死路一条!”
“对!”李敏求在被郑成功的感染下也忍不住吼了一嗓子:“说的好!”
柳川调兴这时候也感受到了明军的霸气,狂妄,目中无人。
他黑着脸道:
“你…你们不觉得这种做法很过分?”
“不过分!”郑成功直接回了三个字。
柳川调兴这时候也被噎了个半死。
僵着!
脸色愈发难看起来。
他作为草梁倭馆的负责人,既负责外交,也负责货物贸易等。
身为总负责人,能感觉到那种被无视感。
“人就这么轻易的杀了?”
柳川调兴气冲冲的又反问。
“杀了!”郑成功面无表情的回两个字,他承认了,倒要看看倭人怎么说。
“你们这是在挑起两国矛盾!”柳川调兴面对狂妄的郑成功气的打摆子。
郑成功看着柳川调兴,冷笑一声:“挑起了,又如何?”
他来李王朝时,周淼已向他下了圣命,不必怕得罪任何一国。
大明军,不会向任何人低头。
柳川调兴原以为郑成功还会稍微客气一下,谁曾想是他想多了。
一时哑在原地。
过分!
实在是过分…
“不怕开战?”柳川调兴说这四个字的时候没什么底气。
“哈哈!”
一瞬,引的众人哄堂大笑。
在附近的大家都笑了起来。
至于柳川调兴,脸色挂不住,只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小丑。
有那么可笑吗?
他为了挽回一丝尊严,盯着李敏求:
“李大人,难不成你们要断了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
“断了又如何?”李敏求仗着身后是大明,对于倭人也没一点儿畏惧。
也表明了他们对大明的态度。
柳川调兴这时无话可说,他明白过来,既然明军敢杀人,说明已做好一切准备。
根本不怕他们。
话又说回来,大明根本上也没必要怕他们。
此时此刻,柳川调兴的脸面被摁在地上狠狠的摩擦,脸上羞愧的滚烫。
郑成功又冷冷的提一句,霸气道:“听好了,要打就来打,我们大明随时奉陪!”
说完,带着一队人大步流星的离开。
压根没把柳川调兴放在眼中。
李敏求也紧随其后。
既然跟着大哥,就得跟的像模像样。
柳川调兴等人,被冷言冷语的羞辱,气的都快爆炸。
“八嘎!”
“八嘎!”
“该死,他们都该死,王八蛋!”
身边几个倭人,也是义愤填膺,对于郑成功等人可谓恨之入骨。
“柳川君,我们现在怎么办?”
“明军和李王朝的态度都看到了!”
“他们根本没把我们当一回事啊!”
柳川调兴本来就气得快炸掉,身边人又这么说,骂骂咧咧道:
“闭嘴,不要给我火上浇油!”
“让我想一想!”
“咱们先回去!”
“嗨!”
一行人,被羞辱一痛后,灰溜溜的回到草梁倭馆。
这里是他们在东莱府的据点。
屯居着不少倭人。
当所有倭人知道他们同伴被杀了后,都聚在草梁倭馆院子内。
各个都怒气腾腾,七嘴八舌的说着,抗议明军的所作所为。
柳川调兴身为主负责人,也得进行调节这类矛盾,他冲大家挥挥手。
“大家别激动,这件事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稍安勿躁!”
“时间不早了,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围聚着的倭人,尽管不愿意离开,可柳川调兴已这么说,又不得不这么做。
深夜。
柳川调兴尽力的让自己压制心中怒火,可不管怎么压,还是降不了一点。
他看来,关于明军所作所为,得尽快通知回国内。
从明军的态度来看,貌似就是冲倭人来的…而且他们停靠东莱府,看着就不简单。
随即派人打探明军来东莱府做什么等等。
…
一夜过去。
对于冲突,郑成功和李敏求都不在意。
这就是强国的底气。
得罪你又如何?
有种来打啊!
既然不敢打,就乖乖的逆来顺受好了!
第二天,郑成功率领众官员,选定东莱府最东南的位置建造海港和海军基地。
这里以后也可成为大明海军的补给站。
好巧不巧,这里还有一些倭国人的商船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