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见曹化淳没有回答,也不着急,转而看向高起潜,说道:
“高爱卿,朕给你五十万两白银,或者五万亩田,你意下如何?”
他的目光平静,似乎在等待着高起潜的回应,同时也在观察着几位大太监的反应,心里暗自思忖着该如何更好地安排这些赏赐,以达到笼络人心的效果。
高起潜一脸坦诚,眼神中透着耿直,毫不犹豫地开口答道:
“圣上,老奴不要这赏赐。老奴的族人都已经没了,要这些钱财和田地确实没有什么意义。敢问圣上,您说的那套方案究竟是什么呢?”
他说话时语气诚恳,毫无隐瞒,显然对朱有建口中那未知的方案充满了好奇。
曹化淳在一旁听着,深有同感,不住地点头,脸上也露出急切的神情,示意自己同样想知道那套方案的具体内容。
王德化则先偷偷看了一眼身旁的王承恩,只见王承恩也是一脸期待地等着朱有建开口,便瞬间明白了,这所谓的方案必然是主子经过深思熟虑的主意。
他心中暗自揣测着这方案的内容,同时也对朱有建的心思愈发敬佩,知道主子肯定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不会仅仅用钱财和田地来赏赐他们。
一时间,御书房内安静下来,四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有建身上,满心期待着他能揭晓那套神秘方案的具体细节,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好奇的氛围。
朱有建神色郑重,目光扫视着众人,见大家都满脸期待,便不再卖关子,缓缓开口道:
“朕有意建造一座九层功勋台,你们不妨将它理解为帝陵。
这九层台,从名字便可知,一共分为九层。
朕自然是在那最高的第九层,而从第一层到第八层,则是属于那些为大明立下功勋之人的。
至于每一层之间么,都设有九十九级台阶。”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喉后继续说道:
“朕是这样考虑的,第一层的面积为一亩,用来奖赏那些兢兢业业、一心为大明服务的臣子。
并且从第二层开始,面积逐层翻倍,第二层是两亩,第三层就是四亩,依此类推。
这亩数,既代表着可用来葬地的面积,也是每层平台所占据的面积。
那这些面积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树立功勋碑、建造塑像,还有修筑殿宇。
在第一层的下面,再建一座祭祀殿与享殿。
只要大明的江山还在,对这些功臣的祭祀就永远不会停歇!”
说完这番话,他又喝了一口茶,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构想之中,意犹未尽地接着道:
“就拿承恩来说,他常常陪伴在朕的左右,没有太多机会出去建立功勋,那该怎么办呢?
就依据他最近时日的所作所为,他是能够进入第三层台的。
像德化这样的,若是能把山西、山东的事情妥善处理好,便可以进入第四层台。
起潜参与了宣化城的围战,也有资格进入第四层台。
化淳呢,鸡鸣驿堡之战和宣化城围战中,表现都十分出色,是可以进入第五层台的,以后若还能立下这样的大功,估计进入第六层台也没有问题。你们觉得朕这个想法如何?”
众人听着朱有建的一番话,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各自在心中思索着其中的利弊和荣耀。
他们的脸上表情各异,有的露出惊喜之色,有的则在认真权衡,而心中对朱有建的敬佩又多了几分,没想到主子竟有如此长远且充满激励的打算。
朱有建的话语还在空气中回荡,四位大太监的呼吸却已经变得粗重起来。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兴奋。
是啊,别说是他们几个,就算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听了这样的计划,恐怕也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地想要去立功。
人生在世,所求的不就是一个身后名吗?
在历朝历代,太监的地位低下,从来没有过被允许进入皇陵配享的先例。
可如今,皇帝竟然有这样的打算,愿意让他们这些太监有机会进入皇陵,并且还会为他们立下功勋碑,这是何等巨大的荣宠啊!
自古以来,太监们死后的待遇都十分简陋,往往只是草草下葬。
就算是能够葬入家族墓地,墓志铭上也都不会写明他们太监的身份,仿佛这是一种难以启齿的耻辱。
而现在,朱有建的这个计划,却给了他们一个能够名垂青史的机会。
曹化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大礼,声音颤抖地说道:
“主子,老奴选功勋碑,选功勋碑啊!”
他的脸上满是感激和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刻在功勋碑上,接受后人敬仰的场景。
高起潜、王承恩和王德化也被曹化淳的举动所感染,他们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渴望和激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地为主子效力,争取能够在那功勋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获得这份无上的荣耀。
高起潜见曹化淳如此,立刻有样学样,“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大礼,声音带着哭腔高呼道:
“主子,老奴也选功勋碑,功勋碑啊!”
说着说着,情绪激动之下竟直接哭了出来。
他心中满是感动,作为一名太监,在世人眼中身份卑微,可如今居然有资格进入皇陵,死后还能被祭祀。
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觉得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也换不来这样的恩宠。
王承恩神色肃穆而坚定,庄重地跪拜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
“奴愿为主子效万死之力,定不负主子所望,谢主子成全之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忠诚与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为朱有建赴汤蹈火的准备。
王德化看着前面三人的反应,心中焦急万分,只怪自己刚才反应太慢,错失了先表达忠心的机会。
他连忙慌慌张张地跪倒在地,用力地行着拜礼,声音带着哭腔和委屈说道:
“老奴谢主子隆恩,呜呜呜…”
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他为自己的迟钝懊恼不已,生怕因此在朱有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错过这难得的荣耀机会。
朱有建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四位情绪激动的大太监,心中颇为满意。
他知道,自己这个计划已经成功地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将他们牢牢地凝聚在了自己身边,日后他们定会更加尽心尽力地为自己和大明王朝效力。
朱有建看着四位大太监那急切又期盼的模样,轻轻叹了口气,佯装无奈地说道:
“唉,你们啊,一个个可真是人精,心里明白朕不会让你们饿着,所以都选了这功勋台。罢了罢了,既然如此,朕就允了你们!”
他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十分满意。
他清楚,这功勋台是一定要建的,不仅能激励臣子们为大明效力,还能增强大明子民的凝聚力。
比起像朱家老祖那样,到最后功勋封无可封,只能通过庆功宴来杀人立威,这显然是个更好的办法。
四大太监听了朱有建的话,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们心里明白,主子向来不会亏待他们的生活,如今又有了能留名青史的机会,自然是满心欢喜。
此刻,他们心中所想的,便是如何努力提升自己的功绩,争取能够升到更高的层次,最好能升到八层台,永远陪伴在主子身边。
而朱有建搞出这个功勋台,其实心里另有盘算。他设下的这个规则,就像是挖了个“坑”。
每上一层台阶,所需要的功勋都是前一层的倍数。
就拿曹化淳来说,他若想再进一层,就得把现在的功绩再立一遍,甚至要做得更好。
按照这个标准,恐怕只有去灭掉后金这样的大功,才有可能进阶。
朱有建心中暗自想着,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笑容,他相信,有了这个激励机制,臣子们定会为了更高的荣耀而拼命努力,大明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