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斋主的请柬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另一个重磅消息又接踵而至——家书,又来了。
这一次,是驿站的快马直接送到了李明下榻的客栈。信使风尘仆仆,递上的包裹比上次更大,也更精致,带着明显的京城印记。
李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距离上次收到家书才过去没几天,如此频繁,必有要事!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在张铁柱好奇的目光注视下,拆开了包裹。
最上面依旧是父亲李承宗那熟悉的、力道遒劲的字迹。但这次,信笺的质地似乎更考究了些,带着淡淡的檀香。
“吾儿明台鉴:”
开篇依旧是沉稳的问候,询问院试放榜情况,叮嘱无论结果如何,当以平常心待之,家中皆以你为荣。但紧接着,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子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振奋,几乎要透过纸背喷薄而出:
“…前信曾言京中有喜事,今尘埃落定,特告吾儿知晓!为父蒙圣上隆恩,念及历年治绩尚可,特例拔擢,调任回京,授户部清吏司主事一职,不日即将上任!此乃皇恩浩荡,亦是我李家莫大之幸!汝母与汝兄姊皆已随父抵京,安置于宣武门外柳条胡同新宅…”
父亲调回京城了!还是户部实职!虽然只是正六品的主事,但京官与外官天壤之别,更何况是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这意味着李家正式踏入了京官的门槛,政治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
“太好了!爹调回京城了!”李明忍不住低呼出声,脸上绽开由衷的喜悦。这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远了!意味着他将来若进京赶考,再也不用寄人篱下!
张铁柱虽然不懂官场品级,但看李明如此高兴,也跟着咧嘴憨笑:“明哥儿,那是不是说,以后咱们也能去京城住了?听说京城的烧饼有脸盆那么大!”
“差不多吧,铁柱,以后带你去吃脸盆大的烧饼!”李明心情大好,笑着应承,继续往下看。
父亲的兴奋之情在信的后半段几乎要溢出来,但措辞依旧保持着官员的克制:
“…汝兄李朗,勤勉向学,不负众望,于上月会试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更蒙圣上亲点,殿试一甲第三名,赐‘探花及第’!琼林宴上,陛下亲赐簪花,荣耀备至!此乃我李家文脉昌盛之兆!汝当以兄长为楷模,潜心向学,再创佳绩!”
大哥!探花!
李明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一甲第三!探花郎!这不仅仅是金榜题名,更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之一!大哥李朗,那个总是沉稳内敛、醉心学问的大哥,竟不声不响地摘下了探花桂冠!这简直是光耀门楣的天大喜讯!
“铁柱!听见没!大哥!探花!探花郎啊!”李明抓住张铁柱的胳膊摇晃,声音都带着颤音。
张铁柱被晃得眼晕,虽然还是不太明白“探花”具体是啥,但看李明激动成这样,那肯定是顶顶厉害的大官了!他立刻挺起胸膛,与有荣焉:“俺就知道!大少爷是文曲星下凡!厉害!真厉害!”
李明激动地在房间里踱了两步,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到京城,向大哥道贺。父亲升迁,大哥高中探花,双喜临门!李家在京城,终于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
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李明拿起下一封信。是母亲王氏的。字迹依旧娟秀,但墨色似乎更饱满,透着掩饰不住的欢欣:
“明儿吾儿:见字如面!家中天大的喜事,想必你父亲和朗儿的信已告知。娘这心里啊,欢喜得跟什么似的,夜里都睡不着!你父亲熬了这些年,总算回了京;你大哥更是争气,探花郎!祖宗保佑啊!娘现在出门,街坊邻居看娘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你在江宁可好?放榜了没?娘知道你一定行!别太紧张,考不上也没关系,回家来,娘给你做好吃的!京城这边什么都好,就是房子比咱老家小了些,不过地段好,离皇城近!你二姐可高兴坏了,天天嚷着京城繁华,就是规矩多,把她憋坏了。对了,你二姐…”
看到这里,李明嘴角含笑,母亲絮叨的温暖总能熨帖人心。但“你二姐”三个字后面,墨迹似乎停顿了一下,然后笔锋一转,带上了几分神秘和…难以置信的兴奋?
“…你二姐她…哎,娘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孩子,怕是要有大造化了!”
“前几日,宫里头的贤妃娘娘在城西玉泉山别院设了个赏春诗会,遍邀京中勋贵和清流家的适龄闺秀。娘想着你二姐性子跳脱,本不想让她去,怕她闯祸。可你父亲说,李家如今也算官身,你大哥又是新科探花,不去反倒失礼,硬是让她跟着礼部王侍郎家的千金一道去了。”
“谁知!谁知这丫头!也不知是走了什么运道!”
“诗会上,各家小姐都规规矩矩的,吟诗作对,抚琴作画,你二姐坐不住,自个儿溜达到后山看桃花去了。结果你猜怎么着?”
“她说她遇到个迷路的年轻公子,穿着打扮普通,但气度不凡,身边只跟着两个沉默寡言、看着就不好惹的随从。那公子问她去别院主厅的路,你二姐那性子,你是知道的,一点不怕生,大大方方给人指了路,还嫌人家随从太严肃,顺口调侃了两句,说‘板着脸跟门神似的,小心吓跑桃花运’!”
“那公子非但没生气,反而被她逗乐了!两人就站在桃花树下,你二姐也不知哪来的胆子,跟人家聊起了天,说什么京城的桃花不如老家的野桃花有生气,还说什么规矩太多把人捆得跟粽子似的…反正就是她平时跟咱们说的那些‘歪理’!”
“那公子听得津津有味,还问她老家在哪儿,平时喜欢做什么。你二姐就竹筒倒豆子,说喜欢骑马(偷偷的)、喜欢听市井说书(嫌闺阁女训闷)、还抱怨京城点心太甜腻不如江南的清爽…总之,没半点大家闺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