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居住的小镇——温泉镇,因着着名的温泉儿得名。
小镇不大。典型的江南古镇,穿越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承载着方圆几十里的名声。被誉为“省级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小镇的雨更是出了名的,从春天开始,一转身,便游走到深秋,见过水稻收进院落之后,飘飘然,与石榴对接起来,向杨柳示爱,直到玉米归仓,方肯罢休。
沿着鳌头小镇幽幽的古道前行,仿佛进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映入眼帘的是古衙门、文武帝庙、多善堂尼姑庵、泰升当铺……斑驳的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高脊飞檐,每一处建筑,让鳌头古镇水乡要埠尽显明清时期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和恢宏的气势。
小镇的核心是一条古驿道,蜿蜒数百米长。落到青石板上的雨,多少年姿势没有变化,一如古镇沿袭的传统和淳朴的民风。雨丝细细的、绵绵的,该凉的时候没有暖意,就像塘扎古民居上千斤小姐的心思;雨点柔柔的、密密的,该热的时候没有凉意,就像农夫荷担上街的汗水。
越过这些宅院和古驿道,便是玉帝命小女儿割下自己绣满花朵的衣袂,把大地上四处横溢的洪水收拢汇聚而成的大江——袂花江。这江里有江里该有的鱼虾、水草,还有许多关于龙、怪物和捕捞的传说。江水缓缓地流过小镇的山川、人家,滋润并养育着小镇的万物。
小镇多雨,最常见的是雷阵雨,它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穿越时空,敲击万物。冲净了古井,洗净了古戏楼前的广场,那一条条青石板路,变得溜光发亮。随着雨落的,还有那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古往今来,小镇的雨总有温柔的故事,它是情感的催化剂,黄梅雨几乎就是哀怨惆怅的代名词。在潮湿的雨雾中,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潮湿起来,那泰升响当的凄婉,那等了六百年的戏楼里的故事,那官太掉落古井的绣花鞋的传奇,只有在风高日丽中才会渐渐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