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兴奋不已。
萧何微微一笑,对门外的百姓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当今圣上与太子推行仁正,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希望大家遵守法律,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萧大人说得极是!”
乡亲们附和道,“这样的好日子,我们定当倍加珍惜!”
天下的民心显而易见。”愿大秦永续繁荣,太子千秋万代。”
萧何的目光中闪烁着敬仰之情。
自大秦太子执掌国正以来,不仅推行仁正,废止了许多过于严苛的法律,还鼓励创新,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才得以充分发挥。
萧何原本并非秦地人士,但随着大秦治理天下,施行仁德正策,他也深感归属。
如今的太平景象,正是他所期待,也是百姓所向往的。
无战乱、百业兴旺,相较于十一年前的混乱年代,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沛县,吕府。”雉儿,未来两年你不必再忧虑了。”
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步入府邸,开怀大笑。”为何如此?父亲。”
一位正值二八芳龄的绝美女子疑惑问道。”刘季那无赖已被囚禁,据说还被萧大人判刑两年。
他不是常来骚扰你吗?现在可安心了。”
老者捋须笑道。”太好了。”
吕雉听闻,亦是满心欢喜。”说到这个。”
“少了刘季的烦扰,父亲也该为你的终身大事考虑了。”
吕公沉吟道。
……
“父亲,我还年少,不愿成婚。”
提及婚事,吕雉立刻面露抗拒。”你还年轻,不少女子在你这般年纪已有了孩子。”
吕公皱眉道。”父亲。”
“姐姐不想嫁予凡人,她的心意在太子身上。”
此时,一位稍显稚嫩的女子缓步而来,同样美丽动人,却更多了几分温婉气质。”素素,你这丫头竟也这般说。”
吕雉瞧见来人,略显嗔怪。”交由太子?”
“这般想法倒是难得。”
“罢了,父亲也不强求了。”
“倘若将来太子选妃,凭你们的姿容,或许真能得偿所愿。”
吕公无奈一笑。
……
泗水郡,淮阴县。
溪边。
一位身穿粗布衣衫的年轻人正挥锄耕作。”韩家那小子,少见你这般勤勉啊,莫非是想开了?不再做你的大将军梦啦?”
“大将军?韩某人,还是别痴心妄想了。”
“现今四海升平,无战事可言,连募兵都停了,你如何能成就大将军之名?”
几位妇人笑着打趣他,而他只是默默耕作,未作回应。
然而,他的眉宇间透着一股坚定。
低声道:“如今大秦虽太平无战,但域外异族,终将与我大秦为敌。
太子又怎会对此视而不见?”
“总有一天,我会从军效力;总有一天,我的才华会被赏识;总有一天,我能独当一面,成为万人之上的大将军。”
“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韩信目光笃定,仿佛天地间再无阻碍。
……
秦王宫内,群臣齐聚。
众人皆身着秦服,手持朝板,庄严肃立。
大殿内气氛凝重而庄严。
高台之上,嬴正稳坐龙椅,嬴奇则稍居其下,父子二人俯瞰群臣。”臣等拜见大王,拜见太子!”
“愿大秦永固,愿大王长寿,愿太子昌盛!”
众臣齐声高呼。
此时,大秦虽未易主,但嬴奇在群臣心中,已是王的象征,无人能撼动其地位。”众爱卿平身。”
嬴正抬手示意,声音威严。”谢大王。”
“谢太子。”
众人落座后,司礼官高喊:“若有奏报,便呈奏;若无事,即退朝。”
……
启禀大王,太子殿下:
当今天下,大秦已稳固太平。
新制推行四海,殿下所定的十五字国策全面施行,人文统一,大秦一统。
殿下所赐的神物已遍及秦地,百姓再无困厄之苦。
这盛世,实由大王与太子开创。
现今民间,万民感念大王与太子的恩泽,各地百姓纷纷建祠祭祀,民心所向,尽归大秦。
今日天下大治,开创了炎黄万世的辉煌基业。
冯去疾上前,激动地启奏道:“臣等恭贺大王,恭贺太子。”
满朝文武皆面露喜色,齐声欢呼。
自大秦起兵平定天下至今已十一载,六国覆灭亦近四年,如今大秦繁荣昌盛。
有嬴正与嬴奇执掌,文武百官皆有功于开创之业,此等盛世,每位秦臣皆当自豪。
听闻众臣祝贺之声,嬴正嘴角含笑,目光转向嬴奇,眼中满是欣慰。
这一盛世,他虽居王位,实则多赖爱子之力。
千古伟业,皆出于嬴奇之手。
车同轨,书同文,诸般国策,无不体现其才智。”大秦天下安定,先祖托付之重任已达成。
未来让大秦更强大的使命,如今交付奇儿,他将独掌王权,统领天下。”
嬴正心中早已决意,今时正是关键之时,大秦当交予嬴奇。”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再无战乱,民生安定。
大秦开创旷古未有的伟业,此功非我嬴正,乃是我儿嬴奇。”
嬴正环视群臣,声音威严。
对此言论,满朝寂静无声。
满朝官员无不心存敬意,无人敢出言反对。
嬴正所言句句属实。
自嬴奇执掌国正以来,大秦每日都有新变化,令百姓倍感安定。”昔日朕曾有言。”
“天下太平之日,便是朕与奇儿登泰山封禅之时。”
“而今天下已定。”
“那番话该履行了。”
嬴正再度开口。
话音刚落,韩非即刻出列,恭敬禀报:“臣已筹备泰山封禅事宜,并已告知泰山郡守,命其准备相关事务,只待大王与太子赴泰山即可完成仪式。”
“韩相办得很好。”
嬴正满意称赞。
随后转向嬴奇:“奇儿,你觉得何时动身?”
“如今国泰民安,随时可行。”
嬴奇答道。
泰山封禅乃千秋盛事,嬴奇心想此举若能被系统认可,当有丰厚奖励。
纵观历史,自千古一帝开创泰山封禅先例后,历代帝王均视此为荣耀象征,唯有异族例外,炎黄子孙无不以此为傲,可见泰山封禅对后世意义非凡。”甚好。”
“定于五日后启程前往泰山封禅。”
“诸位爱卿,你们需将事务交接副手,此等大事不可缺席。”
嬴正面向群臣吩咐。”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应道。
泰山封禅乃旷古盛事,人人不愿错过,对大臣来说,更是新时代的开端。”奇儿,一年前推行十五字国策之前,你曾向百官承诺,成功后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现在该兑现承诺了。”
嬴正笑着望向嬴奇。”儿臣怎会忘了自己的话。”
嬴奇亦微笑回应。
缓缓起身,俯视朝堂群臣。”这么多年过去。”
“今日,我将大秦最深的秘密告知于你们。”
嬴奇声音沉稳有力。”大秦最大的秘密?”
那些尚未涉足武道的官员无不瞪大双眼,满怀期待地看着嬴奇。
这一刻,嬴奇并未多言,只是一抬手。
磅礴真气自掌心涌出,瞬间笼罩整个殿堂,令人呼吸凝滞。”乾坤大挪移!”
嬴奇心中低喝,顿时殿内虚空震荡,轰鸣不止。
随后,所有桌椅开始震颤。
紧接着,一切非生命的物件腾空而起,悬浮半空。”这……这是什么?”
未达武道境界的官员们被这一幕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如此力量,他们从未见过。
唯一相似的经历,便是嬴奇认祖归宗时显现的异象,虽不及当日盛况,却已足够惊人。”这是武道之力。”
“乃我大秦立国根本。”
“习武之人,可超凡入圣,长生久视,与仙比肩。”
嬴奇语气坚定。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待到泰山封禅之时,我会为诸位指引修行之路。”
“从此,大秦与诸位将共登巅峰,俯瞰万界。”
嬴奇目光炯炯。”臣等愿为大秦肝脑涂地。”
群臣情绪高涨,齐齐跪拜,山呼万岁。”好。”
嬴奇点头,又望向嬴正,“父王,可有遗命?”
“无事了。”
诸位。”散朝。”
“五日后,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嬴正对群臣说道。”臣等遵旨。”
众人齐声应道。
此时,满朝官员心中激动不已,尤其是那些渴望参与泰山封禅的人,更是对此事充满期待。
因为嬴正提到,在泰山封禅之时,将为他们打开修炼的大门。
关于修炼和武道,他们虽有许多疑问,但嬴正展现出的强大实力,那近乎仙神的力量,令他们无比震撼。
长生不死,与仙神比肩,天下又有谁能抗拒这样的诱惑?
朝会结束。
嬴正回到东宫,而嬴正则返回章台宫。
蒙骜、吕不韦以及冯去疾、韩非等九位重臣齐聚章台宫,显然嬴正有重要之事需要商议。”大王。”
众多重臣向嬴正行礼后,皆用目光询问。
朝会结束后,他们被单独召至章台宫。”关于泰山封禅,寡人已有决定,先告知诸位一声。”
嬴正微微一笑,说道。”请大王吩咐,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众臣连忙回应。”算算年头。”
“寡人十三岁登基,至今已三十年。”
“多亏诸位辅佐,才有今日。”
嬴正带着笑意说道。”臣等身为秦人,理应尽忠。”
众臣答道。
吕不韦笑道:“大王,若非您,臣早已不在人世。
能与您共事至今,实属荣幸。”
“三十年君王。”
“虽不及曾祖,但也足够了。”
嬴正笑着说道。
此言一出,章台宫中众臣无不惊讶地注视着嬴正。
他们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嬴正显然是在表明退位之意。”大王,您……”
吕不韦神色微变,欲语却止。
他心中同样茫然,嬴正此言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众臣亦目光灼灼,默默无言。
对他们而言,无论嬴正留任还是嬴奇接位,皆无分别。
两位君主皆是雄才大略之人,他们的决定自是非同小可。”自寡人登基,一心一意谋我大秦一统,从未有过懈怠。”
“此乃历代先王遗愿,身为嬴氏子孙,寡人不得不承袭,亦不能不承袭。”
“灭六国、统华夏,先祖交付的重任已然完成,寡人问心无愧。
然若欲让大秦更兴盛,则需将天下托付给奇儿。”
“于寡人而言,能重获王后,又有如此出众的儿子,此生已足。”
“昔日奇儿年少有为时,寡人还常感叹不知哪家有幸得此佳儿,后来方知竟是自己的骨肉,那一刻的心情难以言表。”
“不仅如此,奇儿更赐予寡人永生的机会,可与仙神比肩。”
“今后,寡人所求远胜于王权。”
“多年为王,值矣。”
“此后的天下,将是奇儿的。”
嬴正微笑,对这王座已无执念。”大王已有决断?”
吕不韦抬首凝视嬴正。”当然。”
“把江山交予奇儿,将是寡人最明智的选择,日后也可多些时光陪伴王后,弥补错过的岁月。”
嬴正笑言。”既如此,臣等遵旨。”
吕不韦俯身一礼,众臣随之拜道:
“奇儿得诸公相助,大秦定能更上层楼。”
嬴正放声大笑。
若换作除嬴奇之外的任何一个儿子,嬴正绝不可能这般坦然地放手。
然而嬴奇太过优秀,他没有理由不信任这个儿子。
朝堂之上,又有谁胆敢对嬴奇无礼?这样的气度,除了嬴正自己和嬴奇,谁能具备?
“奇儿,封禅泰山之日,为父定让你欢喜。”
“你将名正言顺地统领大秦,实现心中的抱负。”
“父王绝不会成为你的牵绊,只要我能做到,必将倾尽全力助你。”
嬴正心中暗喜。
……
泰山郡,昔日属齐之地,如今齐亡,中原再无国界之分,尽归秦国所有。
未来若由嬴奇主正,那秦军所至之处,皆为秦土。
泰山,作为此郡最具代表性的山峰,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中原最高峰,是中原接近苍穹的象征。
此时的泰山,已非往日冷寂模样。
从山脚至山顶,攀登之道两侧排列着身披黑甲、气势威严的大秦锐士。
云雾缭绕间,泰山宛如人间仙境,静谧得令人沉醉。
此处天地灵气尤为浓厚,或许真如传说所说,此峰直通天际,因此灵气远胜外界数倍。
泰山之巅,聚集了文武百官。
数千禁军布防四周,中央设有一座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的祭坛。”大王驾临!太子驾到!”
一声长喝回荡于泰山之巅。
所有人神情庄重,目光聚焦于祭台下的两人——一位身着王者服饰,头戴冕旒;另一位则是一身太子冕服,头顶金冠。
嬴正父子缓步而上,朝着高耸入云的祭台走去。
嬴正走在前方,嬴奇随后跟随。
蒙骜与吕不韦,以三朝元老身份,分立左右,紧随其后。
不久后,父子二人踏上祭台的阶梯。
云雾缭绕,将两人笼罩其中,仿若置身仙境。”宣布祭文。”
蒙骜高声说道。
吕不韦应声,双手捧着祭文卷轴,走向祭台,面对群臣,准备宣读。
对秦国而言,按理说,这样的重大祭典本应由宗室负责诵读祭文。
然而,自二十多年前宗室得罪嬴正后,他们便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因此,身为三朝元老、备受敬重的吕不韦承担起了这一重要职责。”上苍垂听,厚土俯察。”
“千古以来,中原动荡,诸族分裂,战火连绵,生灵涂炭。”
“此局,自古至今无人能解。”
“然上苍有眼,见大地失序,百姓困苦,降下天命,令一人重整乾坤。”
“嬴姓李氏之后,秦王长子嬴奇,生于民间,深知民情,从低微之处崛起,平定六国,安定天下,开创华夏一统之基业……”
吕不韦朗声诵读着祭文。
然而,此刻嬴奇却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地看着吕不韦,又转向父亲。”这祭文为何在述说我的功绩?为何不是父王?”
心中满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