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辞中满是对李奇的信任与期待。”臣李奇必定不负陛下所望。”李奇高声答道。”寡人相信你。”嬴正轻笑一声。
他环顾群臣:\"灭韩、灭李之功,诸位皆有贡献,爵位晋升之事由相邦拟定名单呈报,寡人裁定。”
\"臣遵旨。”王绾立刻响应。”好了。”
\"诸位可有奏章呈递?\"
嬴正点头,威严地询问。”臣等并无奏章。”
众臣齐声回答。”既然如此,\"
\"今日退朝。”
嬴正威严地宣布。”臣等告退。”
众臣鞠躬作别。
嬴正也慢慢从王座起身,准备离去。”今日已见过秦始皇,应当能返回雍城了。”
\"终于可以归家了。”
李奇缓步下阶,内心甚感喜悦。
然而,就在他这般想着时,
\"李卿,稍后去章台宫一趟。”
嬴正从高处传来声音。”啊?\"
李奇神情微变,有些无奈地回头。
迎上嬴正那洞察世事的目光,李奇不禁有些窘迫。
他只想赶紧回雍城啊。”这孩子。”
看着李奇那副模样,嬴正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暗自好笑。
独自在章台宫相会,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李奇却显得有些不屑,真是与众不同。”李奇。”
“冬儿。”
“或许是我多虑了。”
“但如果真有关于冬儿的消息,我绝不能错过任何一丝线索。”
“二十年过去了。”
“我真的不能再等了,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嬴正心中暗自思忖。
从秦王殿离开后,百官也依次散去。”韩兄。”
李斯满脸堆笑地走近韩非,脸上带着喜悦:“恭喜你啊!当初我就说,投奔大秦才是正道。
韩国太弱小,早晚会被吞并。
现在看来,我的话应验了吧?如今你加入大秦,效忠大王,我们终于成了同僚,我很为你高兴。”
“是吗?”
“你真的为我高兴?”
韩非听罢,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黄鼠狼给鸡拜年?”
李斯的笑容瞬间凝固。
显然,他是来试探韩非是否知晓他对他的敌意,但从韩非的回答来看,他显然已经全然知情。”韩兄为何这般?莫非我哪里得罪了你?”
“难道韩某忘了当年在稷下学宫的情谊?”
李斯故作糊涂,一副委屈模样。”能被你称一声韩兄,实乃我韩非的‘荣幸’,只是,往事如烟,不必再提。”
“你在韩国做的那些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
“我们的同窗情谊,就此断绝。”
“话已至此。”
“今后在朝堂之上,我会与你一较高下。”
“这一切都是你逼的。”
“李斯,拭目以待吧。”
韩非冷哼一声,不留情面。
当年在韩国,李斯多次意图取他性命,如果韩非能忍,那他便不再是韩非,而是个伪善者。
韩非可不是轻易妥协之人。
韩非话音刚落,便拂袖而去,对李斯的呼喊充耳不闻。”韩非……”
李斯紧盯着韩非离去的背影,目光中满是怨恨。
韩非今日所言,无疑撕下了他最后一块遮羞布,二人之间从此再无转圜余地。
此时,李奇从秦王宫内走出。
作为当下秦国崛起的新星,他甫一现身,立刻引来众多官员簇拥。”上将军喜事临门,可贺可贺!”
“大秦得此良将,实乃万民之福。”
“恭贺上将军……”
大臣们围绕着李奇,纷纷送上祝贺,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多谢诸位。”
面对秦臣们的祝贺,李奇虽官职各异,却始终以笑脸回应。
毕竟,在这片朝堂之上,人情往来本就是常态。
李奇依旧立于秦王宫外,接连不断的贺礼让他几乎笑到嘴角僵硬。
许久后,王绾上前,提醒众人:“李奇上将军即将面圣,还请诸位莫要耽误他的行程。”
“是。”
众人闻言即刻散去,对王绾投以几分敬意。”李奇上将军威名远播,今日得以亲见,果真名不虚传,年轻有为。”
王绾走近,语气中透着欣赏。”能得相邦夸赞,实乃李奇之幸。”
李奇拱手致谢。
王绾是秦时最后一位相邦。
后来,秦国废除了相邦制度,改为左、右丞相,权力被分散开来。
他能坐稳这个位置,足以证明其才华横溢,否则也不会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哈哈哈。”
“刚从咸阳回来,接下来要去章台宫,我就先不打扰你了。”
“回见。”
王绾笑着告别。”回见。”
李奇也回以微笑。
待王绾离开后,李奇长舒一口气。”这朝廷事务果然不太适合我,还是战场上的直来直去更符合我的性子。”
李奇不禁感慨。
短短片刻的交谈,若长期身处咸阳,恐怕每天都得应付这样的场合,实在繁琐。
而且在这表面平静的朝廷里,暗流涌动,刚才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也许转头就在背地里诋毁,甚至图谋不轨,自己却毫无察觉。
这就是朝廷。”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
这时,蒙武走近,笑着问。
旁边还有王简、蒙逸和冯劫。”嗯。”
李奇坦然点头,“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虚伪的东西,总觉得不够真诚。”
“哈哈哈。”
“你说得很对,这朝廷里的行事确实太过虚假。
不过,李奇啊,这一点你不得不接受,你现在是上将军,朝廷就是你的另一个战场。”
“但是。”
“你不用过于担忧朝中会有谁针对你或算计你。
作为上将军,你直接听命于大王,除了大王之外,没人能对你怎么样。
只要守住这一点,朝廷的规则就无法影响到你。”
王简笑着叮嘱。”多谢王将军指点。”
李奇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朝廷的规则复杂深奥,远非三言两语能说清,但正如王简所说,他如今身为上将军,权高位重,若有任何人试图耍手段或算计,李奇完全不必畏惧。”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蒙武这时指向身旁几位官员介绍。”这位是蒙逸,我的次子,现任大秦代卫尉。”
“这位是冯劫,与你在韩地共事的冯去疾之弟,如今为治粟内史副手,暂代冯去疾的职务。”
蒙武逐一介绍身旁的几位官员。
显然,他借此机会为李奇拓展人脉。
尽管朝廷中忌讳结党营私,但蒙武等人世代效忠秦国,绝不会违背君主。”见过各位大人。”
李奇随着蒙武的介绍,一一记下姓名,点头致意。”李奇将军不必客气。”
冯劫、蒙逸等人微笑回礼。”李将军。”
李牧走近,恭敬行礼,目光中满是谢意。”李牧将军。”
李奇立即回应。”我说过吧,我大秦君王的气魄非同一般。”
李奇笑道。”今日我才真正感受到大王的雄才大略。”
“或许不久之后,秦国就能统一天下,实现华夏统一。”
李牧笑着答道。”将军定会见证,并亲自参与其中。”
李奇语气坚定。”当然。”
李牧点头,自信溢于言表。
即便刚到咸阳,踏入秦廷,短短片刻间,李牧已深切体会到嬴正的雄才伟略,以及大秦与旧日李国朝堂的巨大差异。
大秦朝堂,无明争暗斗;君王英明,不受奸佞蛊惑;直言无忌,氛围宽松。
此刻,李牧内心深有感触。”李奇。”
站在殿下,见李奇被群臣环绕,李斯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却无人注意。”诸位,请安。”
“大 ** 刚召见李奇,命他前往章台宫。”
章台宫外。
李奇抵达时,李高缓缓迎上,姿态谦恭地说道:“上将军,大王已在内殿等候,您可径直入内。”
“多谢。”
李奇点头致意,迈步走向宫门。
李高目送他的背影远去,目光中隐约带着几分沉思。
他低声自语:“大王对浮苏公子颇为看重,胡害公子同样深得宠爱。
但若论继承人之位,单凭恩宠难成气候。
若无人扶持,胡害公子想要超越浮苏,恐怕不易。”
宫殿深处,秦始皇正端坐于御案之后,见李奇前来,温言道:“爱卿来了。”
李奇拱手行礼:“臣李奇参见陛下。”
秦始皇微微一笑:“今日召你前来,实则有一要事相商。”
章台宫内,威严而庄重,透着 ** 行宫特有的气势。
嬴正立于沙盘前,手负背后,神情专注。
李奇步入大殿,见到嬴正便俯身行礼:\"臣李奇拜见大王,不知大王召见所为何事?\"
\"免礼,近前来。” 嬴正语气平和,少了些朝堂上的威严。
李奇应声走近,在嬴正身旁站定。”你看这地图,可看出些什么?\"
嬴正目光深邃,仿佛将整个天下尽收眼底。
李奇顺着望去,只见山川河流、各国疆域如画卷般铺展。”天下、诸国、华夏。” 李奇脱口而出。
嬴正微微点头:\"自古以来,列国纷争,弱肉强食,直至今日七雄并立。
齐、楚、燕、李、魏、韩,皆占据一方。
战火连年,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
秦王自言自语道:“我大秦历代先祖的心愿,就是让吾等子孙不忘东进,振兴大秦,一统六合。”
“今日我大秦国力鼎盛,天下莫能与之比肩。”
“然此非寡人之功,乃承袭先王遗志,延续六世基业所致,故有今日之成就。”
“灭韩,亡李。”
“一统之局已成,华夏大势既定。”
“世人或以为寡人是暴君,嗜血好战,实则鲜有人懂寡人心意。”
“诚然,举兵伐国,必有死伤,百姓流离。
但诸侯纷争千年,无辜者死伤几何?”
“若战事不止,将又有多少生灵涂炭?”
“今日之天下,我族不能再内斗,唯有以战止戈,以战定邦,以战促一统,永绝战乱。”
“寡 ** 建万世一统之国,让同胞再无忧患。”
嬴正话锋一转,看向李奇:“李卿,汝可明否?”
“臣明白。”
“天下归一,时不我待。”
“唯有战方可止战。”
“一时之劫,实为长久太平奠基。”
“祸在今朝,福延万代。”
李奇回应。
嬴正听罢,神情动容:“祸在当代,福泽万世,此言极是。”
“此话于我大秦统一天下,堪称真谛。”
“然也。”
“与其让战乱无穷延续,不如在此代终结,使后人安享太平,这般牺牲值得。”
“秦王之功,正是祸及一时,福荫千秋。”
“若非秦王,怎会有大一统之盛世?这皆是开创之功,化为后世潮流。”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皆因秦始皇之功。
若无其一统天下,后世岂能承其志?然终究遗憾,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帝国仅延续至他自身,死后便遭胡害祸害,连同所有子嗣也被杀尽。
李奇暗自思忖,虽不能效忠于秦始皇之子,但守护些许血脉尚可。
他叹息一声,目光却落在嬴正身上。
嬴正凝视着李奇,见他陷入沉思,又觉其容貌与记忆中的某人极为相似。”容貌这般相像,莫非李奇与冬儿有所关联?或是与岳父有故?”
嬴正心中疑惑。
岳父告老归乡时,正居于李家村,且在李奇府中停留。
嬴正只得推测,冬儿应不在秦国境内,唯有天下一统方可寻得。
他注视着李奇,仿佛看到了冬儿的模样,心情愈发复杂。”韩、李既已覆灭,不出一年,李地必将尽入我手,接下来便是魏国了。”
李奇眺望已插上秦旗的李、韩疆域,目光锁定魏国。
秦的敌手仅剩四国,其余已被平定。
嬴正问:“灭魏有何阻碍?”
李奇答:“韩、李 ** ,各国已惧我秦,若欲灭魏并吞三晋,齐、燕、楚必不会坐视不理,否则人人自危。
若秦出兵攻魏,此三国必定助魏抗秦。”
齐、楚、燕三国实力不容小觑,楚国尤其强大,远超昔日李国全盛时期,但楚国内部权力分散,不如李国统一。
齐、燕两国各有私心。”依你看,寡人该怎样才能吞并魏国?”
嬴正询问道。”秦国统一天下的决心,各国皆清楚。”
“他们必然也会设法阻止。
灭魏易如反掌,只需层层包围,四面合围,迅速将其吞并,让齐、楚、燕无暇救援,待三国察觉时,魏已 ** ,再无回天之力。”
“此外,灭魏还有重要一点……”
李奇自信满满地说,“那就是师出有名。”
“当年秦国掌控韩国时,李、魏联军无故进攻我国领土,妄图侵占疆域。
如今李国已受惩处,被灭国,魏国同样参与其中,自然也不能放过。”
“任何时候,师出有名都是关键。”
“有了这个正当理由,即便齐、楚、燕想援救魏国也无计可施。”
“毕竟秦国秉持正义。”
话毕,李奇不再多言。
在灭韩期间,李、魏联军突袭秦国南阳,若非李奇早有防备,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他在关键时刻击溃李、魏十八万联军,扭转战局,也改变了秦对李、魏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