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援军及时赶到,寒郸之围自解。”
“不仅如此,李奇所率秦军孤军深入,我李国定能聚而歼之,重创秦军。”
李佾语气坚定,“大王只需相信将士,便可转危为安。”
李佾和李偃虽为兄弟,但二人性格迥异,李偃行事浮躁,李佾则沉稳老练。
若非李佾为相,秦国恐怕早已面临更强劲的对手。”不错,寡人亦有此意。
寒郸万不可失,现有五万守军,更有各地数十万大军,何惧区区秦军?”
李偃点头附和,目光转向郭开,“相国,寡人当如何调兵,方能最快解寒郸之困?”
李佾虽进言,但李偃内心始终存疑,他甚至对李佾怀恨在心,唯恐被后世视为软弱无能的大哥。”启禀大王,唯有廉颇上将回军,方可速解危局。”
郭开直言不讳。
若是李奇闻此言,定会对郭开刮目相看,脱口称赞:“郭开兄,果然是堪当大秦战神之名,实至名归。”
廉颇驻扎之地离寒郸较近,但他面对的是秦将王简,这是秦国的重要将领。
如今李国刚经历大战失利,秦王可能已决定对李国发兵。
召回廉颇无疑会让边境暴露风险,李国处境堪忧。
郭开建议调回代地的李牧领军支援,认为当前并非冬日,匈奴等部族不会大规模侵扰,暂时撤防问题不大。
听闻郭开的话,李佾急切站出反对。
然而郭开毫不客气地回应,称李牧远在代地,即便赶回也需二十日,而寒郸能否支撑这么久?相比之下,廉颇十日内即可回援。
郭开冷笑道:“边境虽重要,但怎及都城与君王安危?先消灭李奇,再让廉颇回去即可。”
李偃认同郭开观点,表示只需解决眼前威胁,之后再做安排。
他命郭开立即传旨给廉颇,要求迅速回援,违令者必斩。
随后李偃任命李佾为统帅,率五万士卒守卫寒郸,强调若城池失守,无需再来觐见。
李佾虽有异议,却不得不遵从君命,点头接旨。
寒郸城下,乌云密布,气氛压抑。
李佾受命坐镇寒郸,迅速集结近六万大军严防城关。
忽闻探报秦军来犯,他立即登高查看。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整齐的步伐震动天地。
秦军旌旗蔽日,黑甲如潮水般涌来,那压迫感直冲霄汉。
短短片刻,数以万计的秦军已将寒郸团团围住。
李佾脸色凝重,喃喃自语:\"秦军何以如此迅捷?\"望着眼前浩荡敌阵,他不禁担忧:\"若撑不过半月,寒郸怕是要陷落。”
身为统帅,他深知退缩绝非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然而内心却满是忧虑:\"倘若廉颇将军从边境撤回,秦军前后夹击,李国必遭重创。”
尽管如此,他仍强打精神,对将士们高声喊话:\"我是春平君李佾!今日誓与寒郸共存亡!\"
暴秦肆虐,天下危亡,若暴秦攻破城门,我们难逃一死,亲人亦将受牵连。
长平之战已显暴秦之残忍,即便投降也难活命。
如今无路可退,唯有一心守护寒郸。
大王已遣诏至边境,不久廉颇上将军便率军驰援,只要坚守寒郸,便可击溃秦军。
将士们!”
“可愿为李国,为家人,拼死一搏?”
李佾立于城头,拔剑高呼。”诛暴秦!诛暴秦!”
“诛暴秦……”
李军上下皆狂呼呐喊,满含愤恨与恐惧。
天下诸国之中,最憎恶秦国者莫过于李国。
此乃数十年前长平之战的余恨。
那场大战使李国十室九空,白起坑杀四十万李军,令李人痛恨、畏怯。
不得不承认,李佾手段高明,寥寥数语便激发士气,断绝退路。
他的话意在表明暴秦残暴,投降无异于送死,唯有守住寒郸、等待援军才有生机。
此时,
大秦十四万大军已陈兵寒郸城外不足两百丈处。
大军突然止步。
天地间弥漫着压迫感与杀机,纵是秦军精锐,亦让寒郸城内人人自危。
秦军前列,
李奇立于战车之上,众亲卫环绕,手按剑柄,冷眼凝视前方的寒郸城。
破李首功在此一战。
只要攻陷寒郸,李国势必崩塌,即便其余城池未失,全国亦将震恐。”我大秦锐士何在?”
李奇厉声发问。”风,风,风。”
“大风!”
十四万秦军齐声怒吼,震天动地的气势瞬间爆发,仿佛要撕裂苍穹。
寒郸城陷入一片死寂,只觉杀机四溢,这座城池似已置身于毁灭的边缘。”天下纷争已久,我华夏子孙饱受战乱之苦。
韩国已亡于我秦国手中,今日,当继而灭李。”
“攻破寒郸,自是开疆拓土的第一步。”
“亦是我大秦一统天下的开端,奠定华夏根基。”
李奇目光如炬,盯着寒郸城,冷声道:“灭李,成就我大秦盛世。”
“秦军勇士,可愿随我攻破寒郸,荡平逆贼?”
声落。”风!风!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
十四万秦军士气高昂,无畏杀意彰显出他们无与伦比的力量。”全军听令!”
李奇拔出长剑,指向寒郸城。”布防御阵型,进攻!”
话音未落。
李奇战车周围的数百传令兵迅速散开,传递军令。”将军有令!”
“布防御阵型,进攻!”
“将军有令……”
转瞬之间。
军令下达。
十四万秦军开始变换阵型。
数万弓箭手在前,盾牌军随后,步卒居中,骑兵殿后。
片刻之间。
防御阵型调整完毕。”他们在做什么?”
李佾满脸疑惑地看着秦军的阵型变化,却完全看不懂。
他不知道,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战阵之法,即便是初级战阵,熟练运用也能让全军战力倍增,攻防兼备。”杀!”
随着阵型变化完成。
投石机缓缓向前推进。
弓箭手亦随之而动。
滔天杀气猛然迸发,十四万大军整齐推进。”弓箭手准备。”
“投石机待命。”
李佾见状,神情愈发沉重。
城关上的李军同样严阵以待,弯弓蓄势,只待号令。”李,寒郸,必破。”
“今日,本将取首功。”
李奇语气冰冷,目光如炬,虽相隔两百丈,却已将城关的一切尽收眼底。
他缓缓取出十石强弓,十支箭搭于弦上,目光锁定城关,伺机而动。
大秦锐士步步推进,大地因整齐的步伐而震颤。
转瞬间,距离缩短至一百五十丈。
忽然,百余架投石机停止前行,开始装填巨石。
与此同时,三万秦军弓箭手驻足,拉满弓弦,箭尖对准城关。”放箭!”
李佾急喊。
李军城头箭如雨下,投石机亦不断发射巨石,然而——
他们的攻击尚未触及敌阵。
巨石砸向空地,箭矢纷纷落地,尽在秦军锐士身前,却未能伤其分毫,反观秦军,毫无惧色,冷眼旁观。”进攻!”
屠睢低喝一声。
随之,百余台投石机同时发力,上百颗巨石腾空飞起,直击寒郸城。
刹那间,三万秦军齐声呼啸:“风!”
瞬息之间,箭矢化作密织箭雨,席卷寒郸城。
随即,炼狱般的景象降临。
巨石倾泻而下,李军遭受重创,数百人被碾压至死,更有无数士兵伤亡惨重。
然而,危机并未止步于此。
数以万计的箭矢呼啸而至,密集如骤雨倾盆。”噗嗤、噗嗤。”
伴随着一声声刺耳的穿透声和痛苦的惨叫,城关内外回荡着令人窒息的声响。”秦军箭雨。”
“秦军投石机。”
李佾眼露狠色,咬牙切齿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仇恨与不甘。
秦 ** 队之所以横扫四方、所向披靡,不仅因为锐士们无所畏惧,更在于其武器装备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
秦箭,比当时任何国家的箭都要射得更远。
秦投石机,释放出的力量也远超其他诸侯国。
在乱箭和巨石的双重攻击下,寒郸城内的李军节节败退。
然而,这种猛烈的攻势并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将秦国锐士的杀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后续部队稳步向前推进。
凭借同伴们制造的箭雨掩护,他们更加从容地发起冲锋。
转瞬间,盾兵和攻城将士已越过百丈,迅速朝寒郸方向推进。
上百辆临车和数百架云梯紧随其后,直逼城关。”速射!”
“死守城门!”
“若让秦军进城,我们和家人都难逃一死!”
李佾狂吼不已。
面对秦国锐士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他感到无比震撼。
除了拼死抵抗,他别无选择。”进攻!”
“击溃秦军!”
“杀!”
城墙上,李国士兵紧握武器怒吼,弓箭手拼命发射箭矢。
两军对峙,箭雨交织成网,激烈交锋。”结盾!”
屠睢厉声下令。
刹那间,早已排布好防御阵型的数万名持盾士兵迅速搭建起覆盖全军的防护盾阵。
数万将士将盾牌高举头顶,相互连接,形成一道密不可破的屏障。
空中飞来的箭矢撞击在盾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随即被尽数弹开。
尽管有部分锐士受伤,但与城墙上李军的巨大损失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数十万攻城大军迅速推进,逐渐逼近城关。
八十丈。
六十丈。
四十丈。
瞬息之间,大秦的攻城锐士即将抵达城下,一场激烈的夺城之战即将展开。
李奇部署的防御战阵首次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威力。”这怎么可能?”
“秦军士兵竟有这般力量?如此沉重的盾牌,他们如何能举得起来?”
李佾注视着几乎完全被盾牌覆盖的大秦士卒,脸上满是惊愕。
他本以为,李国凭借天然的城关优势,乱箭齐发足以重创敌军。
然而此刻,随着盾阵的形成,李国守城的优势仿佛荡然无存。”李国,天下。”
“战阵之力岂是你等所能理解?”
“我所传授的战阵,以我为核心,全军杀伐之气凝聚一体,士气合一,每位将士的力量相互连通。
这些盾牌确实沉重,但并非单凭一人之力举起,而是集合全军之力。”
李奇看到自己指挥的大军防守严密,成功避免了大量伤亡,内心不禁暗喜。
然而,就在攻城锐士距离城关不足十丈时,
李奇悄然举起手中的弓箭,目光锁定城门。
咔咔咔。
十石强弓,若无千钧之力难以拉开,可李奇却轻松将其拉至满弦,十支箭矢闪烁着摄人的寒光。”破!”
李奇低吼一声。
砰!
强弓骤然张开。
轰!
十支利箭呼啸而出,掀起十道气浪。
城墙上,
李佾望着逼近的秦军锐士,神色已是一片慌乱。
他原以为依靠城内近六万大军至少能坚守十日以上,可如今看来,别说十日,今日能否守住都是未知。”滚石、檑木、火油!”
“快!”
“绝不能让秦军破城!”
“否则我们就彻底完了!”
李佾焦急地高声呼喊。
然而下一刻,
咻咻咻……
虚空中显现十道流光,排列有序,看似极为诡异。
其中八道流光仿佛带有追踪之能,径直射向城门。
与城门相触之时,八支利箭瞬间贯穿城门,然而攻击并未停止。
箭矢之上似蕴藏某种神秘力量。
骤然间,
轰然巨响。
八支箭矢同时爆发出恐怖力量。
坚固的城门瞬间崩碎。
城内数十名正推动城门的李国士兵毫无防备,便被碎裂的铁屑刺穿身体。
他们瞬时被震飞,生死未卜。
破城之力源于神箭术大成后的爆裂箭气。
城门坚韧无比,若非八箭齐发,绝难击破。
另两支箭矢直奔城楼,牢牢锁定李佾。
还未来得及有所动作,
一声惨叫划破长空,剧痛蔓延全身,令其几乎昏厥。
一支箭矢贯穿李佾胸膛。
他挣扎低头一看,鲜血喷涌而出。
尚未倒地,
嗖的一声。
第二支箭矢疾驰而至,再次穿透身体,将他抛起重重钉在城墙上。
李佾在墙上奋力挣扎,但箭矢牢牢钉住他,无法挣脱。
他感到自身力量迅速流失。
生命即将耗尽之际,他隐约望见城外一辆战车上,一位年轻将军手握大弓,冷眼旁观。”怎...怎么可能?”
“秦...秦将李奇……”
“他究竟是人是鬼?”
在生命的尽头,李佾心生此念,随后气息断绝,头缓缓垂落。
目睹李佾竟被两箭击杀,城楼上众将士皆惊愕万分,随即陷入绝望与恐慌。”春平君已逝。”
“完了,守不住了。”
“秦军进城了。”
绝望笼罩整个寒郸城关。
下一刻,局势愈发紧迫。
数百名士兵已将临城围住,云梯架上了城墙。
众多精锐战士放下盾牌,准备攻城。
与此同时,看到敞开的城门,这些战士持长戈冲进城内。
这座传承数百年的李国都城,今日被李奇率领的大军攻陷。
目光转向李佾射箭破城门、击杀李佾的情景,周围将领无不震惊。
但只有章寒和李青明白其中奥秘。”主上武道修为深不可测,仅凭箭矢便能破城门,远至两百丈还能箭杀敌军主将。”
“不知何时我才能达到这般境界。”
李青和章寒带着敬意注视着李奇。
武道之力令人畏惧。
在这平凡的战场,它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然而,他们并不清楚,要以箭破城门,除非达到先天七重以上,否则无法具备如此强大的真气。
李奇倚仗的不是内力,而是技能圆满后产生的圆满属性之力。”章寒。”
李奇冷静地收起十石弓。”末将在。”
章寒立即拱手行礼。”率我军铁骑,掌控寒郸,攻入王宫。
拒降者,格杀勿论。”
李奇冷声下令。”末将领命。”
章寒眉眼间充满激动,迅速策马前行,快步抵达城池百丈外待命的骑兵队伍。
到阵前时,章寒高举长矛,大声喊道:“我大秦锐士,将军神威,十箭破城诛将,城门已破,随我杀入寒郸,活捉敌首。”
“风,风,风。”
“大风。”
五万骑兵齐声怒吼,高举长矛,紧跟章寒身影,向寒郸城冲去。
此时,观察大秦骑兵的铠甲兵器,与李奇掌军前截然不同。
他们在李国骑兵的基础上,背负箭囊和长弓,仿佛掌握了骑射之术。
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战马已焕然一新。
战马上多出了三样前所未有的装备,这正是李奇在这个时代独创的骑战三宝。”李国,非同小可。”
\"此番首功,当属李奇。”
\"秦始皇,我又立新功,若无封赏,实在难以接受啊。”
望着攻入寒郸城大肆杀敌的锐士,李奇轻笑一声。
他一挥袖,高声下令:\"进城!\"
…………
寒郸城内,大秦十四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入,见李军即刻展开 ** 。
大军迅速向李国都城各处挺进,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敌军尽被击溃。
李佾逝后,李军士气低迷,而大秦锐士个个士气高昂,今日的胜利属于他们。
**宫中,朝堂之上。
李偃虚弱地端坐王位,听着愈发震耳的厮杀声,总觉得声音正逼近,脸色愈加不安。
但转念一想,李佾刚去城关不到两时辰,即便秦军实力再强,也不可能这么快攻破城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