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研究院”深处,一间被临时征用为“动力之心”决战指挥室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左边是许明远在病床上拼死勾勒出的“企业号”升降井减振结构模型和动力舱外围支撑理念,右边则是李哲团队前期积累的“仿生智能轴承支撑系统”原始设计图。中间,则是一张放大的、触目惊心的断裂主轴照片。
郑宏毅总师站在屏幕前,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座的动力核心团队:吴振邦总工虽然脸色依旧带着病容,但眼神已重燃火焰;李哲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记录;几位头发花白、经验丰富的结构、材料、动力学专家眉头紧锁,反复比对着两边的图纸。
“同志们!” 郑宏毅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金属般的铿锵,“明远同志用巨大的代价,为我们撕开了一道缝隙,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最顶尖水平的一角!但这‘破晓之光’,不是现成的图纸,不是可以照搬的答案!它是方向!是理念!是启发!”
他指向屏幕左侧的复合阻尼模块和多级柔性隔振设计:“这告诉我们,解决主轴震动,靠的不是蛮力硬抗,而是‘以柔克刚’,用智能的、多层次的阻尼和隔振,将破坏性能量‘化’掉、‘散’掉!” 他又指向右侧李哲团队的原始设计:“而我们的仿生思路,方向没错!只是缺乏具体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参数!”
“所以!” 郑宏毅猛地提高音量,“接下来的任务,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消化吸收这些宝贵的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材料、工艺,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龙脊’之路!造出能托起‘辽远舰’心脏的——**‘龙脊’支撑系统!**”
**自主攻坚:“龙脊”诞生**
战斗的号角再次吹响。这一次,方向明确,但道路依旧艰险。
* **材料突围:** “企业号”上那种性能卓越的高弹性复合材料和粘滞阻尼液,成分不明,工艺未知。材料所的王工团队临危受命。他们没有照搬(也搬不了),而是基于扫描模型揭示的**能量耗散机制**(低频形变储能、高频粘滞摩擦生热)和**微观结构特征**(多层嵌套、特定孔径和连通性),结合国内现有的特种橡胶、高分子聚合物、纳米添加剂基础,开始了艰苦的配方摸索和工艺试验。星火科技的材料实验室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支持,但具体配比和合成工艺,需要无数次的“试错-失败-调整”。实验室里弥漫着各种化学试剂的味道,试验台上堆满了形态各异的失败样品。
* **结构创新:** 李哲团队是核心攻坚力量。他们仔细研究许明远提供的结构模型,但并未完全复制。许明远带回的是升降平台的支撑结构,而他们要支撑的是高速旋转、扭矩巨大的蒸汽轮机主轴!**载荷特性、震动频谱、空间约束完全不同!** 团队在吴振邦的指导下,首先建立了精确的主轴-轴承-基座-舰体的“热-力-流”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这次有了更精确的边界条件和失效数据支撑)。然后,他们大胆地将“复合阻尼模块”和“多级柔性隔振”的理念进行**本土化重构和创新性融合**:
* 针对主轴巨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设计了独特的“**三向复合阻尼阵列**”,每个阵列单元由多层不同硬度的弹性体和阻尼液腔组合,分别应对不同方向的冲击和震动。
* 将仿生思路中的“液压阻尼”与扫描理念中的“流体通道耗能”结合,创新设计了“**自适应液压-弹性体耦合腔室**”,能根据震动频率和幅度自动调节阻尼液的流动路径和阻力,实现更宽频带的减振效果。
* 基座与舰体连接处,摒弃了简单模仿,而是采用了更符合自身加工和安装条件的“**大型碟簧组+液压阻尼器**”组合,形成第一级主隔振。
* 整个系统被命名为“**龙脊**”,寓意着支撑中华巨舰腾飞的钢铁脊梁!
* **算法精进:** 许明远在身体稍稍恢复后(尽管仍伴随着周期性的神经痛和极易疲劳),立刻投入了算法优化。他利用星海系统强大的计算和模式识别能力,结合李哲团队新的结构设计,对之前的“热-力-流”耦合动平衡模型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新的模型引入了:
* **基于“龙脊”系统实时反馈的自适应补偿机制。**
* **对主轴加工残余应力释放过程的更精确预测模型。**
* **对“龙脊”各阻尼单元在不同温度、负载下性能变化的补偿参数。**
* **利用人工智能(AI)对海量历史试验数据(包括无数失败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找出最优控制规律。**
但最核心的控制逻辑和参数整定,是李哲和几位控制理论专家,在许明远提供的强大算力平台上,夜以继日地推导、验证、迭代出来的。系统是工具,智慧在人心。
* **极限制造:** “龙脊”系统的核心部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极高(部分配合面要求微米级)。渤海重工的“功勋”机床和老师傅们再次被逼到极限。没有进口的五轴加工中心,就用三轴机床配合精密工装,分多次装夹,靠经验和手感进行“微雕”般的加工。没有高精度的铸造模具,就用最精密的数控铣床一点点铣削出砂型。每一个零件都凝聚着汗水、智慧和近乎偏执的严谨。
**收获与遗憾:“心脏”初跳**
数月后,渤海重工新建成的、配备了“龙脊”支撑系统的特制动力试验台。
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郑宏毅、吴振邦、李哲、许明远(坐在轮椅上,脸色依旧苍白),以及所有参与“龙脊”项目的核心成员,都屏息凝神,目光死死锁定在试验台中央。
那里,一根按照新工艺重新加工、表面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主轴,被稳稳地托在全新的“龙脊”支撑系统上。“龙脊”的结构复杂而精妙,液压管路、传感器线缆如同血管和神经般密布。周围布满了高速摄像机、激光测振仪、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密密麻麻的监测设备。
“各单元准备就绪!”
“控制系统自检通过!”
“安全预案启动!”
“开始暖机!转速10%...20%...30%...”
低沉的嗡鸣声开始响起,试验台微微震动。监测屏幕上的各项参数(偏摆量、震动加速度、轴承温度、液压压力)如同绿色的溪流,平稳地流淌着。
“转速50%...60%...70%...” 李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嗡鸣声增大,但震动幅度依旧被牢牢压制在安全阈值内!激光测振仪显示的主轴径向跳动曲线,平稳得令人心颤!
“转速80%...85%...90%...95%...100%!额定转速!”
轰鸣声达到了顶峰!整个试验台都在微微震颤!但“龙脊”系统如同定海神针!监测屏幕上,代表偏摆量和震动的曲线虽然有所上升,但依旧稳稳地停留在代表安全的绿色区域!没有异常的尖峰!没有刺耳的共振啸叫!轴承温度稳定!液压系统压力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保持额定转速!持续监测!” 吴振邦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
各项参数稳定!曲线平稳!噪音频谱分析显示,震动能量被“龙脊”系统高效地吸收、转化、消散!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瞬间引爆了压抑已久的狂喜!掌声、欢呼声、激动的泪水瞬间淹没了试验台!李哲猛地抱住旁边的同事,又哭又笑。吴振邦总工仰起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角湿润。郑宏毅用力地拍着轮椅扶手,连声说:“好!好!好!”
许明远坐在轮椅上,看着屏幕上那平稳得近乎完美的曲线,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欢呼,脸上露出了欣慰而释然的笑容。头痛似乎在这一刻都减轻了许多。他脑海中响起星海系统的提示:【目标:稳定“动力之心”达成。贡献度评估:关键信息引导与算力支持。核心突破:本土团队自主创新与工程实现。】
**然而,喜悦中也夹杂着清晰的遗憾:**
* **核心之秘未解:** 许明远扫描获得的“企业号”动力舱核心区域信息极其模糊。那被严密屏蔽的核反应堆与主减速齿轮箱的集成方式、核心轴承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材料配方、电磁弹射器(EmALS)最核心的储能与释放单元……这些最顶尖的技术核心,依旧如同笼罩在重重迷雾中的圣殿,知其然,却无法知其所以然。扫描带回了“龙脊”的灵感,却未能带回“心脏”本身的构造图。
* **代价与局限:** 许明远的身体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周期性的神经痛时常发作,精力也大不如前。星海系统清晰地提示:【强制进化与透支遗留隐患不可逆。宿主生物潜力已逼近当前阶段阈值。】这意味着,他无法再承受一次类似“破晓扫描”那样的透支。系统,终究不是万能的神只,它有自己的边界,而许明远作为宿主,也有其生理的极限。最核心的攀登,终究要靠人类自身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
**迈入正轨:**
“龙脊”系统的成功,如同打通了“辽远舰”建造工程中最关键的任督二脉!
* 渤海重工巨大的干船坞内,动力舱区域那个空洞的位置,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巨大的蒸汽轮机主机,在全新的“龙脊”支撑系统上稳稳就位。工人们开始进行紧张的管线连接和基座最终焊接。焊花飞溅中,那象征着力量与稳定的“龙脊”结构,在昏暗的舱室中闪烁着冷冽而坚实的光芒。
* 飞行甲板上,“海神钢”的焊接热火朝天。按照许明远提供的精确到苛刻的热处理曲线,焊接大师傅们精心操作。每一块焊后经过新工艺处理的甲板钢,都通过了严苛的低温冲击试验,断口呈现出均匀致密的韧窝状,真正铸就了巨舰的“钢铁脊梁”。
* 设计图纸上,基于扫描获得的部分舰岛布局和机库结构信息,结合自身需求,开始了更优化的适应性调整。虽然无法复制核心,但布局的合理性和空间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郑宏毅总师站在干船坞高处的指挥平台上,俯瞰着下方日益丰满的舰体轮廓。动力舱内“龙脊”的冷光,甲板上飞溅的焊花,以及工人们忙碌而充满干劲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虽然前路依旧漫长,还有数不清的难关(舰载机、雷达、电子系统……),虽然最核心的秘密依旧掌握在别人手中,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辽远舰”这艘承载着民族希望的钢铁巨舰,经历了图纸上的论证、封锁下的窒息、断裂的绝望、破晓的惊险,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汗水、坚韧和那一缕借来的“破晓之光”,真正地挺直了脊梁,稳定了心脏,迈入了自主建造的**正轨**!
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吹过船坞,也带来了远处海鸥的鸣叫,仿佛在预示着,这艘巨舰终将冲破一切阻碍,驶向那辽阔的深蓝。许明远坐在轮椅上,也被推到了平台边缘。他看着下方那初具规模的钢铁身躯,感受着体内那丝因进化而增强却伴随隐痛的力量,再想起那些依旧笼罩在迷雾中的核心领域,心中既有自豪,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星火已燎原,但真正的星辰大海,仍需以龙之脊梁,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