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雾如纱,裹着庭院里那口老旧铜锅的余温。
萌萌站在锅前,小小的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长,像一根倔强扎进大地的钉子。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片糖——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母亲临终前悄悄塞进他襁褓中的最后一块“记忆糖”。
它早已失去鲜艳色泽,边缘微微发白,却依旧散发着极淡的梨香。
屋内,程远正蹲在实验室角落,手指飞快地校准高倍显微镜的焦距。
陆寒站在背后,双臂交叉,目光深沉得能压碎整片黑夜。
屏幕上,那片糖的结晶结构缓缓浮现:层层叠叠的蔗糖分子间,竟嵌套着细若游丝的糖链网络,在特定波长下泛起幽蓝微光。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程远声音低沉沙哑,“看这里——每个分支节点的距离,都精确对应《摇篮谣》里音节的时长比例。这是编码。”
陆寒瞳孔一缩。
那是苏悦小时候常哼给萌萌听的歌。
她总说:“糖要慢慢化,话要轻轻讲,真相藏在最甜的地方。”
显微图像继续解析,糖链序列自动转译成文字——
【若见伪影近亲,喂其苦糖三日。】
空气骤然凝固。
陆寒缓缓闭上眼睛。
原来她早就料到了这一天。
不是遗言,不是录像,不是日记,而是一颗糖里的指令。
只有真正懂她的人才会相信这种荒诞逻辑:用“反甜”来验“假人”。
因为真正的苏悦,从不怕苦。
“准备特制苦糖。”陆寒睁开眼,语气没有一丝波动,“从今天起,每餐后供应一颗。对外宣称——纪念仪式需要清味净化。”
厨房接到命令时已是凌晨三点。
没人敢问为什么,但所有食材记录都被加密上传至主控系统。
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一粒苦糖中都掺入了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无害,却能在代谢过程中留下不可伪造的追踪痕迹。
第一天,假苏悦面不改色地吞下苦糖,嘴角甚至还扬起温柔笑意。
第二天,她多喝了一杯温水,说是为了助消化。
第三天晚饭后,监控画面捕捉到异样。
她回到房间,没有开灯,径直走向垃圾桶,将未完全融化的糖残渣包进纸巾。
指尖微微颤抖,指甲刮下少许粉末,装入随身携带的小胶囊。
随后打开私人终端,发送一段加密数据包。
五分钟后,程远收到回传报告:
“检测目标:糖屑样本
成分分析:含抗追踪标记物(锝 - 99m屏蔽剂)
结论:主动规避生物溯源”
陆寒盯着屏幕,冷笑一声:“她不吃苦,是因为她根本不需要‘记得’什么。”
而此刻,萌萌正坐在儿童活动室中央,手里抱着一只破旧布偶熊。
他面前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手绘海报,全是孩子们写的参赛宣言。
“我要讲我第一次吃到会发光的糖!”
“我要讲糖婆婆教我画梨花纹!”
“我的故事最长,因为我哭了好久才吃完那一颗!”
这是他提出来的“小朋友讲故事大赛”,名义上是为了庆祝基金会成立周年,实则只有一个目的——唤醒那些曾被苏悦亲手喂过糖的孩子们心底的记忆。
没人知道,他在每个孩子的饮料杯底,悄悄滴入了一滴母亲遗留下来的糖浆。
极微量,几乎无法察觉,但它存在。
活动定在三天后的下午两点。
彩排当天,程远忽然发现异常:每当某个孩子开始讲述关于“苏悦阿姨”的回忆时,空气中会出现极其短暂的粒子扰动,像是某种频率共振正在悄然酝酿。
他调出便携式频谱仪,记录下一段诡异的数据流——峰值集中在432赫兹附近,恰好与苏悦生前录音中最稳定的发声基频一致。
“不对劲……”程远喃喃自语,“这些孩子之间从未见过面,记忆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描述的‘味道’、‘温度’、甚至‘融化速度’,竟然高度趋同。”
更奇怪的是,每一次共鸣出现,仪器都会捕捉到微量糖分子悬浮态的激发信号——仿佛某种沉睡的信息场,正被一点点唤醒。
他抬头看向正在教小妹妹念童谣的萌萌,心头猛地一震。
那孩子抬起头,冲他眨了眨眼,嘴里还含着半块未化的糖。
然后,轻声说了句:
“她说,当很多人都想起她的时候,她说的话就会重新活过来。”
程远怔住。
窗外,风掠过铜锅,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像是谁在远处应和了一句古老的歌词。
而那口锅的底部,那道深深刻着的梨花纹,似乎比往日更加清晰了些。
(续)
夜风穿过走廊,掠过庭院中央那口沉默的铜锅,发出一声低鸣,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回应。
程远的手指悬在频谱仪上方,指尖微微发颤。
数据流仍在跳动——432赫兹的共振频率如同心跳般稳定,而空气中悬浮的糖分子信号强度竟提升了三倍。
“不是巧合。”他低声说,声音几乎被仪器的嗡鸣声吞没,“这是一种信息唤醒机制……苏悦设计的‘记忆场’,只有在集体共鸣时才会激活。”
他猛地抬头,目光穿过玻璃窗,落在活动室里那个小小的身影上——萌萌正蹲在地上,帮一个哭鼻子的小女孩擦眼泪,嘴里轻声哼着一段荒腔走板的童谣。
音不准,节奏乱,却带着某种奇异的韵律感。
就是那一刻,频谱仪的峰值骤然冲顶。
【滴——】
警报轻响,屏幕上自动解析出一串二进制编码,继而转为文字:
“若闻歪调起,真言即降临。”
程远呼吸一滞。
这不是预设程序的结果,而是实时生成的信息解码!
就像……就像苏悦的声音,真的通过孩子们的记忆,穿越时间回来了。
他冲进活动室,脚步惊起一片碎光般的笑声。
孩子们正围坐一圈,听一名五岁女孩怯生生地开口:“我……我记得苏悦阿姨最后一次见我,她塞给我一颗梨味糖,说‘要是以后有人长得像我、说话也像我,但唱不出这首歌,就说明她是假的’。”
她顿了顿,鼓起勇气,开始哼唱——
“月儿弯弯挂树梢~糖锅煮出小宝宝~妈妈不来我不跑~因为甜味认得牢~”
跑调得离谱,尾音还破了音。
可就在这一瞬间,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秒。
墙角的老式录音笔自动开启,红灯闪烁;天花板上的感应灯无故明灭三次;就连窗外铜锅底部那道梨花纹,都泛起一层极淡的荧光。
程远掏出便携设备,疯狂记录下这段音频的波形特征。
他的手心全是汗——这段旋律看似稚嫩混乱,实则每个音符偏差的角度和持续时间,都精确对应着一种摩斯节奏序列!
“她在用错误传递正确……”他喃喃道,“苏悦故意教孩子们唱错,就是为了制造唯一无法复制的‘生物密钥’!”
真相如冰裂之声,在黑暗中层层扩散。
与此同时,陆寒已潜入假苏悦的房间。
月光斜切进窗棂,照亮地毯上一道细微的拖痕。
他蹲下身,指尖抚过床沿缝隙——那里有一层几乎看不见的粉末残留。
他取出微型检测仪轻轻一扫,屏幕立刻跳出警告:含tc - 99m屏蔽剂代谢物。
果然是她。
他不动声色翻查行李箱夹层,在最底层的布料暗格中摸到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插入读取器后,七段合成语音逐一播放:
“寒,别太累,基金会的事有我在。”
“遗址调查暂缓吧,你现在情绪不稳定。”
“地窖那些旧东西,烧了吧,都是灰尘。”
每一句,语气温柔似水,连呼吸节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可越是逼真,越让人心寒。
接着弹出的任务清单更是刺目:
执行代号:灶影3
- 目标人物:陆寒
- 当前阶段:情感渗透完成
- 待办事项:
1 稳定目标情绪波动(进度98%)
2 延迟对七处遗址的实地勘察(进度75%)
3 销毁地窖内原始糖模与家族日志(待执行)
下方一行小字赫然标注:已部署三名替代者,本次为最终补位。
陆寒眼底冷光暴涨。
原来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们像糖衣包裹的毒药,一个个被送进来,只为掩盖某个更大的阴谋。
他正欲将证据封存上报,房门却被轻轻推开。
萌萌站在门口,穿着睡衣,怀里抱着那只破旧布偶熊。
月光照在他脸上,一双眼睛清澈得不像孩子。
“爸爸。”他轻声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别抓她。”
陆寒皱眉:“你知道她是假的?”
“我知道。”萌萌点头,“但她也是‘信使’。妈妈说,有些人必须活着回去,才能把话送到该去的地方。”
陆寒心头一震。
“她说,真正的敌人,还不想露脸。”
空气仿佛凝固。
远处钟楼敲响凌晨两点,铜锅又响了一声,像是某种古老的应答。
次日清晨,营地监控显示,假苏悦独自提着行李离开,未作任何停留。
安保系统甚至没有触发一级警报——她的一切行为都在“合规”范围内。
而在千里之外的一栋灰白色封闭大楼内,灯光幽暗。
女子缓缓摘下面具,露出一张陌生的脸。
她将芯片插入终端接口,低声汇报:
“目标已放松警惕,情感依赖建立稳固,原计划延迟项均已达成。伪造记忆植入成功率为91.6%,心理防线处于可操控区间。”
屏幕缓缓亮起,映出一行冰冷指令:
【播种完成,准备收割第8号灶台】
与此同时,程远正坐在实验室中,反复回放那七段孩子讲述记忆时的音频。
他将每一段共振峰值标记为坐标点,结合之前发掘的七处遗址地理位置,构建出一张奇特的音阶分布图。
七点连线,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螺旋图案,中心空缺一角。
“还差一个位置……”他盯着地图喃喃自语,“第八个共振源在哪里?”
就在这时,桌上的录音笔突然自动播放了一段杂音——那是萌萌昨晚哼歌时无意间录下的背景声响。
他放大波形,逐帧分析,终于在一段极微弱的节奏中断里,识别出一组断续的敲击声。
哒…哒哒…哒哒哒…
摩斯密码。
翻译结果只有四个字母:
L - J - L - d
程远瞳孔骤缩。
这几个字母……指向的,竟是陆家老宅的地窖入口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