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体力稍差的男生,在搬运稍小的零件时,因为没掌握好平衡或者配合失误,“哐当”一声,一个铸铁的轴承座掉在了地上,幸好不高,没摔坏,但也把大家吓了一跳。
“怎么回事?!没吃饭啊?两个人抬这点东西都抬不稳?!”
王师傅眉头一皱,声音严厉起来。
“对...对不起师傅!手滑了...”那个男生涨红了脸,嗫嚅着。
张伟赶紧过去解释。
“师傅,是我们的错。下次一定注意配合,稳住了再走。”
张伟主动承担责任,然后和同伴一起,更加小心地把轴承座抬起来放好。
这个小插曲让大家更加意识到安全协作的重要性。
打扫环境那一组,工作枯燥而辛苦。
带队的孙师傅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工人。发给学生们大扫帚、铁簸箕和推车。
“这片区域。”
孙师傅指着机床之间一条两米宽的通道。
“铁屑、油泥最多。先用扫帚把大块的铁屑扫拢,注意别扬起来崩到人!扫成一堆堆,再用簸箕铲到推车里。地上的油泥,用这个木屑!”
孙师傅指了指旁边一麻袋锯末,“撒上去,吸油,然后再扫。推车满了,就推到车间外面那个大铁皮桶那里倒掉。来回路上,注意避让行车和天车!”
学生们挥舞着几乎比他们还高的大扫帚,开始清扫。铁屑很重,扫起来费劲。
油泥粘稠,混着铁屑,扫帚都粘住了,需要用脚去蹬。
木屑撒上去,吸了油变得又黑又沉,更难清扫。
不一会儿,学生们就满头大汗,蓝色的工装也沾满了油污和灰尘。
但没人叫苦,都在认真地完成着任务。
一个瘦小的男生推着装满铁屑油泥的小推车,在过一个小坡时,车子一歪,差点翻倒,旁边的同学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避免了“事故”。
赵师傅亲自带着五六个学生,站在离一台正在运转的车床两米开外的安全线后。巨大的噪音让交流变得困难。
“看!那个转的!叫卡盘!夹工件的!转速快得很!靠近了能把人卷成肉泥!”
赵师傅几乎是吼着,指着车床的主轴。
“师傅手上那个摇把!是控制刀架进给的!走刀快了慢了,全凭手上功夫!”
“看那铁屑!蓝色的!说明切削速度正好!温度高!别碰!烫手!”
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锋利的车刀如同切豆腐般,将旋转的钢棒一层层切削下来,变成闪亮的铁屑,对工人的技艺充满了惊叹。
一个男生看得入神,下意识地想往前凑一点看得更清楚,被赵师傅一把拽了回来!
“不要命啦!退回去!”
赵师傅厉声喝道,吓了那男生一跳,也给大家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时间在汗水与轰鸣中流逝。一个多小时后,最初的兴奋劲过去,疲惫感开始袭来。零件清洗组的女生们胳膊酸痛;搬运组的男生们腰背发沉;清扫组的同学更是满身油污。
就在这时,辅助搬运组那边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原来,张伟和王二柱带着几个人,正在搬运一批刚刚加工好的、需要送去热处理车间的轴类零件。
这些零件不算特别重,但数量多,而且表面光滑,不太好抓握。为了赶时间,张伟指挥大家一次多搬几个。
“来,这个架子上一共有十二根,咱们四个人,一人搬三根!一次搞定!”
张伟抹了把汗,指挥道。
“班长,三根...有点多吧?不好拿,还滑...”
一个男生看着光滑的轴件,有些犹豫。
“没事!小心点!抓中间!稳住了就行!”
张伟对自己的力气和协调性很有信心。
四个人每人抱起三根沉甸甸、油光锃亮的钢轴。
张伟和王二柱走在前面,另外两个男生跟在后面。
通道不算宽,地上还有油渍。
就在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一个拐弯处时,
跟在最后面的一个男生脚下突然一滑!他“哎呀”一声,身体猛地向后仰去!为了保持平衡,他
下意识地松开了抱着钢轴的手,想去扶旁边的机床!
这一松手不要紧!三根沉重的钢轴瞬间失去控制,其中一根猛地砸向地面,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另外两根则因为惯性,朝着旁边堆放半成品零件的木架子撞去!
“小心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