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军依靠城墙上的重甲步兵,将攻上城墙的清军击退,清军的尸体不断从城墙上滚落,双方从清晨激战至黄昏,随着清军大营传来鸣金声,正在进攻的清军再次撤退回营。
此时城下已堆积如山的尸体,显示出今日之战的惨烈,清军在两个城门外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伤亡,叶臣不禁怒火中烧。
他原本以为,陈永福作为明朝降将,会像姜襄和唐通等人一样迅速归顺大清,没想到他的抵抗意志竟如此坚定。
叶臣来此之前,曾收到多尔衮的指示,称如果陈永福愿意投降,将直接封他为伯爵,并任命为山西总兵。
这相较于主动投降的姜襄来说,已是优厚的待遇,于是,叶臣决定明日让恭顺侯吴惟华和定西候唐通再次对陈永福进行劝降,希望能够早日拿下太原,从而稳定山西全境。
此时,福临小皇帝和太后已经在前往北京的路上,预计十月中旬抵达,并将举行登基大典,大赏入关的功臣。
叶臣自然希望能在十月中旬前赶回北京参加大典,届时凭借夺取山西的功绩,必然位列首功,荣耀加身。
次日清晨,清军并未急于发动进攻,而是派遣吴惟华等人前往劝降,唐通上前高喊,声称李自成逼迫崇祯皇帝致死,而大清此举正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
陈永福世代蒙受国恩,为何要与逆贼为伍?城墙上,陈永福面对此言,沉默不语,只是取来长弓,瞄准唐通,连发三箭。
箭矢破空,从唐通头顶掠过,第二箭更是将其头盔击落,唐通惊恐万分,慌忙伏地,在亲兵的掩护下仓皇逃离。
远处的叶臣见状,面色阴沉,明白劝降已然无望,随即下令全军进攻,清军再次乌泱泱的冲了上来,朝着城墙杀去。
此时,清军已然掌握了战局的绝对主动权,太原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而清军的补给和援军却能够从各个方向源源不断地运达。
经过十多天的猛烈进攻,清军始终未能攻破太原城墙,叶臣甚至动用了襄红旗的满蒙精锐兵力,担任攻坚的主力军,但仍被顺军顽强击退。
城头上,甚至出现了不少百姓与清军拼死抵抗的身影,唐通部和姜襄部皆损失惨重,兵力折损近万。
经验丰富的叶臣深知,不可再继续强攻,若兵力持续减少,极有可能被城内的顺军反扑,从而导致包围圈失守。
于是,他果断下令停止进攻,转而将太原城团团包围,同时急传信函给孔有德的乌真超哈,命其加速行军,务必在十天内抵达太原,否则军法从事。
开战第三天,叶臣便意识到太原难以迅速攻克,随即向京城的多尔衮请求重炮支援,得到批准后,京城内的红夷大炮立即启程运往太原。
京城与太原相距近八百里,最重的红夷大炮重达五千斤,运输需耗费大量人力和骡马,进程十分缓慢。
在等待重炮期间,城中的顺军数次趁夜色试图偷袭清军大营,皆被警惕的清军发现,并凭借提前构筑的壕沟击退。
为防止瘟疫,双方默契的收拾城阵亡将士的尸体,守城顺军使用吊篮将上百名士兵放下城墙,用钩子将己方将士的遗体收回。
清军的尸体则是就地掩埋焚烧,清军也派出士兵清理靠近阵地的遗骸,因为天气炎热,瘟疫一旦爆发,对交战双方均是不利。
十天之后,孔有德率领的重炮部队终于抵达清军大营,叶臣喜出望外,立即下令在城外修筑炮台,准备新一轮的攻城。
清军在运用重炮攻城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若非孔有德和耿仲明为清廷带来了火炮技术,清廷绝无可能攻破大明的一座座坚城。
十月初一清晨,清军大炮终于对着太原城的西南角发起了攻击,十几斤重的铁弹在炮口的火焰中重重的向城墙砸去。
守城的顺军大惊失色,可是面对这种射程达到两里多重器毫无办法,陈永福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来自辽东的重器。
经过两个小时的持续轰炸,清军的铁弹终于在太原城的西北角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尘土飞扬中,城外的清军士兵呼喊声震天,势如破竹地冲向城内冲去。
城内,城墙在轰鸣声中坍塌,顺军的士兵们起初不免慌乱,但在守城副将韩文铨的沉着指挥下,他们迅速在城墙缺口处重新列阵。
面对清军此次精锐尽出的猛攻,大量明朝降兵如潮水般涌来,蒙满士兵紧随其后,径直冲向缺口处的顺军阵线。
短兵相接,清军倚仗其人数优势和强大的战斗力,很快突破了顺军的防线,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清军入城后,一部分占领城墙,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城内深入,试图打开其它地方的城门。
随着越来越多的清军涌入,顺军被迫节节败退,退守城内,清军入城后大开杀戒,手无寸铁的民夫和义军面对装备精良的士兵,毫无还手之力,死伤极其惨重。
城门被打开之后,大量清军骑兵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唐通为报一箭之仇,亲自带队,势如破竹,誓要亲手斩杀陈永福。
而此时,陈永福已痛下决心,将家里的女眷全部砍杀,又命儿子陈德,带领亲兵从南门突围,自己则毅然决然地迎向入城的清兵。
黄昏降临,太原城内已基本被清军控制,仅剩小股顺军隐匿于各处角落,早在攻城前,叶臣便下令,入城之后三日不封刀,以示对士兵的奖励。
清军士兵如狼似虎地冲入民宅和各大府邸,四处回荡着女子的哀嚎声和清军的狞笑之声,太原城被血腥味笼罩,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息。
叶臣已经率部赶到了太原知府衙门,此刻陈永福已经被抓获,同几十名亲兵一起,被押在知府衙门的广场之上。
唐通看着陈永福道:“看在昔日同僚的份上,本镇好心劝你投降,怎么奈你一意孤行,非得从贼,怎么对得起陛下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