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绍的官员们沉浸在悲痛之中,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大将军府,心中五味杂陈之时,马忠带领着士兵匆匆赶来。眼前这片火海让他不禁愣了一下,火势凶猛,将曾经威严无比的大将军府吞噬得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厚重的烟尘。
马忠迅速回过神来,当机立断地安排士兵将现场所有人控制住,防止出现混乱和意外情况。同时,他又分出一部分士兵去努力控制火势,避免大火蔓延到整个邺城。
做完这些,他赶忙向周围的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在了解到袁绍竟然自焚而死后,马忠深知此事重大,当即让人传报给李远。随后,他又联系王平,让其尽快入城,一同控制住邺城局势,稳定民心。
随着王平率领大军顺利入城,汉中军开始在城中四处宣传投降政策,告知躲藏起来的袁军士兵,主动上交武器投降,便可减少严惩。
那些躲在各处担惊受怕的士兵们,心中的恐惧逐渐被求生的欲望所取代。他们纷纷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乖乖地将武器上交,向汉中军投降。而袁家的官员们,此时都低着头,神色黯然,犹如待宰的羔羊,静静地等待着汉中军的审判。
王平看着疯疯癫癫的袁谭,心中一阵感慨。他思索片刻后,让人将之前被俘虏的袁熙带了过来,吩咐他去给袁绍收尸,同时照顾袁家的众人,包括已经精神失常的袁谭。
王平心里清楚,劳改对于袁熙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袁熙本人并没有太多恶行,但他毕竟享受了袁家的诸多资源,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
不过,考虑到如今袁家的情况,能撑得上门面的也只有袁熙了。于是,王平和马忠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些相对简单且能顾家的事务,也算是给袁家留了一丝颜面。袁熙听闻这样的安排,心中虽有无奈,但也只能拱手说道:“多谢二位将军的好意。”
对于其他如郭图、逢纪、辛毗、韩猛、张南、岑壁等文武官员,汉中军则根据他们平日里的所作所为,结合锦衣卫调查得来的详细信息,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当汉中军从他们家中搜出一部分财物时,这些官员心中竟莫名地松了一口气,暗自庆幸自己藏起来的东西没有被发现。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随着汉中军带来训练有素的军犬,那些被他们精心藏匿起来的财物,不断地被找了出来。看着一件件宝贝被翻出,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心中充满了绝望,唯一的后手就这样没了,他们深知自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冀州作为袁绍的大本营,为了防止有残余势力死灰复燃,王平决定驻守邺城,等待朝廷派来的官员接管。而马忠则带领一部分士兵,前往接收冀州的其他城池,确保整个冀州都能被汉中军有效掌控。
邺城攻破、袁绍自焚的消息,如同一场风暴,迅速传遍了各地。远在许都的曹操听闻此讯,不禁一阵恍惚。
曾经,他一直将袁绍视为自己最大的敌手,两人在乱世中争雄,彼此较量。没想到如今袁绍竟如此迅速地败亡,这让曹操心中五味杂陈。
他不禁回想起青年时期,与袁绍在洛阳度过的那段时光,那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怀揣着各自的抱负。如今时过境迁,袁绍的结局让曹操既感慨万分,又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感。
如今李远已经从洛阳出发,向着许都进军,一路上所经城池根本无法抵挡李远的大军。照此形势发展下去,只怕自己很快也要步袁绍的后尘了。
而在另一边,司马懿听闻袁绍身死的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凶光。他一直在加快打造船只,准备出海逃亡,如今船只还差一点就可以全部造完。
但他深知汉中军的锦衣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清楚自己这边造船的事情早就被李远知晓,李远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所以,司马懿决定马上出发,即便船只数量不够,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至于那些河北世家和袁家的人,他也只能狠心丢下了。反正他们在河北的家人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虏了,那么之前的恩情在生死面前,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他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过,司马家目前的势力还不够强大,如果其他诸侯子弟和世家不同意,这件事可能就办不成。于是,他打算去找如今势力最大的曹家的曹丕商量此事。
曹操在司马懿造船的时候,就已经为曹家的后路做了考虑。他本来想让三个儿子都去,但曹植身体过于羸弱,曹操担心他在茫茫大海中难以承受颠簸,容易出事。
而曹彰则死活不愿意离开,只想陪着曹操共赴生死。这让曹操既欣慰又无奈,最终决定由曹丕带队,一同前往的还有曹家的曹休、夏侯家的夏侯尚、杨家的杨修等人,由典家的典满带着亲卫负责保护众人安全。
看着司马懿前来,曹丕的态度显得有些不咸不淡,他冷冷地说道:“仲达,你来找我有何事?莫不是船只已经造好了?”
曹丕之所以如此冷淡,是因为之前司马懿的失误,导致他的大哥曹昂身死。如果曹家有皇位继承,或许曹丕心中还会感激司马懿为他除去了竞争对手。
可如今曹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让曹丕愈发怀念起大哥曹昂的好,对司马懿自然亲近不起来。要不是航海的路线暂时只有司马懿知道,只怕曹丕都要暗地里对他下黑手了。
司马懿并不在乎曹丕的态度,他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丕公子,现在造好的船只只能带走一部分人,如果要全部带走,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曹丕不愧是日后能成为魏文帝的人,立刻明白了司马懿话里有话,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仲达是打算留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