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军持续几天的狂轰滥炸之下,邺城那原本看上去固若金汤的城墙,此刻已然变得千疮百孔,破败得不成样子。每一声火炮的轰鸣,将邺城的防御一点点撕裂开来。
这段日子对于审配而言,无疑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噩梦。每晚,他都强打着精神,安排士兵去修缮城墙。然而,修缮城墙所需的材料越用越少,他只能下令直接强拆民房,以此来获取勉强能够用于修缮的材料。
即便如此,修缮工作的艰难程度依旧超乎常人的想象。每当夜幕降临,汉中军的热气球就在邺城的上空悄然盘旋。它们居高临下,时不时投下致命的炸药。
那些正在修补城墙的士兵们,不仅要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得时刻提心吊胆,神经紧绷到了极点,时刻担心那随时可能在头顶炸开的炸药。
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城墙修补的速度缓慢,远远赶不上被毁坏的速度。终于,在这一天,那本就摇摇欲坠的城墙再也承受不住如此猛烈的攻击,彻底被炸塌。
就像一道敞开的大门,毫无遮拦地向汉中军露出了邺城脆弱的咽喉,汉中军随时都能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王平与马忠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明日一早便出兵进城。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安排士兵在城中四处宣传:“如果你们不打算为袁家陪葬,明天就不要出来,否则子弹可不长眼。”
汉中军的这番话,让邺城众人的心中泛起了阵阵复杂的涟漪。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各自心思浮动,暗自揣摩着该如何抉择,心中不断权衡着各种利弊,思索着自己接下来到底要做出怎样的打算。
审配听闻了汉中军的这番话后,原本就凝重的脸色瞬间变得漆黑。他心里清楚,如今军心已然彻底涣散,士兵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他若是强行要求士兵出兵抵抗,恐怕士兵们当场就会毫不犹豫地绑了自己,然后开城投降。无奈之下,他只能长叹一口气,默默地转身离开,任由士兵们自行选择去留。
随着夜幕的彻底降临,审配拖着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的步伐,缓缓回到家中。他的神情无比肃穆,整个人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此时的他,心中已然下定了赴死的决心,但在这生死抉择的时刻,他的心中仍放不下对家族未来的深深顾虑。
他思索了良久,最终,他缓缓地将家人一一召集在一起。交代起后事,打算让家人向汉中军投降,期望以此来保全家族的血脉。
在邺城中,其他家族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他们并非愿意为袁家拼死献身,更多的是担忧一旦落入汉中军的手中,会遭到严厉的清算。
如今袁家就如同一艘摇摇欲坠的船舰,即将沉没。他们深知,必须为自己和家族考虑后路了。虽然他们心里明白,落到李远手中,往后的日子或许不会好过,可能会面临诸多艰难困苦,但至少这样家族还有延续下去的希望,不至于在这场战乱中彻底灰飞烟灭。
而此时的袁绍,似乎已经完全沉醉在美酒所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仿佛与外界的残酷现实彻底隔绝开来。对于汉中军明日即将进城的消息,他充耳不闻。
不仅没有做出任何应对的安排,反而还吩咐管家再多准备些美酒,仿佛只有在酒精那麻痹神经的作用下,他才能暂时逃避这如噩梦般残酷的现实,沉浸在那短暂而虚幻的快乐之中。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邺城内的所有人都被恐惧与忧虑紧紧缠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充斥着对未来的担忧、对生死的恐惧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终于,天刚微微亮起,那一抹微弱的曙光艰难地穿透黑暗,洒在邺城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审配强打精神,从床上起身。他深知,最后的时刻已然来临。他整理好自己的衣冠,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家门,准备去组织兵马。
然而,当他来到集合地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一凉。往日里那浩浩荡荡的军队,如今只剩下老将韩荣,以及不足两千余人。
其他将领和士兵,全都躲了起来,不见踪影。这些人在过去几天里,被汉中军那威力巨大的火炮吓得肝胆俱裂,彻底淹没了他们的斗志。
他们心里十分清楚,以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就抵不过来势汹汹的汉中军。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们实在不愿就这样毫无意义地白白送死,于是纷纷选择当一个逃兵,只为能在这场可怕的浩劫中保住自己的性命,活下去成为了他们此刻唯一的念头。
审配苦笑着看了韩荣一眼,那笑容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他缓缓地抽出宝剑,剑身反射出清冷的光芒。他将宝剑指向城门的方向,声音低沉却又无比坚定地说道:“出发。”
在韩荣的带领下,士兵们朝着城门前缓缓走去。韩荣在昨天晚上,已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儿子韩猛,让他带领家族向汉中军投降。而自己,已然年迈,他深受袁绍的恩遇。此刻,他决心为袁绍尽忠到底,用自己的生命来扞卫那份忠诚。
跟随审配和韩荣前行的这些士兵,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的是袁家花费大量心血豢养的死士,他们从骨子里就对袁家忠心耿耿,愿意为袁家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有的则是曾经受过袁家各种各样的恩惠,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打算为袁家做最后一搏。
他们的面色凝重而严肃,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与坚定,心无旁骛地紧紧跟在审配和韩荣的身后。
四周的门房里,悄悄地探出了一个个脑袋,那是躲藏起来的袁军。他们默默地看着昔日一同并肩作战的袍泽,此刻正义无反顾地前去送死。
他们的眼神中,有的充满了不忍,毕竟曾经一起经历过许多,看着战友走向死亡,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同情;有的满是无奈,在这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自己也选择了逃避,对战友的选择虽能理解,却也深感无奈;
有的则流露出敬佩,敬佩他们的勇气和忠诚,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当然,也有一些人眼中带着不解与嘲讽,他们无法理解这些人为何要如此执着,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牺牲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