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有时候都不得不感慨万千:九十年代的两块钱购买力是真特么的强呀……
柴米用着两块钱买来了两袋方便面、十几小袋子瓜子、七八袋花生、两瓶饮料、两瓶杏仁露、两个大香瓜还有二三斤李子……
李子还是新采摘的,特别新鲜……
完全无公害,没有农药化肥的李子,又大又甜。
由于这李子树不打农药的话,便会有好多带虫子咬过的李子。不过好在都是宋秋水爬到树上摘的。
宋秋水主打一个二叔家的就是我的……二叔家的东西不给我,那就是二叔百年之后不准备让我抬棺的时候哭几嗓子了……
柴米和宋秋水拎着东西,就先到了小卖部前边的大柳树下边坐着了。此刻已经到了七点多,离天黑,估摸个还有个把点的。
几个外乡人在那边抬着柜子忙活着,似乎是在那唱皮影戏的人。
而村长刘长贵正在张罗村里的人,帮着搭台子。
皮影班只带台板以上的蓬、围、杆、杖,从不带影台。而且那玩意也太沉了,根本带不动。皮影班一般就五六个或者七八个人,两辆牛车就出门的。主要还有带着皮影箱子,那箱子里边装着皮影,一般一出戏就是一个箱子,一般一个皮影戏班都带着最低二十个箱子出门,箱子尺寸大小不一,不过这些家伙事,就够两头牛车的了。还要坐人……
就实在带不了影台子了。
而且皮影戏班一般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吃到哪里,住到哪里。
吃穿住行,全靠东家。
东家也就是地主之谊的主家,谁雇唱戏,谁就是东家。
所以每到一地,都是当地民众张罗搭台。到了三家村,就村长刘长贵张罗着村里的人搭台子。
三家村求雨这个话题,是个老传统了。它属于一个公益的项目,不一定是每家每户都花钱,但是村里会有人敛钱……一般称呼这个为香油钱。
至于为啥称呼为香油钱,柴米也不知道。
不仅敛钱,还到时候给村里的人家派人呢。
人家戏班子,是不带口粮的。
走到哪里,就全靠当地了。
人吃马喂的,都是当地的伺候。小戏班子七八个人,大戏班子十来个人,甚至更多,有一些心眼好的,主动往家里领,管吃管住。
没人领,村长就往别人家派,这家领几个,那家领几个。
反正也基本没有拒绝的。
这都是公益的事,拒绝就太没人情了。
至于搭台子,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一块很大的布,透过这个布来唱皮影戏,整个木头架子把布扯起来,用农村打场用的四个碌碡压着四边,就稳固了。
碌碡这个用的都知道。就是种地的时候,用来压滚子,或者打场的时候压粮食用的。类似于后世的压路机……主打一个重量级。
用碌碡压着下边,这个戏台子,就稳当老了。
如果天冷的时候,后台就搭上帐篷。如果不冷就露天。
前台就是一块布。
戏班子就可以开唱了。
柴米和宋秋水也过去帮着搭台子,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搭好了戏台子。
柴米这才闲下来,坐到靠中间的位置,把小板凳一放,就坐了下来。
坐下来才想起来,又占了几个位置……下午的时候,柴秀去了柴米的大姨家,表哥和嫂子张海兰也说着要来看皮影戏。
菜园离这还有点远,便捎信让柴米给占位子。
柴米就把带来的东西,放在一边,也算是占位子了。
反正柴米不放东西,村里的人,基本上也没有人那么不要脸,跑到柴米和宋秋水这俩大闺女旁边坐着。
这个时代,可不同于后世。
虽说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话,但是大闺女小媳妇的,一般人都不会故意接近。要不出了闲话,对人影响特别不好。
宋秋水也坐了下来,喝了一口饮料:“舒服。今晚比昨天晚上凉快点。昨晚,太特么热了,没把我热死了。那家伙的,赶上火笼了。”
“要是能下点雨就好了。”柴米有些无奈的说道:“再不下雨,庄稼就要绝收了。”
“这不求雨呢吗?着啥急呢。过两天就下雨了。”宋秋水安慰柴米。
宋秋水对庄稼活,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她平时也不上地干活。
宋秋水家里的活,基本上都是孟氏自己就干了。而且宋秋水家里本来就两口人的地……种田的土地只有三四亩地,聊胜于无。
宋秋水家里多的是山地,有好大一片杏树林子。一大片山都是她家的。
问题是杏,不值钱……也没啥人要。
杏核的话,这个年代用途不多,也就是玩。而那杏,又特别难吃,基本上没人要。
不过柴米知道,后世的野生山杏的杏核,还是比较值钱的,可以入药,能驱火。不过这个时代,没听见有人收。
所以,宋家实际的主要收入是靠宋秋水老父亲宋青山当村里的会计,赚点工资。
宋秋水家里条件相对柴米家要好很多,一则是孩子少。
二呢,是因为宋秋水有个好叔叔呀……
宋秋水的吃喝,基本全靠赊……
基本上,只要二叔不死的话,宋秋水就饿不死。
至于小卖部会不会让宋秋水给赊黄铺子了,宋秋水一点也不担心。毕竟二叔家里的地也挺多的,没有小卖部,他还能种地……这俩老家伙也没啥花销。
柴米反正觉得宋秋水日子过得舒坦……有时候真想说一句:瞧瞧人家宋秋水的二叔,这才是亲兄弟!!!
再看看我家的……
“不知道城里收不收杏核,我记得好像有人收那玩意。过几天进城看看,要有人收杏核的话,你那百八十亩的杏树林子,也是一大笔收成呢。”
“你要呀……谁要那玩意干啥呀?!”宋秋水皱眉:“也不是家杏山杏的杏核吃不了。”
如果是家杏,特别是水白杏的杏核,是可以直接吃的。那种杏仁吃起来,味道小苦,不过可以直接吃,能去热解毒。
山杏的杏核,就不能直接吃了。能吃死人的。
“山杏的杏核能入药呀。”柴米解释道。
不过宋秋水一点也不感兴趣:“你要进城里玩我就去,至于杏核的问题,我不管。我家还十几亩地的苹果树林子呢,我爹都不管。反正年年丢,能摘几个算几个。”
柴米叹了口气。
其实,宋秋水不折不扣的是个地主。
很大一片山,都是她家的。
虽说,宋秋水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而且在她手里没用,但是那么多土地在她手里是实际情况。
这要放后世,宋秋水妥妥就是一个大地主了。能成立一个合作社了……
但是这个时代不太行。
宋秋水家里的都是山地,无法灌溉,只能种一些果树。但是种的果树品种又贼差,也没人打理,就荒废了,自由生长了。
这若是嫁接上红富士苹果,保准宋秋水能发财。但是,柴米知道宋秋水对发财这个事情,只存在于梦里。
“对了。”宋秋水突然低头在柴米耳边说道:“我听说你大姑去你家,还和你打了一架?”
“谁和你说的?”柴米皱眉问道。
“哎呀,你大姑那个脑残,你说她是不是傻逼?她下午的时候,跑刘长贵那告状去了,说你揍她了,之后村长没功夫搭理她,她又跑到我家闹,让我爹给她做主。”宋秋水都笑了:“你说柴春芳是不是脑子缺根弦?她不知道咱俩的关系铁吗?我爸能向着她?她做梦呢吧!!!我爹说:柴春芳同志,你说话要讲证据,你说你侄女柴米揍你了,可是……一,你没有伤;二,你没有证人。没有人证物证,你就是凭空捏造……”
柴米立刻开心了起来,笑着说道:“你爹挺懂事的呀……”
“那必须的!”宋秋水仰头仰望天空,傲娇起来。“我爹干别的不行。和稀泥,比村长牛逼。我爹这么一说,柴春芳都懵逼了,她不服,就说自己挨揍了,村里要不管,她就去乡里告状去。”
“告去呗,乡里说话也得讲证据。”柴米不屑一顾的说道。
柴米确实把柴春芳打了一下,但是下的也不是死手,所以基本上柴春芳没有伤。
没有伤这种事,柴米就可以不承认了。
柴春芳无论去哪里告状,都没啥意义。
“这老娘们恶心,你离她远点。”宋秋水有些谨慎的说道:“她特么动不动就去乡里告状。咱们老村长,就是让她给告的干不下去的。这玩意麻烦村长……”
柴米一副看热闹的态度:“那就麻烦村长呗,反正不麻烦我。谁让他当村长来着……”
实际,也确实如此。
如果柴春芳去告状,乡里就会问村里怎么回事。
村长就得给人家乡里一个解释。
一般这么一说,也就拉倒的。
但是宋秋水深知以前的事,这柴春芳有病。一次不行,就下次……下次不行,就再来几次。
告状指定不犯法……
问题这么一来,村长扛不住。隔三差五就得被叫去……
而且柴春芳擅长装弱者,还贼特么事比。
柴米估摸着,刘长贵有的忙了。不过柴米倒也不同情刘长贵,毕竟谁让他当村长来着,村长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刘长贵要有那闲工夫和柴春芳扯皮,那就扯吧,反正没头。
“呵呵,柴米呀。你可真会说风凉话呀。啥叫谁叫我当村长来着……”刘长贵不知道啥时候凑了过来,旁边还跟着宋青山。
柴米老脸一红,背后蛐蛐刘长贵被他听见了。
宋秋水一看老爹也来了,给他腾个地方,让老爹席地而坐。
毕竟宋秋水根本就没带老爹的那个小板凳。
幸好宋青山也不讲究那么多,直接就席地而坐了。虽说是土地,不过常年累月的人们都在这边待着,土也实着了,倒不至于一地尘土。况且也没有下雨,不至于地面潮湿,让人起风湿疙瘩。
刘长贵自顾自的先点上一根烟,随后递给宋青山一根点上,刘长贵叼着烟,吐了一个烟圈,倒也不在乎柴米背后说他,而是有些埋怨的语气叹了口气:“柴米呀,你们老宅的破事,是真多。我都不想管,下午本来就忙,好不容易请来了皮影戏班子,我哪有功夫搭理你大姑呀。她舞舞扎扎的非的说你揍她了,我都没搭理她,我让她找老宋去。她爱折腾就折腾呗,不怕热中暑了,她就天天去乡里告你去,乡长最近忙的厉害,听说有个外地的投资商来了,田文辉乡长让县里招商引资的给叫去了,没个十天半个月回不来。”
知道乡长忙的厉害,刘长贵也就不担心了。
“乡长都没搁乡里,你大姑上哪告去?再说了,也不是啥大事,而且你也不能打你大姑,你的人品在这呢,你就算打了,我也说你没打,你就放心吧……”
柴米点点头。
宋秋水却倒吸一口凉气:“哎呀,村长你看你,净特么胡说八道。我们柴米怎么可能打人呢?那一定是柴春芳胡扯的,她这是故意冤枉好人。柴米下午我俩在一起来着,我作证柴米根本没看见柴春芳,一切都是她胡邹八咧的。我看柴春芳呀,她是冲着啥了,脑瓜子进水了,才胡说的。孙玉广这天神神叨叨的,不是今天这个大仙给他附体了,明天就是那个半仙上他身了,没准就是他们两口子请仙的时候没请准当,把大仙请到柴春芳身体了,或者是请来了邪性的玩意给她附体了,她这得找人给她驱驱邪……”
宋青山眉头紧皱,怼了怼宋秋水,低声说:“你这孩子,咋和村长说话还特么的特么的呢?你得文雅点,像个大闺女样。”
刘长贵倒也不在乎:“没事没事。秋水这孩子我看着长大的,脾气直……”
刘长贵这么一说,宋青山眉头更紧皱了……
这刘长贵不安好心呀!
他儿子大了,他这个当爹的看谁家闺女都好!!!
得让闺女远离刘长贵了……
几个人闲聊着,柴米把吃的分给刘长贵和宋青山。
“来,嗑瓜子。反正还得等会唱戏呢,先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