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小林就被育苗棚里的动静吵醒了。她披件外套走过去,见艾力正蹲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棍,旁边还堆着五颜六色的碎布头。
“这是折腾啥呢?” 小林踢踢他的鞋跟。
艾力抬头揉揉眼:“给研学手册做立体插图呢,你看这沙狐,站起来能翘尾巴。”
“别瞎熬了,” 小林蹲下来帮他捡布头,“纪录片剧组后天就到,先把样品挂坠摆整齐才是正经事。”
正说着,赵丽扯着大嗓门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攥着张快递单:“小林!北京那边寄来个大箱子,说是给孩子们的礼物!”
俩人跟着去门口拆箱,里面竟是几十套儿童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摆得整整齐齐。
“这谁寄的?” 小林翻着附信,突然笑出声,“是上次那个‘纯天然战士’,说要赔罪,特意托人买的。”
赵丽撇嘴:“他倒会来事,早干啥去了?”
“行了,” 小林把显微镜分给凑过来的孩子,“东西是好东西,别浪费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小张扛着个铁架子冲进果园,裤腿还沾着草屑:“气象站主体搞定!就差传感器了!”
李工举着个铁盒子跟在后头:“我这有温湿度感应器,正好装上试试。”
俩人手忙脚乱地拧螺丝,小林抱着胳膊在旁边瞅:“你俩悠着点,别把架子弄歪了,回头测的数据不准。”
小张抹把汗:“放心!我拿水平仪量过三遍,比我家炕都平!”
午后突然刮起风,王所长骑着电动车顶风冲进来,车把上的塑料袋吹得像面小旗子。
“省里的记者提前来了!” 他攥着车闸喊,“就在村口呢,说想拍点日常画面!”
小林赶紧招呼人:“赵丽,让孩子们把手工台摆到树荫下;小王,把直播架支起来,别让记者瞎拍;艾力,把你那沙狐图拿出来,亮堂点的!”
一群人刚忙活利索,三个扛摄像机的就走进果园。领头的戴个鸭舌帽,蹲下来捏起块苹果干:“这是用沙漠苹果做的?够甜啊。”
赵丽听见了,凑过去搭话:“那可不!咱这土是改良过的,浇的水都过了三道滤,不甜才怪!”
记者举着话筒递过去:“大姐给讲讲,你们这挂坠咋卖得这么火?”
“不是我吹,” 赵丽拍着胸脯,“城里姑娘都爱这个,说戴着洋气,上周还有个明星托人订了二十个呢!”
正说着,俩半大孩子抱着一筐羊粪从外面进来,裤脚沾着泥点子。
“林姐,俺们把家里羊圈清了,这粪肥劲大!” 高个孩子把筐往地上一放。
小林赶紧拿毛巾给他们擦脸:“快歇着去,张阿姨蒸了苹果糕。”
矮个孩子摆摆手:“俺们先帮着摘苹果,下午还要学做书签呢。”
记者举着摄像机跟过去:“小朋友,你们天天来这玩吗?”
“不是玩,是干活!” 孩子梗着脖子,“林姐说学好本事,以后能当技术员!”
傍晚收工时,小王举着手机冲进厨房:“林姐!咱们上热搜了!# 沙漠果园里的小发明家 #,都上第五了!”
众人凑过去看,视频里正是俩孩子跟着李工摆弄显微镜的画面,配文写着 “沙漠里的希望种子”。
“这记者拍得还行,” 小张扒拉着饭,“没把我拍得太黑。”
艾力突然笑出声:“你看评论区,有人问能不能认养果树,说想每年给孩子寄苹果。”
小林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小王,赶紧弄个认养链接,一棵果树一年三百块,包邮寄十斤苹果,再送套手工材料。”
夜里起了露水,小林和艾力在育苗棚清点挂坠。月光透过塑料布照进来,把架子上的蝴蝶挂坠映得发蓝。
“你说,” 小林拿起个沙狐挂坠,“咱们能一直做下去不?”
艾力往她手里塞了块苹果糕:“咋不能?你看这土,一年比一年肥;你看那孩子,一天比一天懂技术。”
“也是,” 小林咬口糕,“刚开始我还怕撑不过三年,现在倒觉得,能在这干到退休。”
第二天一早,果园门口停了辆面包车,下来个穿西装的,手里拎着个公文包。
“请问谁是负责人?” 那人递出名片,“我是农产品出口公司的,想谈谈苹果干出口的事。”
小林接过名片:“出口?咱这小作坊能行吗?”
“咋不行?” 那人指着样品,“欧盟那边就认这种纯天然的,我看了检测报告,各项指标都合格。”
赵丽凑过来插嘴:“出口到外国?那得卖多贵啊?”
“价格好说,” 那人掏出合同,“先试订五千斤,要是反响好,明年直接包圆你们的产量。”
正说着,李工举着个玻璃罐跑过来,里面的菌种亮得像串小灯:“小林你看!这批次发光时间到十小时了!做书签正好!”
穿西装的凑过去瞅:“这是啥?还会发光?”
“高科技!” 小张抢着说,“用这做的书签,晚上看书不用开灯,环保!”
那人眼睛一亮:“这个能出口不?我看欧美市场指定火!”
中午吃饭时,王所长又骑着电动车来了,车筐里装着个红本本。
“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批下来了!” 他把证书拍在桌上,“下个月来挂牌,到时候省里领导都来!”
赵丽赶紧往他碗里夹菜:“快吃快吃,看你这跑的,汗都湿透了。”
小王举着手机喊:“认养链接刚挂上就被抢了五十棵!有人直接打钱说要认养十年!”
小林看着满桌的人,突然觉得这果园像棵大树,他们都是枝丫上的新叶。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是在说,这新鲜事啊,才刚开头呢。
傍晚的霞光把果园染成橘红色,挂在晾架上的苹果干滴着糖霜,远处的气象站闪着指示灯,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艾力坐在观察台画着新图纸,小林凑过去看,上面画着个大大的招牌,写着 “沙漠研学基地”,底下还画着一群举着放大镜的孩子,像一群刚破壳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啄着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