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从医院回来,贾建设又不在家。
所以直到今天,贾建设才得知此事,还特意过来询问。
“嫂子放心,我心里清楚!”贾建设笑着说。
“不论怎么算,记得多报点费用。”马敏提醒道,“咱们这一个月的辛苦不能白费。”
她并非贪钱,只是这一个月,虽是义务帮忙,却吃了不少苦。
有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嫂子别担心,我又不是糊涂人,不要白不要。”
“那我先去处理了。”
了解情况后,贾建设心中有了底。
看来此事就此结束,李民富应该不会再找麻烦。
他不是怕李民富,而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况且那家伙也撑不了多久了,少些麻烦也好。
只要盯着他,别让他把捞来的东西带走就行。
贾建设从会议室出来,嘴角浮现笑意。
原本有些鲁莽的行动竟有意外收获,不但未遭李民富报复,还缓和了两人的关系。
看来李民富已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或许也想安稳收尾,带着钱财远走高飞。
但贾建设会让他如意吗?
绝不可能!
无论如何,这件事就算翻篇了。
贾建设不仅达成目标,还获得额外好处——李民富提供的5个工人名额。
这些名额意义重大,在那个特殊时期。
城里的返乡人员多,住房、工作都紧缺。
尤其工作,无业即无生计,后果严重。
要知道那时是计划经济,小买卖都不敢轻易尝试。
别说正式工了,临时工都是稀缺资源!
街上的临时清洁工都不是随便就能做的,轧钢厂作为国营大厂,这五个正式岗位的名额自然十分宝贵。
贾建设思考后,决定找韩庆阳商议,毕竟这次去唐海的是他们四人同行。
有人会问,上次去唐海的不是七个人吗?其实很简单,那三位司机是因形势所迫才一同随车过去的。
这次回来,他们也得到了加薪的奖励,算是有了应有的回报,所以名额分配轮不到他们插手。
“韩哥!”
“庆丰也在啊,我正想找你呢!”
贾建设踏入韩庆阳办公室时,看到庞庆丰也在场。
“建设来了,快坐下,我们正说着你呢!”韩庆阳笑着说,“今天上午我才得知消息。
我以为这次回来,咱们得和李民富争一争。”
庞庆丰附和道:“贾厂长,您真是有大气运,若非您这次树立的榜样,我可能还在家休养呢。”
通过这次唐海之行,他与贾建设关系更亲密了,之前他可不敢如此随意交谈。
他知道贾建设性格随和,这种玩笑不会惹恼对方,但自己也只是想拉近距离,绝非仗势轻狂。
“庆丰,你以前是不是太较真了?”贾建设无奈地说,“我只是运气好罢了。”
“庆丰没说错,”韩庆阳接口,“起初我觉得平常,后来发现有你在,总能化险为夷,这不是大气运是什么?”
事情顺利解决,韩庆阳心情极佳。
他昨日便到单位,但今天的待遇比那时强太多了。
虽是副主任兼民兵连连长,昨天仍有不少人等着看他笑话呢。
李民富虽处境不佳,但多年在厂里的专横跋扈,仍让众人对他心生畏惧。
贾建设与韩庆阳因前往唐海支援而与李民富反目的事,在厂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大家普遍认为李民富绝不会善罢甘休,也认定贾建设和韩庆阳难以抗衡。
昨日甚至有民兵连成员刻意避开韩庆阳,这反倒让韩庆阳看清了不少人的真面目。
那些人本以为支援队今日可能遭遇不测,却未料清晨便传来喜讯,局势瞬间逆转。
这让先前避开韩庆阳的人懊悔不已。
几年间韩庆阳并非无所作为,今早得知消息后,他迅速做出判断。
此时正是关键时期,许多人已心中有数。
韩庆阳虽知像李民富这般人物终究难逃衰败,但也明白此刻不宜与其正面冲突。
这正是他认同贾建设息事宁人提议的原因。
“行吧,既然韩哥都这么说了,那就随缘吧。”
“我既然是有福之人,总该有所表现才是。”
贾建设心情颇佳,打趣了一句。
但他所言非虚,确实有好事降临。
他从兜里拿出一沓现金与票据,仿佛要分发红利。
“这是什么?”庞庆丰好奇地问。
“这是我们此次的补助,刚从财务科领来的。”
“大家在唐海都很辛苦,既然李民富如此慷慨,我们也不必客气。”
贾建设说完当场分发财物,将钱与票据分成四份,何雨柱那份留待下班带回大杂院。
“李民富倒是很大方啊!”庞庆丰看着自己所得的钱与票据,笑着说道。
“哼,他不过是慷他人之慨罢了。”韩庆阳冷哼一声,但并未拒绝这份意外之财。
毕竟贾建设说了,这是他们此行唐海的补贴,不要白不要!
“管它呢,这笔钱咱们拿得心安理得。”
“正好我媳妇一直想买台电视,这下不用动用存款了。”
既然都是自家人,庞庆丰也不隐瞒。
他兴高采烈地数着钱,甚至说出了用途。
并不是庞庆阳不相信贾建设,只是手里一沓钱,忍不住就想清点一下。
这正是他对贾建设和韩庆阳毫无保留的信任体现!
听庞庆丰说完,韩庆阳瞥了一眼桌上钱,嘴角浮现笑意。
他媳妇也早想添台电视了。
如今多了这份意外之财,是不是还能再添置一台洗衣机?
“对了,李民富还给了五个工人岗位。”贾建设补充道。
“看来这名额和钱是给我们封口费的。”韩庆阳冷眼盯着桌上钱票轻蔑地说。
“呵,咱们心里明白就好。”
“还是先商量下,这五个名额怎么分吧。”
这件事贾建设当然得征求韩庆阳意见,毕竟正式工名额太宝贵了。
韩庆阳听完贾建设的话,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看向庞庆丰。
庞庆丰轻轻点头后,韩庆阳笑呵呵地开口:“名额还是你来定吧!”
“韩哥,你们别多想。”
“你们知道的,我根本不需要这些名额。”
“你们家孩子多,都到该工作年纪了,想必也发愁吧。”
“这样,韩哥分两个,庆丰一个,剩下两个给柱子哥安排。”
贾建设确实用不上这些名额。
哪怕再珍贵,他的孩子都不在本地。
至于庞庆丰的情况他不清楚,但韩庆阳的情况他很清楚。
韩庆阳家三个儿子,老大老二也是刚回城的青年人。
眼下他正为两人的就业问题苦恼。
上次轧钢厂分名额时,身为副主任的他也分到一个。
不过最后这个机会给了老战友的儿子。
---
老战友早逝,留下寡妻幼子与年迈婆婆,生活艰辛。
两人曾有生死之交,韩庆阳因此将珍贵名额给了他们。
但此事令其子不满,埋怨父亲偏向外人。
韩庆阳的妻子虽理解,却仍心存委屈,毕竟儿子比外人更亲近。
韩庆阳自觉无过,却也愧对儿子,正为两个孩子的就业发愁。
“韩哥,你别推辞了。
你家境我知道,难道要让孩子一直闲着?”
“是啊,阳哥,建设都开口了,孩子工作要紧。”
“我家也一样,老大也赋闲在家,我正发愁呢。”
“建设,多谢你了。”
庞庆丰的大儿子,与韩家兄弟一样刚回城。
他级别低,此前无缘分配岗位,也正为此犯难。
他点头同意,是因为感到不好意思。
此次去唐海,他不仅涨薪还获额外奖励,已感占了便宜,没想到贾建设竟全数分配。
这让庞庆丰既感激又信心倍增。”韩哥,既然如此,这两个名额我就收下了,不再推辞。”
“建设,这事我记着,多余话不多说。”韩庆阳真诚道。
“这才合适。”
“对了,晚上徐威邀我们聚餐,我已经答应了。
下班记得来食堂,我去通知柱子哥,先走一步。”
贾建设话音刚落便径直前往大杂院寻何雨柱,没再继续与庞庆丰和韩庆阳多谈。
“阳哥,这次咱们可真是占了建设的大便宜。”
贾建设走后,庞庆丰感慨道。
“没错,确实是占了他的大便宜。”
“不过我对建设还算了解,这件事我们就记着就好,总会有机会回报他的!”
韩庆阳也点头附和。
半小时后,贾建设返回大杂院。
“建设,你这未免太爽快了吧。”
“五个如此宝贵的名额,说分就分完了?”
贾建设一回来就找到何雨柱,不仅交给他自己的那份补助,还详细告知了名额分配情况。
何雨柱正为女儿何诗雨的工作发愁。
几年前,何诗雨如当年何雨柱担忧的那样下乡插队。
幸亏贾建设提前帮忙,通过关系将她安排到刘庄村,直到贾建设回国前夕才回到燕京城。
然而,如今燕京城待业青年众多,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巨大。
即便如此,何诗雨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待业队伍。
以往,作为食堂主任的何雨柱要为女儿谋得一份工作并不难,但现在情况不同,哪家没有子女在找工作?大家都盯着这些有限的岗位,导致何雨柱即便想托关系,别人也因害怕被举报而不敢帮忙。
他尝试过各种方法,却始终无果。
因此,他对贾建设一次性将五个岗位全部分配出去的做法感到非常震惊。
他本已做好最坏打算,准备向高层求助。
像他这样的人竟然要低头求助,可见这份工作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