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毕后,贾建设走进厨房开始揉面。
今天,贾建设打算做些久违的苏式小笼包,还决定多包一些存入空间。
和好面后,他将面团静置醒发。
随后取出适量猪肉作为馅料,又从系统获取了些蔬菜,便开始动手制作。
四十分钟后,贾建设揭开蒸笼,厨房里顿时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亲爱的,你是不是做了小笼包?”陈雪茹穿着睡衣出现在厨房门口,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连这都能闻出来?”贾建设笑着回头问。
“总算对你有点信心了,快去喊秦姐一起来吃。”陈雪茹说完,转身离开。
片刻后,餐桌上摆好了竹制蒸笼,每只蒸笼里装着四个精致的小笼包。
贾建设看了看蒸笼的数量,“六笼,应该足够了。”
确认分量无误后,他返回厨房端出一大海碗豆浆。
“干爹,我要吃包包!”三岁的小当自打学会说话,就常称贾建设为干爹。
提起认小当为干女儿的经历,贾建设总觉得她与自己格外亲近,甚至有人说小当长得像他。
若非记忆清晰,他或许真会误以为她是亲生女儿。
因此,在小当七个月大时,他正式认她为干女儿,这一举动让秦淮茹感动得泣不成声。
“小当,你洗脸刷牙了吗?”贾建设将豆浆摆放好,笑着问抱着自己腿的小当。
“洗过了,干爹您瞧,洗得多干净!”小当怕他不信,特意擦了擦脸,将小手递到他眼前。
“干净就好,今天我们吃你最爱的小笼包哦。”贾建设满是宠爱地说。
“好呀,干爹,我要好多好多包子呢!”小当兴奋地拍手。
将小当安置在儿童椅上,面前放好一杯豆浆和一笼小笼包后,贾建设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
\"小当,快吃吧,吃完叫 ** 爹。”
\"建设,别总惯着她。”秦淮茹从客厅步入餐厅。
岁月并未在秦淮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因愈发自信而显得更加美丽。
\"秦姐,女孩子得好好养着,这道理我跟小当说过无数次了。”贾建设说着便转向小当问道。
\"对,干爹说得都对。”小当边咀嚼包子边满眼敬仰地看着贾建设。
在他小小的世界里,贾建设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也是除了妈妈之外最亲近的人。
\"行吧,我认输。”秦淮茹苦笑着摇头。
然而,看到两人相处融洽,秦淮茹默默对自己说:\"这样就好,足够了。”
早餐结束后,贾建设骑车抵达轧钢厂门口。
\"徐大爷,您早。”贾建设问候的同时递给徐红旗一根烟。
\"哈哈,小贾主任,今儿来得真早啊?\"徐红旗接过烟眯眼笑道:\"不早点不行啊,领导要来厂里视察呢!\"
几天前,贾建设接到通知,今日有领导前来视察,人数不少。
厂里还让他备好一级招待所需物品。
这任务落在贾建设身上,因为厂里的小食堂食材采购自去年夏天起就由他负责。
虽然主要由他操作,但厂里的储备资源他也可调配。
每次采购后,贾建设还会寻找其他途径,刘庄村的刘树根便是其中之一。
但从去年开始,刘树根送来的货越来越少。
上个月,整整一个月仅送来两只野鸡和一只兔子。
对此,贾建设已感到满足,毕竟形势如此,他无能为力。
只能动用之前囤积的物资,至于系统里的库存,除非急需,否则不会拿出来。
“嗯,我倒是真给忘了。”徐红想起今天领导要来的事项,“六三三”旗边也随即记起。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
“徐大爷,那我先进去了。”贾建设笑着道别。
“好嘞,小贾主任慢走。”
徐红旗目送贾建设离开,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长烟。
贾建设进入后厨。
“马华,你姐夫呢?”贾建设问正洗菜的马华。
“建设哥,姐夫带人去领定量粮,估计快回来了。”马华停下动作,转身答道。
马华这样称呼贾建设,源于他曾模仿何雨水叫贾建设的方式试喊了一声。
见对方未反对,便一直沿用此称谓。
“行,等你姐夫回来让他来找我一趟。”贾建设说完走向办公室。
走着路,想起之前的对话,贾建设回忆起马华的经历:他真正熟识马华是在三年前,那时何雨柱与马敏结婚一年,马敏父母相继因病离世,只剩姐弟二人。
因马华年幼,丧事由何雨柱操办。
事后,何雨柱将马华接至家中同住。
马敏入京后,也将其安排在学校读书。
贾建设当时觉得,马华或许不会重蹈原剧情,成为何雨柱的徒弟。
马华如今整日陪着姐姐马敏,身为教师的她怎容弟弟荒废学业?就连何雨水的学习,因多了位“老师嫂子”指导,进步神速,俨然成为班级佼佼者。
某天,贾建设正感叹马华命运转折之际,却听何雨柱说马华要辍学,改随他学厨。
何雨柱无奈透露,马华仅跟马敏学了两个月便铁了心不愿再读书,执意拜他为师。
众人虽尽力劝阻,但马华决心已定,何雨柱只好答应,暂让其在家习练厨艺。
直至今年,马华成年,被安排进入轧钢厂食堂担任学徒。
或许是受何雨柱影响,贾建设察觉二人性格渐趋相似。
他暗自感慨,即便马华成了何家亲戚,最终还是走上师父的路。
整理思绪后,贾建设走进办公室,如常泡茶,却不急于看报,而是打开帆布包,将食材逐一摆放桌上。
今日接待规格极高,为以防万一,贾建设不仅用了刘庄送来的物资,还从个人空间提取额外物品备用。
他对报销流程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准备今日所需。
一斤腊肉,两斤五花肉,还有一只三斤重的肘子,这就是今天的全部肉料。
其余的不过是些干木耳、干蘑菇之类的基础配菜。
至于酒水,食堂本就有存货,无需额外携带。
别看食材不多,自去年轧钢厂下调招待标准以来,这已算得上是顶配。
再好的东西,贾建设也不敢拿出来,毕竟难以解释来源。
若是弄些海鲜或稀奇之物,万一被人举报,单是“哪来的”这个问题就能让他头疼不已。
邦邦绑——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建设,你在吗?”门外传来何雨柱的声音。
自从贾建设接管食堂后,他曾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不必对他客套,也无需频繁问候。
在他看来,凭借现有的威信,这些繁文缛节已无必要,或许换种方式更能赢得人心。
但即便如此,多数人依旧保持旧习,唯有何雨柱等少数几人稍显随意……当然,这种随意仅限于言语,若有人胆敢过分放肆,贾建设定会让对方明白后果。
“我在!”贾建设回应道。
何雨柱推门而入,随手关上房门。
当他转过身,看到桌上摆放的食材时,不禁睁大双眼,质问贾建设:“你是不是把供销社搬空了?”
“这是我昨天采购的,负责小食堂的食材是我分内之事,这点你应该清楚。
再说,你身为大班长,什么样的好菜没见过?何必这么大惊小怪?”贾建设对何雨柱的反应略显无奈。
“建设,别怪我说话直白。
你难道不清楚外面的情况有多糟?我能不惊讶吗?”何雨柱感叹道,从今年起连自家日子都过得紧巴,更别提其他人了。
而且,自上次一级招待后,他便许久未见过如此丰盛的食材,那次也不过只有今天一半的数量。
傻柱哥,听你话里有话,是不是最近日子不太好?我一直没问你家吃饭的事,总觉得你们俩的收入加一起快六十块,应该没问题。
可刚才你说起话来,我觉得还是得关心下。
建设之前没多问,是以为你们两口子每月的工资足够应付日常开销。
但他听到何雨柱的语气后,意识到该关心一下。
若真有难处,建设虽无力全包,但能帮忙的小忙还是愿意做。
何雨柱听建设问起家里情况,没多犹豫便坦白:“还能怎样?就是能填饱肚子。”
“怎么会呢?你和马敏的工资不少,招待完不还剩点带回家?”建设满脸不解,食堂的潜规则他知道,也没干涉过,但若是工人定量的粮食,他绝不会容忍浪费。
“工资是够,可没票啥也买不了。
你说打包,我劝你别看了,每次餐盘都像没用过一样,根本不用洗。”何雨柱带着“你不懂”的神情说道。
建设沉思片刻后提议:“那这样,我每月帮你买四斤肉,你给钱就好,票就不用了。”
“不行不行,我哪能占你便宜。
不吃肉就是了,不至于饿着。”何雨柱坚决反对。
“傻柱哥,我又不会吃亏。
就这么定了。”建设不想多解释。
“真的?”
何雨柱心动了,自己不吃可以,但老婆孩子总得吃。
至于马华,他觉得师父都能不吃,徒弟更不该吃。
“好吧,多了我也拿不出,一斤或五斤倒是可以。”建设点头同意。
“建设,肉钱我按一点五倍给你,你别推辞,否则我就不收了。”
建设答应后,两人结束了闲谈,开始聊正事。
贾建设心想,1.5倍就1.5倍,反正没占便宜,也不算吃亏,既然如此,还是正事要紧。
“行,说正事吧。”
随后,二人商议起今日的招待事宜。
何雨柱拿起桌上一堆东西,匆匆离去。
他得立刻外出安排人手,处理这些食材。
同时,仓库里还有一些必要物资要领取。
时间紧迫,不得不加快脚步。
看着何雨柱忙碌的身影,贾建设回忆起前几天召开食堂会议的情景——当他宣布将进行一级招待时,众人紧张而严肃的表情依旧历历在目。
他知道这种反应并非偶然,毕竟一级招待代表的是厂里的最高规格,稍有差池便可能招致严重后果。
一旦招待不到位,轻微的惩罚可能是领导的批评或薪资上的小惩;稍重则全厂通报批评,影响晋升机会;最糟糕的情况,则是直接被辞退,背上无法抹去的职业污点。
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失去工作意味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因此,贾建设猜测此刻食堂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高规格接待并不频繁,通常一两个月才会有一次,有时甚至半年才发生一次。
否则,长期承受这样的压力,恐怕没人能撑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