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皇帝和皇后等人参观完萧天义的皇宫后,大为惊叹,没想到以前曾经不学无术的皇子,现在竟然变化如此之大。
萧天义将众人带到了书房中。
“父皇、母后,你们刚才参观的只是冰山一角,我的城中还有精锐的军队,还有大炮。”萧天义说道。
“没想到你的宫殿竟然如此可怕,再加上你说的秘密武器,和军队,夏国想要攻击你,简直难上加难。”二公主说道。
“我担心,夏国接下来,会有大动作,有可能再次攻打燕国。”萧天义说道。
“什么?那我燕国岂不是有危险?”二公主问道。
“系统任务,说服燕国,臣服于秦国,任务完成后,奖励军事、谋臣2人。
“现在,摆在面前的,只有咱们共同抵御夏国,才能有胜算。”萧天义说道。
“那你想怎么做?”皇帝问道。
“燕国还可以是燕国,只不过需要统一领导和指挥,所以燕国必须作为我秦国的附属国。”萧天义说道。
“什么?附属国?我不同意。”皇帝立刻站起来,反对道。
“如今的形式,您同意,尚且能保住燕国,您要是不同意,那燕国的处境很危险了,您也不想大燕灭国吧。”萧天义说道。
二公主虽然迫切希望掌权,但她也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因此她并没有出来反对。
“如果我们作为你的附属国,你不会在关键时刻,不管我们吧?”二公主说道。
“我们是一家人,我怎么会不管燕国百姓的死活呢?”萧天义说道。
“我们还想参观一下你的武器。”
“那没问题,韩风,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武器库。”萧天义吩咐道。
韩风带着众人,来到了兵器库。
守库的官兵,看韩风来了,赶忙敬了个礼,打开了兵器库。
“这个是火铳。”萧天义介绍道。
“火铳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整体采用铸铁或铸铜工艺制造。前膛为圆柱形,用于装填弹丸,多为石弹或铁弹,石弹取材方便但质地不均,铁弹虽制造工艺复杂,却具备更强的穿透力;药室是火铳的核心,呈膨大的球形或卵形,用以容纳黑火药,药室与前膛之间有缩颈设计,能有效防止火药燃气外泄;尾銎为中空管状,可插入木柄或安装在特制炮架上,方便射手握持与操控。
在杀伤力方面,有效射程几十米到上百米。发射时,黑火药燃烧产生的燃气推动弹丸向前,由于弹丸初速较低,远距离精度差,且威力衰减明显。但其在近距离仍具备一定威慑力,铁弹能击穿皮甲、藤牌等简易防护,对密集的步兵方阵造成冲击,在攻城战中,也能对城门、城墙上的守军形成威胁。”
韩风带着几人继续往里面走。
“这个是红衣大炮。”韩风指着左手边的大炮说道。
“炮身由精炼的青铜或铸铁一体浇铸而成,身管长度可达口径的20- 30倍,这种长身管设计使火药燃气能更长时间作用于弹丸,极大提升了初速和射程。炮身中部两侧安装有对称的炮耳,通过与炮架上的枢轴连接,可实现火炮的俯仰调整;炮口处设有准星,尾部配备照门,形成简易的瞄准系统,显着提高了射击精度;尾部火门设计精细,与药室相通,通过引火装置点燃火药。”
“红衣大炮的杀伤力堪称火炮的巅峰。它发射的实心铸铁弹丸,重量可达数斤甚至数十斤,在千米之外仍能保持强大动能。攻城时,炮弹可轻易轰塌夯土城墙,摧毁城门;野战中,一发炮弹落入密集的步兵或骑兵阵列,能瞬间造成数十人伤亡,巨大的冲击力还会引发敌军恐慌。此外,红衣大炮还可发射开花弹(早期爆炸弹),弹体内预先装填火药,命中目标后爆炸,产生的弹片和冲击波杀伤力远超实心弹,在水战中,红衣大炮能击穿木质战船的船体,引发火灾甚至直接击沉敌舰,这个可以让我秦国海上霸权争夺的关键武器。”
皇帝已经被惊得哑口无言了,韩风暗自笑了笑,继续带几人往里面走。
“这个是虎蹲炮。”韩风指着右手边的火炮说道。
“与红衣大炮的重型化不同,虎蹲炮以轻便灵活见长,专为山地和野战设计。其炮身短粗,长度约为口径的10- 15倍,整体呈虎蹲状。炮身下部设有三只铁爪,发射时插入地面,配合两侧的铁板固定,有效抵消后坐力;炮口处装有活动炮盖,可防尘防潮,保证火药干燥;炮膛内通常装填多枚小弹丸或碎石,形成霰弹效果。”
“虎蹲炮的杀伤方式极具特色。由于射程较近(通常在300米以内),其主要用于近距离压制敌方步兵。发射时,数十枚弹丸呈扇形散射,覆盖面积可达数十平方米,对无防护的敌军造成大面积杀伤。”同时,其较小的体积便于运输,适合在复杂地形部署。”
“我哥哥也太厉害了吧。”三公主赞叹不已。
韩风继续带几人参观。
“这个是弗朗机炮。”韩风指着前面的大炮说道。
“弗朗机炮独特的“子母铳”设计革新了火炮的发射模式。母铳为固定的炮身,内部设有弹膛和引火装置;子铳为独立的小型铳管,预先装填好火药和弹丸,作战时将子铳插入母铳尾部,通过母铳的引火孔点燃子铳火药。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火炮现场装填的繁琐,使发射效率提升数倍,部分型号甚至能实现连续射击。”
“弗朗机炮的杀伤力与其多样化的弹药相关。发射实心弹时,可对敌方城墙、工事造成破坏;发射霰弹时,能有效打击密集的步兵和骑兵;部分弗朗机炮还可发射燃烧弹,用于焚烧敌军粮草、营寨。在海战中,弗朗机炮凭借高射速优势,能持续对敌方舰船甲板进行火力压制,杀伤船员、破坏索具,为己方战船接舷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