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的青竹料终于平安运达工业园内,施大爷确定了十个品种先期开工。距离秋交会只有一个多月,肖伟委托辉仔帮青凤竹艺厂预订秋交会展场,电邀施娇娇紧急来羊城参加秋交会,做宣介主讲。
施大爷这些天恨不得二十四小时呆在生产线上,他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稍有瑕疵就被返工。质量上去了,但数量不尽人意。肖伟觉得师父的做法是对的,要想在龙腾虎跃的羊城立住脚,必须有质量过人的品牌。他倒不急于销量,有了市场认可,不愁站不稳羊城。他每天要劝师父好多次让他去休息,明明看见师父在办公室的简易床上唾了,转过圈又看见师父在生产线上指指点点。肖伟对此也无可奈何,只是找到机会就让师父休息下。
施娇娇来到了羊城,肖伟针对首批产品的特点,各写了一段文案宣传,他让施娇娇反复背诵,直到烂熟于心。
秋交会到了,肖伟早就请求余向阳公司的广告部设计好了布展方案。为了不耽误参展,肖伟在一月前就预订好了越秀展馆边最近的酒店套房,第一天开馆,青凤竹艺厂的展台前就挤满了客商,凭借出色的布展,道有施娇娇娇好的外貌形象,她训练有素的产品宣介,笑容可掬的态度,赢得满堂彩。肖伟这次主推粤东省内客户,先把粤东市场做专,先专后博,以专带博的再向省外延伸的销售策略,得到余向东等老牌商家认可。首批订单累积超百万,交货期最迟到春节前。肖伟与师父两父子反复沟通后,他果断的停止了接单,按当前的产能,春节前完成交货肯定没问题,但施大爷坚持首批订单的质量要严格了再严格,留些时间以备意外。
只剩下生产与质检,肖伟没有什么事了,他与施娇娇一同回了凤山。
刚回到凤山,羊城就传来好消息,余向阳他们商超的两千件竹艺已交货驻收。货款已到账,净赚八万多。
凤山乡其他的闲散劳动力不用乡里费心,他们自己联系前面出去的500人,不到一月,自行在羊城找到了工作。凤山乡的乡村两级干部少有的感到清闲了很多。
肖伟又开始打起了竹丝茶的主意。自从他在师父施千里家里喝到口味独特的竹丝茶后,一直念念不忘。粤东省的人从早到晚离不开茶。看能不能把竹丝茶推向粤东。
肖伟来到师父家里,因为羊城之行,他与施娇娇也变得熟络了。他很欣赏这个女孩平静如水的温柔。施娇娇正在家中计算着采伐计划,见到肖伟来了,急忙起身沏上一杯竹丝茶。肖伟慢慢品尝着清香的茶,他问施娇娇“这个茶工艺复杂吗?能不能形成量产?”施娇娇看着一脸认真的肖伟,她回道“工艺不算特别复杂,我们凤山很多人家都会制,只是因为我们茶山本来就少,所以产量不大。如果要量产,必须大量种植。可是凤山乡交通太差,进城一趟很不方便,以前每家产量少,送到市里去卖成本太高,不划算。”肖伟一听很有道理,他问“大量种茶可不可行。”施娇娇恬恬一笑说“我还真不是专家。这要找市农科所的人来山里调查才知道。”
肖伟回到乡政府,他走到办公室,从原来的通讯录里找到了农科所的电话,经过一番询问,农科所专家林伟健与肖伟约好,明天他就来凤山乡实地考察,但需凤山乡提供差旅费,肖伟满口答应。
刚放下电话,伍书记电话打来,让肖伟马上去他办公室。肖伟二话没说,推门就走了。
伍书记看着肖伟一脸疲惫之色,知道肖伟近段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高度负荷。他不忍给他加压,可是目前乡里真正能拚杀的,还只是这个被贬来的原区委大秘。“区里要我们把当前扶贫的工作,写个报告交给他们,说是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扶贫工作又是垫底,希望我们下半年有些起色。区里又在为减少扶贫款在找理由,我们还得争取多要点来。不然今年年关难过。”肖伟平静的对伍书记说“或许今年年底我们乡能够自救,何必再去低山下四的去求他们。”伍书记觉得肖伟有些盲目乐观,毕竟闲散劳动力才解决。竹艺厂就是能挣钱,也不可能解决乡里每月几万的饥荒。他坚持对肖伟说“该求还得求,我们已经习惯了,你刚来,可能还不适应,时间长了就好了。”肖伟笑了笑说“好吧!我听你的。”
农科所的林伟健专家来了,肖伟请他在食堂吃了个便餐,然后由乡企业办的人陪林专家上山考察。林专家在山里转了两天,对山上的土质和水质进行了采样。他对肖伟说,“我回去作过检测后,形成报告再告诉你,但仅我的经验判断,应该是适合大量种植茶叶,为稳妥,你等我报告吧。”肖伟让乡里的吉普车送林专家。
市区两级并没有多少扶贫资金直接支持乡里,一般靠减免政策,乡里收不到应收款,返财就出现问题,南江市本来就是贫困窝子,狼多肉少,市里的那一点扶贫资金根本解决不了乡里的实际困难,区乡两级都成了太极拳高手,在扶贫问题上推来推去,日子就这么混着。
凤山乡竹艺基地的小货车到了,基地的备材工作明显提高。施娇娇经过这两个多月的磨练,她已经熟练的把控了整个基地的工作节奏,青竹材源源不断的运往羊城。
临近春节,师父施千里打电话告诉肖伟,秋交会上的订单已全部交货,现在新的订单已排到了明年三月,要马上增加二十名工人。师父悄悄的告诉肖伟,这几个月的利润已经收回了投资。钱放在账上怎么处理?肖伟让师父等一等,他向乡领导汇报一下后再回答他怎么办。
肖伟刚放下电话,高乡长已站在门外,他满脸兴奋的问肖伟“青凤竹艺厂利润惊人呐!年底快回些钱给乡里,今年乡里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