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摘下防护目镜,发现罗颖辉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捧着两杯冒着热气的姜茶。
“记得你第一次带我参观实验室吗?”她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你说科研就像烹饪,既要精准控制火候,又要敢于尝试新调料。”
罗颖辉为九所的科研人员送来了一桶姜茶,给每个人都送上一杯。
科研九所的成员们的感谢声中,罗颖辉的脸上布满了善意。
姜茶的辛辣气息在鼻腔扩散,蔡仲园突然想起妻子改良传统药膳时的倔强神情。
他们重新调整了材料配比,在钛合金中加入0.3%的石墨烯。
当晨光透过实验室百叶窗时,第八次实验的胶囊在人工海水中完整漂浮了96小时。
蔡仲园举起培养皿,看着微缩模型在晨光中折射出彩虹光晕,突然意识到这与罗颖辉调配的果蔬汁颜色惊人相似。
耐腐蚀合金胶囊的实验成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快乐。
但是大家都意识到,这个方法的缺点。
首先是一次性的,在短时期可以对部分海洋的核放射性,给予快速地分解、吸收的处理。
但是制作量太大,持续的时间相对放射性半衰期来说又太短了。
也就是说,在突发放射性严重地区,可以投放这种胶囊。
用以解决即将到来的放射性危害。
但是面对那些把排放计划已经放到几十年以后的国家,这个办法就很不实用了。
还需要找到一个持久战的方法。
蔡仲园和付玉,以及所有的九所成员,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点。
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
蔡仲园和付玉又走到外面的一个小酒馆,买了几个小菜和两升啤酒。
边聊边喝着,回忆起小时候一起玩的往事,总也说不完。
天气很热,小酒馆里没有空调,只开着风扇给顾客扇风。
他俩把衬衣的扣子解开,让风吹得更爽快一些。
风扇的嗡嗡声伴随着他们的笑声,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啤酒的泡沫在杯口泛起,映照出他们眼中闪烁的坚定。
蔡仲园轻叹,“科研如人生,既要应对眼前的挑战,也要追寻长远的希望。”
付玉点头,“就像这风扇,虽不能彻底降温,却能在炎热中带来一丝凉意。”
他们相视而笑,心中明白,无论前路多艰,携手并肩便是最大的力量。
风扇的叶片旋转,带起一阵阵凉风,拂过他们微寒的脸庞。
就像阿秒激光的出现,让我们能捕捉电子的瞬间动态,找到持久战的方法也需要这样的突破。
阿秒激光是一种极短脉冲的激光。
“阿秒”是时间单位,1阿秒等于10的 -18次方米秒。
这种激光的特点是脉冲极短。
它的产生基于特殊的物理机制,例如通过高功率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经过复杂的非线性光学过程得到。
蔡仲园举起酒杯,“201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得160阿秒脉冲;2021年,西安光机所刷新到75阿秒。我们也要不断突破,找到更长效的解决方案。”
付玉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对,每一次进步都是积累,终将迎来质的飞跃。”
两人碰杯,誓言在心中回响。
过去了的2024年的挑战虽多,但他们铭记誓言,勇担重任。
正如试飞员马晓云面对极限时,将红灯闪烁视作能力肯定,他们也将科研中的每一次难题,视为突破的契机。
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严酷试飞,三四月的侧风模拟,都是对极限的挑战与超越。
他们坚信,只要不断积累,终将找到持久战的答案。
在这条科研征途上,他们深知每一次实验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失败都是对成功的铺垫。
蔡仲园突然定睛,看着正在飞转的电风扇若有所思。
忽然有了灵感,于是对着付玉眨了眨眼睛,抬手一指电风扇。
付玉感到一丝困惑,抬起头看了一会电风扇,凝神思索。
忽然心有灵犀一点通,脱口而出:“你是说,做一个大风扇,搅动……”
却见蔡仲园伸出一根手指放到嘴前:“嘘……”
二人连灌几大口,喝完了剩下的啤酒。
每人抓了一把剩下的小菜,一边放到嘴里嚼着一边走路,回到军科技部。
到了办公室之后,两人拿出纸笔画草图。
不约而同地画了个大烟筒,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巨大的风扇。
下面有进水口,只要大电扇转起来,底下的水就会往上蹿。
至于什么材质和直径多大等等细节,需要做实验才能决定。
草图逐渐完善,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蔡仲园低声说:“这不仅是搅动,更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
付玉点头,心中已开始构思实验步骤。
夜深了,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草图上的线条愈发清晰,仿佛那风扇已在眼前旋转。
他们深知,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信念的升华。
每一个细节的推敲,都凝聚着他们对科研的执着与热爱。
夜色渐深,窗外星光闪烁,仿佛在见证这场创新之旅的起点。窗外风声轻拂,办公室内却热度不减。
两人时而低语讨论,时而奋笔疾书,草图上的每一个标注都显得格外慎重。
时间悄然流逝,晨曦微露,草图终于完成,他们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期待与信心。
晨光透过窗帘洒进办公室,照亮了那张凝聚心血的草图。
两人眼中闪烁着疲惫却坚定的光芒,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他们将迎接无数次的实验与调试,但心中那份对科研的执着,让他们无惧任何挑战。
窗外鸟鸣清脆,仿佛在为他们的创新之旅加油鼓劲。
草图虽成,实验才启。
他们提出了几个方案,最后上级批准了,用3d打印技术建造混凝土大烟筒,性价比高还容易建造。
至于水下电机,专业的事情请专业人才来做。由上级找到国内最好的水下电机制造厂,打造不同功率的水下电机。
并事先打好了招呼,这些电机要用来转动海水,几十年不停地工作。
所以要在密封、防腐蚀等方面要做到最高水平,不惜一切代价。
水下大烟筒也找来最好的水下通道工程队伍,在他们选好的地点,按照不同直径做了几个试用。
一个月之后,三个不同直径的水下大烟筒已经打印成功。
专业水下安装人员,试装上不同功率的大风扇。
经过反复观察测量,终于选定了大烟筒的直径,还有大电扇的功率。
按照九所提出的建议,从中国十二海里的海洋国境线上开始,按照三层保护的设想,建立起一百多个搅动大烟筒。
第一层建立在十二海里沿线,五十个。
第二层建立在六海里的沿线,三十个。
最后在靠近大陆架最深处,建立的第三层搅动装置,二十个。
核电池接通之后,大烟筒把深海里的海水,缓缓搅上来,稀释上层海水。
每一个大烟筒旁,都架起了一个海上石油井架。
这些都是具有工作能力的井架。
没想到的是,有几个井架居然在安装过后,真的打出了石油。
也算是搂草打兔子,捎带着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