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器舷窗外。
不同种类的热带鱼,展现出各种鲜艳的颜色。
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颜色的鲜艳程度和种类之多,都令人叹为观止。
深潜器在南海西北陆坡1500米处悬停时,袁忠才的手心沁出冷汗。
不明年代沉船的轮廓在冷泉喷发的幽蓝光芒中若隐若现。
在海洋科学里,冷泉是从海底溢出的低温流体,其中包含甲烷等物质,对研究海底生态系统和地质活动有重要意义 。
船身上覆盖的藤壶正分泌着翡翠色黏液,与探测器扫描到的铀-238辐射场完美重合。
“这不可能。”陈雨的声音从耳麦传来,她正在母船实验室分析水样,“冷泉甲烷菌的代谢速率比理论值快300倍,它们在主动吞噬放射性物质。”
“发现不明潜艇!” 陈雨的声呐屏突然跳出红色警报,“坐标北纬 18°52',东经 112°17',正在向冷泉区高速逼近。”
蔡仲园立即接通南海舰队指挥部:“这里是 ‘探索二号 ',请求启动 ‘龙宫卫 ' 反潜系统。”
视频通话中,他看到舰队司令的背景是三亚基地的全息海图,墙上挂着 “蛟龙探海” 的书法横幅。
“已部署 093b 型核潜艇‘长征 18 号 '。” 司令的声音带着金属质感,“它们携带的‘海鹰 - 10' 反潜导弹能精准定位静音潜艇。”
他突然停顿,“但根据最新情报,目标潜艇搭载了脚盆鸡最新的‘苍龙改 ' 级 AIp 系统。”
袁忠才操控深潜器绕到沉船后方,发现脚盆鸡潜艇正释放仿生乌贼群。这些硅胶制成的软体机器人正喷吐着黑色墨汁,试图干扰声呐探测。
“这些墨汁含有纳米金属颗粒!” 林夏在实验室惊呼,“它们在冷泉甲烷菌的作用下,正在形成导电屏障。”
她的海藻卷发被静电吸在防护面罩上,“我们的探测器信号被屏蔽了!”
就在此时,海底突然传来低频震动。
林夏激动地敲击键盘:“抹香鲸群在发射定向声呐!” 她将声波图谱投射到屏幕,“它们的歌声频率与郑和宝船的导航密码完全一致。”
声呐屏上,脚盆鸡潜艇的轮廓突然变得模糊。
袁忠才发现,冷泉喷发的硫化物烟雾正与墨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荧光绿的泡沫云。
“这是甲烷菌与纳米金属的剧烈反应!” 陈雨惊呼,“泡沫云正在腐蚀潜艇外壳!”
脚盆鸡潜艇的机械臂突然穿透裂缝,试图抓取海底的什么物体。
袁忠才迅速启动应急推进器,将深潜器撞向冷泉喷口。
刹那间,整个海底被翡翠色光芒笼罩,甲烷菌与辐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形成了一道生物荧光屏障。
“探测到异常能量波动!” 舰队指挥官的声音带着震惊,“所有反潜设备待命,目标潜艇正在上浮!”
当脚盆鸡潜艇浮出海面时,迎接它的是南海舰队的 “海红旗- 9” 反潜导弹阵列。
055 型驱逐舰 “南昌舰” 的相控阵雷达锁定目标,直升机甲板上的直 - 20 反潜直升机已经启动引擎。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扩音器里传来威严的声音,“立即停止抵抗,接受登临检查!”
脚盆鸡潜艇的指挥舱内,艇长野村健二看着仪表盘上疯狂闪烁的警报灯,冷汗浸透了军装。
声呐兵报告:“推进器电子设备短路,螺旋桨被荧光海藻缠住!”
野村健二颤抖着按下发射按钮,试图释放鱼雷。
但鱼雷刚出发射管,就被荧光海马群包围。
这些生物的育儿袋里装满了辐射晶体,形成天然电磁屏蔽层。
“难道这是…… 龙王的诅咒?” 野村健二望着舷窗外流动的翡翠色光芒,突然想起祖祖辈辈流传的南海传说。
他颤抖着下达命令:“通知全体人员,准备弃艇投降。”
当中国海军陆战队登舰时,发现潜艇的反应堆舱里堆满了铅制核废料桶。
桶身上的 “龟出” 标志与冷泉区的核废料遗弃物的标志完美吻合。
……
南海科考继续进行。
当机械臂触碰沉船甲板时,海底突然传来低频震动。
声呐屏显示,数千头抹香鲸正从菲律宾海沟方向高速逼近,它们的前额发出的生物声波与沉船结构产生共振。
“它们在唱古老的航海歌!”林夏激动地敲击键盘,“这些抹香鲸的祖先曾为郑和船队领航!”
冷泉喷发突然加剧,黑色的硫化物烟雾中浮现出荧光鳗鱼的身影。
它们的皮肤下闪烁着类似集成电路的纹路,正将铀晶体转化为生物电能。
“这是活的核反应堆!”陈雨惊呼,“它们的基因中含有古代沉船木材的纤维素序列,还有冷战时期的核废料处理程序。”
冯守突然冲进指挥舱:“卫星云图显示,南海放射性物质浓度正在下降!”她将数据投射到屏幕,“冷泉生态系统的净化效率是现有技术的500倍,而抹香鲸群正在用声波加速这一过程。”
蔡仲园立即联系罗颖辉:“启动‘霓虹珊瑚'计划,我们需要构建生物防护屏障。”
视频中,罗颖辉的实验室里,基因编辑珊瑚正在模拟冷泉环境生长。
袁忠才操控深潜器穿过沉船残骸,发现瓷器碎片上的刻痕与抹香鲸的声呐频率完美对应。
当他触碰其中一块青花瓷时,冷泉喷发突然形成漩涡,将深潜器卷入海底裂缝。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裂缝中,探测器突然被某种力量吸住。
声呐屏显示,海底深处有座由荧光珊瑚构成的六边形矩阵,每块珊瑚都包裹着铅制核废料桶。
当深潜器靠近矩阵中心时,袁忠才发现那里悬浮着一颗巨大的翡翠色晶体,表面流转着雷电状光芒。
探测器的辐射剂量计突然归零,周围的海水温度骤降。
“这就是‘龙涎'。”林夏的声音充满敬畏,“它在吸收所有放射性物质,将其转化为稳定的铀酰硅酸盐晶体。”
当深潜器浮出海面时,科考队员们发现,整个南海西北陆坡的冷泉区都被荧光珊瑚覆盖,抹香鲸群在屏障外围歌唱。
夜幕降临时,“探索二号”甲板上摆满了冷泉区的发光生物。
“这些是我们在南海发现的‘龙涎 ' 晶体。” 陈雨将辐射检测报告递给蔡仲园,“它们在冷泉生态系统中自然形成,能中和所有放射性物质。”
林夏举着荧光砗磲拍照:“这种生物荧光蛋白能将辐射转化为电能。”
冯守用手抓起发光章鱼,触手卷来卷去却像翡翠雕刻而成。
翡翠色的荧光在月光下勾勒出龙鳞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