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目前病人各种身体指标还很弱。
几天来一直没有清醒的迹象。
经过几位专家的会诊,认为病人进入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无法判断什么时候能清醒过来。
医学上的规定:如果这个状态维持时间长度,等于或大于一个月,就可以确定病情。
说人话就是,她已经是个植物人了。
跟主治医师交流完了之后,他向各位医生护士表示了感谢。
护士把罗颖辉身上的衣物交给蔡仲园。
发现那部手机已经被撞散了架,也就无法打通电话。
自己坐在监护病房之外进行了一番思考。
既然已经没有了再治疗的需要。
只能后期慢慢进行身体恢复的话,就没必要再住医院的病房里。
最后决定,把罗颖辉接到自己的宿舍。
这样省得每天在这儿熬着。
经过和医院一番交涉,并征求了罗颖辉父母的同意。
军科技部领导知道了这件事,也同意他把女朋友接到军部宿舍来疗养。
他终于把罗颖辉用车拉回到自己的宿舍。
专门腾出一个房间,为她的身体恢复做好了一切准备。
请了一个保姆负责看护和平时的鼻饲等事项。
他的生活又基本回归正常。
他相信,罗颖辉一定能有好转。
即便是成了植物人,他也要努力想办法把她救治回到正常状态。
于是。
不再没日没夜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
白天上班,他按部就班地研究和思考治理沙漠的机械。
一下班就回到家里。
晚上回家,他就一边跟她聊天,一边给她按摩、翻身……
还找了很多关于植物人的资料,一份一份地细心进行研究。
虽然,目前罗颖辉只是一个植物人,但是她住在自己身边。
就能使自己很安心地做任何的事情。
组织好的科研小组,分工合作,一起研讨各种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
蔡仲园认为,要仿造出类似建筑工地上,给渣土覆盖的那层绿色防尘网。
这样就可以避免沙尘飞扬。
原先想设计出一个能编织这种网的机械,一边织网一边覆盖。
但是反复分析之后觉得不太现实。
至少原材料的运输,和配套供应车跟在旁边,运输量太大。
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建造一个编制防砂网的工厂。
编制好防砂网之后,卷起来运到沙漠。
再用机械把它覆盖到沙漠上,即可避免沙尘暴发生。
关于防砂网的原材料,可以选择稻草、麦秸、稗子草和各种棉麻植物纤维。
但是不能有人造纤维和尼龙等制品,因为他们不能降解。或者降解的时间很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他们科研组在这里驻扎了有几个月了。
科研小组的全组人员共六人。
蔡仲园为组长,还有一位是女副组长,材料工程师程玉欣。
维吾尔族青年阿卜力克木,女生物学家舒贝诺和另外两名男研究员。
“这是第7次失败记录。” 蔡仲园气恼得将实验数据,狠狠摔在临时搭建的帆布会议桌上。
风从沙漠边缘卷来,将全息投影的防沙网设计图吹得支离破碎。
“机械编织机在流动沙丘上根本无法稳定作业,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方案。”
组员阿卜力克木挠着被晒得发红的后颈:“蔡工,传统草方格固沙法已经沿用半个世纪,您非要搞什么机械化编织……”
他的维吾尔语口音在汉语里显得格外厚重。
“草方格?” 蔡仲园调出卫星影像。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黄色区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绿洲。
“去年我们埋设的芦苇方格,三个月就被流沙掩埋。更别提稻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层,反而成了沙尘暴的新沙源。”
年轻的材料工程师程玉欣举起手中的样本:“蔡队,这种复合纤维网的抗张强度确实达标,但成本……”
她指了指电子显微镜下闪烁的人造纤维结构,“尼龙成分占比 37%,完全降解需要 200 年。”
帐篷外突然传来驼铃声。
帕提古丽骑着双峰驼闯入营地,怀里抱着几捆泛着银光的植物:“蔡哥哥,我阿爸说用芨芨草编筐能装十袋麦子!”
深夜的实验室里,蔡仲园的白大褂上沾着草屑。
他将帕提古丽带来的芨芨草茎秆放入粉碎机,纤维断裂的脆响与视频通话的提示音交织。
“听说你在和维吾尔族小姑娘学编织?”
舒贝诺的影像出现在悬浮屏幕上,她身后的实验室里,培养皿中的荧光藻类正随着音乐节奏变换颜色。
“比起你的基因编辑藻,我这可是原始技术。”
蔡仲园将草纤维溶液倒入模具,“天然纤维的降解周期和固沙时效必须达到黄金分割比例,否则防沙网会变成新的污染源。”
视频里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舒贝诺的脸被应急灯染成血红色:“蔡少校,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喀什河作为实验基地吗?”
她的指尖划过基因图谱,“沙棘的根系能分泌一种特殊酶,或许能加速你那些草纤维的分解。”
蔡仲园盯着屏幕上的螺旋结构,突然意识到这正是他设计的防沙网经纬线交叉点的形状。
科考站的停机坪上,运输直升机带来了北京总部的评估小组。
为首的少将用军靴碾过蔡仲园新设计的防沙网样本:“三个月前你承诺的机械化固沙方案,现在却要改成工厂预制?”
“是的首长。” 蔡仲园展开3d打印的沙漠沙盘。
他说:“我们测算过,将编织工厂建在和田绿洲边缘,利用当地丰富的棉麻秸秆资源,每天可以生产 5000 平方米防沙网。”
他指着沙盘上移动的红色标记,“运输车队沿着塔里木河故道行进,配合无人机定位,三天就能覆盖整个实验区。”
评估组的专家突然冷笑:“听起来很完美,蔡工程师。但你考虑过沙暴中的静电效应吗?”
他将一把戈壁滩上的粗砂撒向沙盘,模拟的狂风中,粗砂像利刃般切割着防沙网模型。
少将蔑视地说:“急功近利和哗众取宠,你还是他年轻了。”
蔡仲园说:“我会做一份详细的报告,向科技部领导汇报的。”
少将哼了一声:“那我们就等着你的详细汇报吧。”
说完,带着一行人离开了。
帕提古丽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蔡哥哥,我阿爸说用骆驼毛和芦苇灰混合,可以让绳子不被雷劈!”
小女孩举着烧得焦黑的编织物,边缘还沾着未干的羊脂。
首片试验网在秋分日铺设。
蔡仲园站在沙丘顶端,看着无人机群将草纤维网片精准拼接。
舒贝诺突然出现在他身旁,手里握着基因改造的沙棘幼苗。
“你的防沙网需要生态支撑。” 她将幼苗植入网眼,“我培育的沙棘根系能分泌生物胶,和你的纤维网形成共生结构。”
蔡仲园还未来得及回应,警报声突然响起。
气象卫星显示,一场特强沙尘暴正从罗布泊方向袭来。
他拽着舒贝诺躲进防沙帆布篷,听着帆布壁外沙石撞击的轰鸣。
当沙尘暴平息时,晨光中的防沙网竟完好无损。
帕提古丽的骆驼群在网上漫步,蹄下的草纤维微微颤动,像在呼吸。
舒贝诺的沙棘幼苗已抽出新芽,根系分泌的黏液将网片与沙地紧紧粘合。
“看来我们创造了会呼吸的沙漠皮肤。”
编制的机械并不复杂,工厂很快就建成了。
蔡仲园看着远处的沙丘上。
有大型推土机把沙丘推平整,铺设防砂网的铺网机也试制完成。
各民族牧民正在用大型机械,把芨芨草编织新的网片越铺越远。
载重汽车把一大卷十米长的防砂网运到沙漠边缘。
铺网机的机械手把那卷防砂网自动安装好。
开动机械装置,前面用拖拉机拉着走,后面一张大网就铺出了绿色的地毯。
沙漠变绿洲的神话,就这么铺开了。
歌声随着沙枣花香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