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伯希,看见两个小孩在用两片镜片,看远处的教堂上的风标,他拿过来看了看,发现有把远处物体放大的作用,于是据此发明了望远镜。”
“望远镜是眼镜制造商发明的,真没想到。”蔡仲园心里大大吃了一惊,两个现实小故事,彻底推翻了他的疑虑。
“所以说,科学道路上不只是高学历的聪明人才能走。
正如马克思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明白吗?”
“我明白了,谢谢您王教授!”蔡仲园的声音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期待。
王教授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准备离开。
他的目光闪着期待的光芒:“还有一个多星期,你得抓紧时间准备,我等着你的精彩表现。”
蔡仲园看着邀请函,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就像拿着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门票。
他从椅子上弹起来,猛地向王教授鞠了一躬:“王教授,您放心,我保证不让您失望。”
王教授一走,图书室里又恢复了那种能听到灰尘跳舞的宁静。
蔡仲园心里的小剧场,已经开始上演即将到来的挑战。
他家里的卧室,就是他的工作室,一张伤痕累累的工作桌,霸占了整个房间的c位。
桌上乱七八糟地堆满了电子零件和工具,从二极管、磁棒到里兹线,再到螺丝刀、电烙铁,应有尽有,就像个小型电子市场。
墙上贴满了电路图和设计草图。
桌上的十几张资料和图纸。
纸张边缘卷得像老爷爷的胡子。
一看就知道被翻过无数次。
蔡仲园坐在桌前,手指在无线电波接收器上翻飞,这个小发明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研讨会准备的。
他对自己的小设备进行最后一次测试和调整。
眼睛紧盯着微安表,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记录着每一次尝试的结果。
就在这时,蔡仲园的父母走进了工作室。
父亲的声音温和而关切,像是在哄小孩:“仲园,你已经忙活好久了,要不要歇会儿?”
蔡仲园抬头咧嘴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说:“我这研究啊,就跟周末的懒觉一样,只有星期天才能享受。
别担心,爸妈,我这差不多了。”
他的声音里,疲惫就像熬夜看球赛的后遗症,但坚定却像他的黑眼圈,怎么都不肯退去。
妈妈轻轻地走到他身边,送上了一杯热茶,温柔地说:“你这孩子,努力钻研是好,但累了也该休息一会吧。
不管做什么也不能没完没了。
出去遛个弯,活动活动也耽误不了多少事……”
蔡仲园点了点头,心头一热,感觉到妈妈的温暖。
“爸妈,别担心,再有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了,你们先休息吧。”
他把父母都劝回卧室休息,又低下头紧紧地盯着仪表上的数据。
夜深了,工作室里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孤独。
但希望就像明亮的灯光,照亮他的梦想。
这个简陋的小木箱里安装着无线电波接收器,是即将在研讨会上展示的小发明。
蔡仲园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付玉那熟悉沉稳的声音。
他告诉付玉自己即将参加一个科学技术研讨会。
“哈哈!不错,不错!蔡仲园,你这是要成专家的节奏啊!”付玉的声音里带着调侃,但蔡仲园能听出那股子真诚的兴奋。
付玉是蔡仲园初中时的同桌。
两人是在河边光着屁股游泳长大的。
还一起捣鼓过矿石收音机、电子管和半导体收音机。
付玉的个头比他还高出几厘米,圆圆的脸庞总露出憨厚的笑容。
略胖的身材很有型,超高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是他的强项。
虽然付玉高中毕业后去了部队,但他们的友谊却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他们在电话里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这个小发明的每一个细节。
“蔡仲园,你那接收器灵敏度怎么样?既然设备简单,就要处处都更严格。”付玉的话语里带着充满关切,仿佛能从电话线里伸出手来,摸摸那个接收器。
蔡仲园的心中满是期待,他知道付玉的聪明才智不是盖的,任何建议都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还在调整,有时候信号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蔡仲园的语气里带着无奈,仿佛能听到接收器里不稳定的电流声。
付玉最后提出了一个建议:“你试试用里兹线做个网状天线,说不定能行。”
蔡仲园忽地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立刻行动起来。
他找来材料,动手做起了框架,不一会儿,一个网状天线就成型了。
把它接到接收器上,一试,信号竟然稳定了许多。
蔡仲园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接收器在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和测试后,终于稳定了下来。
蔡仲园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喜悦的信息告诉了付玉:“加上你说的天线,信号很稳定,试验成功了!”
“太好了,太好了!祝你成功!”付玉为老同学感到由衷地高兴。
紧接着,蔡仲园拨通了王教授的电话:“教授,我已经准备好了,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电话那头,王教授的声音也像个老朋友那么兴奋:“好小伙子,咱们明天见!”
蔡仲园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星空,心里盘算着明天的研讨会。
科学技术研讨会如期举行。
会议上几个老专家教授轮流上台。
他们的声音在蔡仲园耳边回荡。
但他的大脑却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
那些理论对他来说太过遥远,他只能看到他们嘴巴一张一合,却听不清具体的内容。
在一大群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中间,蔡仲园显得格外年轻。
他的黑发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与周围的白发形成鲜明对比。
研讨会接近尾声时,王教授站了起来,对主持人和大家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朋友,他有一项很新奇的发明,利用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蔡仲园瞬间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
那些老科学家们微笑着点头,仿佛在说,“来吧,小伙子,让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主持人微笑着把蔡仲园请到了讲台上。
她低下头在他耳边轻声地鼓励着,说:“不用紧张,谁都是从你这么年轻过来的,慢慢讲,不着急。”
蔡仲园点了点头,声音有些颤抖:“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