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小时在徐禁欢的眼中不是六小时,而是四分之一天。
匆匆时光不等人,皎皎白驹只待惜。
徐禁欢不愿意多浪费一分钟时间,现在在“命如纸薄”状态下,还可以去完成心声任务。
此刻司马家众人和吕布的心声碎片没有集齐,徐禁欢手中尚有关羽、关平、贾诩、高顺、诸葛诞等人物的心声玉佩。
其中关羽心声玉佩是需要32块碎片才能达成的,因此也最难完成。
“就他吧!困难越大回报越高!”
徐禁欢果断使用关羽的心声玉佩,瞬间进入【关羽心声】任务的特殊空间。
白光一闪徐禁欢来到刘备军的帅营,他脑子中涌入了一段不属于他的记忆。
记忆中,诸葛亮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站在刘备帅座旁边。
“赵子龙听令!”
“末将在!”赵云从席位站起,走到诸葛亮面前。
“你领一军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埋伏,不可杀曹操。”诸葛亮拿起一支令箭交给赵云。
“遵命!”赵云接过令箭走出营帐。
“张翼德听令!”
“俺在!”张飞从席位站起,走到诸葛亮面前。
“你领一军在南彝陵葫芦口埋伏,切记不可杀曹操。”
“为何?”张飞一脸疑问。
“依计军师之计而行便可。”刘备说道。
“好!俺去!”张飞接过诸葛亮手中令箭,离开营帐。
徐禁欢很快反应过来,这段记忆来自关羽,现在自己正附身在关公身上。
依靠他对《三国演义》的熟悉,推断出这波剧情是赤壁之战,目前周瑜即将火烧赤壁,蜀军正在部署如何捡漏。
眼见赵云和张飞已各自领命而去,徐禁欢毅然起身,走到诸葛亮面前,拱手郑重道:“军师,请让我去扼守华容道。”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将……将军何以知道要派你去华容道?”
徐禁欢自信地笑答:“此战曹操必败无疑,他逃亡时定会经过彝陵。”
“彝陵有两条路径可选,一条宽广大路,一条是狭窄的华容道。将军为何偏偏选择小道设伏?”诸葛亮追问。
“曹操性格多疑,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我只需在小道上多燃烽烟,他必然会中计踏入陷阱!”徐禁欢解释。
“二弟,你真是智勇双全啊!”刘备由衷地称赞。
这些话本是诸葛亮准备交代给关羽的计策,没想到却被附身关羽的徐禁欢提前说了出来。
诸葛亮惊愕之余,也对关羽的智谋刮目相看,觉得他不但勇猛善战,更有军师之才。
然而,诸葛亮却摇头道:“此事他人皆可,唯独将军你不可前往。”
“军师是担心我会因义气而放走曹操吗?”徐禁欢直截了当地问。
“正是如此。将军若执意要去,必须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正色道。
“好!”徐禁欢心中笃定,他并非真正的关羽,不会因私情误了大事,于是毫不犹豫地在军令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考虑到曹操逃至华容道时,身边可能还有张辽、许褚等猛将护卫,诸葛亮决定让关平随行,并调拨一千精锐兵马,与徐禁欢一同前往华容道设伏。
来到华容道,徐禁欢让众人去山上安营扎寨,到了饭点就劈柴做饭,不必躲躲藏藏。
“父亲,我们如此高调就不怕惊吓到曹贼吗?”关平问道。
“你就等着看好戏吧!”徐禁欢说道。
果不出一日一哨兵前来报告称有魏军进入了华容道。
没多久只听一人笑声响彻山林。
又听另一人问:“丞相前次大笑引出了赵云,后来再笑引出了关羽,何故又发笑?”
“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是吗?亏你还笑得出来!”
徐禁欢骑马慢慢走出山林,来到曹操面前,见曹操的样子已经狼狈不堪,后面跟随的百来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曹军望见关羽如龙般横亘前路,心中恐惧如寒冰封顶,几欲弃械投降,共赴黄泉。
然而,曹操这奸雄之首,面对判断之失,非但未露自责之色,反振臂高呼,激励麾下:“前方必有援军相接,吾等唯有奋勇一搏,方可破此危局!”
许褚面露难色,沉声道:“关羽之勇,吾等不惧,然战马力竭,实难再战。”
程昱则缓缓言道:“关羽此人,傲骨铮铮,对上不屈,对下不欺,恩怨分明,信义昭彰。丞相昔日待其不薄,若诚心恳求,关云长必不会为难于我等。”
“也只能这样了!”曹操闻言,苦笑一声,纵马至徐禁欢面前,强作欢颜:“将军,久违了!”
徐禁欢上次见到曹操的时候,感觉他确实不愧为一代奸雄,既有奸诈的本性,也有些英雄的气概,让人感觉此人靠谱。
徐禁欢初见曹操时,尚觉其奸雄本色与英雄气概并存,令人信服。
而今,却只见曹操如一可怜老者,白发凌乱,面容憔悴,双眼布满血丝,脸上伤痕累累,却仍强颜欢笑,令人不禁感叹岁月无情。
“我等这一天已久,未料你竟沦落到如此境地!”徐禁欢叹道。
“曹某兵败至此,无路可逃,望将军念及旧情,放我等一马。”曹操重提往事,欲借旧情以求生机。
然徐禁欢非关羽,曹操之言,他如耳旁风过,只冷眼旁观曹军,见其七零八落,状如难民,心中暗自嗟叹。
初入“三国幻界”元宇宙时,徐禁欢曾立志成为乱世英雄,然那只是口号与梦想。
历经巨鹿、樊城、垓下之战,他心中的英雄之种,已受热血浇灌,霸王之气洗礼,开始生根发芽,与英雄好汉的情感共鸣日深。
“恃强凌弱,绝非我英雄之路!”徐禁欢心中暗誓。
此刻,徐禁欢已感受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信念,胸中英雄气激荡,一挥手,命士兵让开道路。
“他丫的,趁我未改主意,你们速速离去!”徐禁欢冷声道。
曹操见状,生怕关羽反悔,立即率领众将冲了过去。
“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此言果然是为关羽等三国好节而作。”徐禁欢低声感慨。
关平此时上前高呼:“父亲,军令状之事,切勿忘怀!”
这一声高呼,吓得曹操不敢再行,只得带领曹军众将下马,哭拜于地。
张辽纵马而至苦叫道:“云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