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分,万籁俱寂,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了一片宁静之中。但是,在童瑶那小小的房间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见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弥漫于空气之中。
其中一股气息温暖如春,散发着浓郁的至阳之力,宛如一轮春天的暖阳;而另一股气息则寒冷彻骨,奇寒无比,恰似来自九幽深渊的寒霜。若单纯从温度上来比较,这两股气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奇寒之气所蕴含的冷意远远超过了至阳之气。可以说,奇寒之气已然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而至阳之气相较之下显得颇为平凡无奇。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尽管两者在温度上相差悬殊,但它们似乎处于同一个层次,相互之间竟呈现出一种奇妙的相生相克关系。那看似温和、并不炽热的至阳之气,犹如四两拨千斤般巧妙地化解着至寒之气的凛冽寒意,并与之逐渐交融。
这种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缓慢而稳定地进行着。渐渐地,至寒之气依然保持着其奇寒的特性,但不知为何,童瑶和李忘川二人竟然都渐渐适应了这种寒冷,并未感到过多不适。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忘川与童瑶依旧全神贯注地持续着修炼。经过这几日的刻苦修行,他们不仅掌握了纳气之法的要领,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当自主修炼遭遇瓶颈之时,所获得的收益往往是最为丰厚的。相反,如果一味地持续常规修炼,效果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而今天的修炼就是因为李忘川敏锐地察觉到自己似乎已经触摸到了瓶颈的边缘,因此童瑶自然不会决绝的配合着李忘川再次进行纳气修炼。令李忘川意想不到的是,纳气之法修炼所带来的收获竟然丝毫不逊色于童瑶。再加上他对形兽术的独特领悟以及不断变化运用,如今他体内的灵力变得越发精纯和磅礴起来,仿佛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在经脉之中。
房间内充斥着两股特殊的气息,而慢慢的至寒之气竟然仿佛变为了附属一般,全部迁就着温暖的至阳之气的牵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寒之气竟渐渐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像之前那般咄咄逼人,而是缓缓地、悄然地向至阳之气靠拢,仿佛被至阳之气所吸引,如同臣服的臣民一般,开始围绕着至阳之气旋转、流动。至阳之气也开始主动且温柔的牵引着至寒之气,引导着它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运转,两者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在这两股气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奇妙变化中,李忘川的身体四周也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异象。只见他周身原本无形无质的气流,开始逐渐显现出实体般的轮廓。此前,当108道气流出现时,它们如同虚无缥缈的幻影,透明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即便是在形兽术的修炼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组合与简化,最终凝聚成64道气流时,它们依然保持着那种近乎透明的状态,只是李忘川凭借自己敏锐的感知,能够清晰地察觉到它们在自己身体周围的流转与运转。
但今日,在至寒之气所蕴含的精纯灵力的滋养与供给下,这64道气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不再只是单纯的透明气流,而是开始逐渐有了颜色。那颜色是一种纯净而璀璨的银色,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所散发出的光芒,又似银色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这银色并非是简单的色彩附着,而是由于气流中充斥着浓郁至极的灵力,这些灵力在气流的运转过程中,相互摩擦、相互碰撞,激发出耀眼的银光,使得整个气流都仿佛被银色的光辉所笼罩,如同64道出现在体外的经脉一般,清晰可见,却又神秘莫测。
这64道银色气流在李忘川的身体周围缓缓流动、旋转,它们按照一种玄妙而有序的轨迹运转着,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却又互不干扰。
灵力通过这些气流,如同奔腾的江河,疯狂地涌入李忘川的体内,为他的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这些灵力在李忘川的经脉中奔涌,在他的丹田中汇聚,滋养着他的身体,强化着他的修为,让他整个人都仿佛被一层银色的光晕所包围,散发着强大的气息。
与此同时,童瑶也感受到了这股神奇的变化。她体内的寒髓,原本如同脱缰的野马般,在她的经脉中肆意奔腾,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尽管纳气之法已经让其达到她可以承受的范围,但是其实偶尔修炼中还是会因为寒髓涌动出现宛如失控般的痛苦。
但是此刻,在至阳之气与至寒之气相互交融、相互调和的奇妙氛围中,寒髓竟然变得异常安静,不再像往常那样汹涌澎湃。它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安抚,沉寂下来,静静地蛰伏在童瑶的体内,终于变成了一个乖宝宝。
没有了寒髓的不断涌动所带来的刺激与痛苦,童瑶的身体顿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舒适。她仿佛终于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解脱出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放松,一股浓浓的疲惫感瞬间袭来,让她只想好好地休息一番,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安宁。
下一瞬,李忘川就感觉到体内的灵力宛如决堤一般的冲向四肢百骸,原本坚固的堤坝终于被灵力冲刷后坍塌并消融,而随即整个身体终于感受到了无比的放松。他知道自己在这一刻突破了,是真正的突破,不是形兽术,不是纳气之法,而是真正的境界突破。
进入筑基初期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人的修炼速度竟然会恐怖如斯,而李忘川就这样做到了,他竟然突破到了筑基中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