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文虽然年轻,也知道太爷爷私藏枪支是多大的罪,要让人知道,他就是个死。
可太爷爷为了他的安全,毫不犹豫的就拿出来了,这让刘福父子怎能不感动?
刘耀文说:“我知道了,爹。”
刘福嘱咐完儿子就让他走了,毕竟明天他还得早起维持秩序,晚上还要巡半宿的啰,也挺累的。
第二天,刘耀文没把枪带出去显呗,还不到时候,他得关键时刻拿出来,才能突显重要性。
三天一晃而过,村里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轨。经过了三天,乡亲们也知道了,饭菜是每家都有,根本就不可能有吃不上的,也就是最后打的饭,不那么热糊了,有时候盛到最后,剩那么口汤水,也许还会给你盛上,所以乡亲们也就不再往前挤了,能自觉排队了。
这下护卫队的人也轻松下来了,也不用所有人都在场,晚上巡逻的队员就可以不到场了。
老太爷去镇上的头一天晚上,三个人聚在了刘福家里,太爷爷和老太爷两个人互相还是得避嫌的,要是让人看到,影响不好,毕竟心里明白是一回事儿,被人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老太爷在刘福和太爷爷指导下把‘吃大锅饭’的所有计划,和实施方案,还有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怎么解决的,就连犯的错误都写得清清楚楚的。
最后还着重的强调了一下护卫队的作用和重要性,也申请了一下能不能支援一下些武器弹药和教官,毕竟队员都是新手,如果遇到危险容易有折损,这么好的青年,还没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就折损了,这是一笔损失,而且年纪轻轻的也是很可惜的。
老太爷去镇里,过程就不细说了,反正那个陈科长激动得都拍桌子了因为老太爷交给他的材料,除了粮食的来源,这妥妥的就是合作社的简易版。
上面多少人聚在一起才想出来的确实可行的模式,可在这不起眼的个小山沟里却有着这样的人才,虽然不是青年先进分子,但是人才是不分年龄的,更何况老太爷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值得培养。
当即,把自己手里的先进名额给了老太爷一个,等他上报以后,经过组织考察通过了之后,入tuan入dang指日可待。
至于给村里配个教官,他无权指派,不过他可以和镇上的正式民兵申请一下,看他们能不能给协调一下。至于武器弹药,应该问题不大,因为战后武器流落在外的还是很多的。
陈科长对自己看重的人,还是很上心的,三天后就来了通知,民兵那边给的反馈是。去给别人训练,没有先例,他们没有同意,不过可以去一个人和他们一起训练,不过口粮得自己带,他们民兵那没有多余的粮食。
老太爷当然同意,那个传信的人走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里面是两袋子烟叶。用老太爷的话说,自己家种的,不能吃,也卖不了钱,让他留一部分,给陈科长带一些,因为他看到陈科长也抽烟,看看自己家的能不能抽得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