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爷最终也没给太爷爷把墙垒上,还是大太爷和刘福一起动手帮他垒起来的。
垒墙的太爷爷也想上前帮忙,却被二人赶走了,什么体格呀?还往这凑?不只他被赶走了,其他要过来帮忙的小辈儿也被赶走。
没办法,太爷爷给他们当起了‘茶水丫鬟’,伺候他们喝水。这两人还挺受用,他们也享受起了太爷爷伺候他们了。
大太爷喝着太爷爷端来的水,有些得瑟的对刘福说:“哎呀,我有生之年还能喝上阿清亲手给我端来的水,真是荣兴呀。”
刘福却没有附和他和他一起调侃太爷爷,还不住的给他使眼色,让他往后看。大太爷赶紧回头,就看到祖奶奶站在门口,满脸不善的看着他,赶紧说:“阿清呀,这太阳太大了,一会儿晒到了,你快上阴凉儿地儿待着,这还用你来端水,你放在那,大哥渴了自己喝。”
太爷爷对他挑衅的一笑把水当到一边的石头上说:“好,大哥,水我放那儿了,渴了自己喝。”
然后讨好卖乖的对祖奶奶一笑,到阴凉儿地儿待着了。祖奶奶这才满意的离开去干别的了。
大太爷无奈的看着刘福苦笑一声,这连说都不让说了,还是干活吧。
说是垒墙,可也就是把老太爷踹出来的豁口垒上就行,石头和土都是现成的,两人一会儿就给垒好了。
刘福很忙,他儿子快结婚了,家里有一大堆事儿呢,所以垒完墙就走了。
太爷爷这两天很闲,中秋节加上放秋假(农忙时候放的假,一般放七到十天),他给孩子们放了十天的假。
大太爷和老太爷一起坐在阴凉处乘凉。
大太爷看着手里的不停晃动水面,听不出话里的情绪:“阿清,我想回来了。”
太爷爷疑惑的问:“为什么?”
大太爷没有说具体的原因,只是说:“我觉得我该回来了。”
太爷爷没有说话,他能理解大太爷的心情。
太爷爷有些顾虑的说:“那大嫂和孩子们怎么办?”
大太爷说:“这些都不用操心,老大在厂子里上班,这几年也和厂子里的一个女孩子好上了,等过段时间就商量一下办婚礼,大姑娘也出嫁了,至于老小儿,今年也十六了,等中学毕业,也可以进厂了。”
“我回去和你嫂子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年前就回来。”
太爷爷不赞成大太爷的决定,斟酌了一下用词劝道:“我觉得你的决定有些草率了,首先你们全家都已经落户到镇上了,你们要想把户籍迁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你们不迁户,放弃一切,直接回来,那边的福利你们得不到,村里也不会给你们分地的,你们俩边得不到好处,以后就没有靠。”
“再者,现在的政策变得快的很,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好,这也是当年把你们分走的意义。”
大太爷听到这一句,捏着茶杯的手紧了紧,原来他被村里除名也是这个弟弟的手笔呀,真想摁着他打一顿。
太爷爷也没意识到自己无意间说漏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