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找太爷爷来的主要目的还是商量这钱怎么出。太爷爷先问刘福村里的账上还剩多少钱?
村里的账就是公账,大部分来源就是村里的集体土地卖粮这部分地所得,还有就是村里一起打的山货(野兽),还有一些政府补贴,还有卖一些树等等。
刘福说:“这半年来,我们多次去外面购买粮食,花去了大半,再加上挖井,所用的工具钱,账上没有多少钱了,还剩下二百多块。”
大家一听这着实不多,还要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太爷爷说:“这样吧,这笔钱呢,村里出三分之一,乡亲们出三分之二,是按户分还是按人口分,咱们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村长说:“就这么办吧,你们几个组长回去开个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看他们愿意怎么分摊。”
几人相互看了看都回去了。太爷爷也和刘福老太爷一起回家去了。
村长看着这三兄弟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最终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这三个人,一个教书,掌握着孩子们的未来,一个掌控着村里的钱袋子,六个组长有两个是他的们的人,不出变故,他退下来之后,村里就由这哥几个说了算了。回头又看看自家儿子,真是没法比。
这让他回想起当年。当年他父亲退下来之后,他是当不上村长的,还是祖爷爷让给他的,现在他也要退下来了,还会不会有人让给他儿子当。
最后大家商量后决定按照田地多少来出钱,毕竟谁家地多,雨水需求的越多。
求雨也是有诸多讲究的,我这不是灵异文就简单的讲一下过程就好,不必在意请神的具体方法。
清晨,在‘老爷’庙门口,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和庙主一起,在神相前摆上贡品,上香完成后,选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把神相抬出来,放到轿子上,有条件的就四个人抬,没有条件的就两个人抬。
求雨的队伍构成其实并不复杂,最前面是领路人,他们熟悉路线,能够带领大家顺利到达求雨的地点。而在队伍的最前方,则是一位领头人,他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祈祷。
在领头人身后,紧跟着的是一支锣鼓队。这支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有负责打锣的,有负责打镲的,还有吹唢呐和敲鼓的。特别要提到的是敲鼓的部分,需要有三个人共同协作完成。其中两人负责抬起鼓,而另一个人则负责敲击鼓面,发出有力的节奏。
由于当时村里的道路多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给鼓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这两个抬鼓的人需要格外小心,确保鼓在行进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
在锣鼓队的后面,便是其他一同前来求雨的人们。他们心怀虔诚,默默地跟随着队伍,期待着这场求雨仪式能够带来甘霖,滋润干涸的土地。雨的人,谁去都可以没什么限制。不过求雨对于吃饭有严格要求,那就是吃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