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冬天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太爷爷他们砍了明年足够一年烧的柴火,等到大雪封山,人们就尽量不上山了,一放面是下雪了山里不好走,还因为大雪封山,许多动物们也找不到吃的东西了,不安全。那些大型吃肉的动物,饿急了还会下山去村里吃牲口,有的还伤人。所以这个时候不是要饿死了是不会有人铤而走险上山的。
一进腊月,过年的气氛便渐渐浓郁起来。
村头的老柳树在寒风中矗立,树下早早围聚了一群孩子,盼望着家中大人能早日准备好年货。大人们则忙碌不停,女人们凑在一块儿,在昏暗但暖烘烘的屋内,一针一线地为家人赶制新衣,纳鞋底的“笃笃”声,仿佛是新年的前奏。
太爷爷学校里过了腊月二十就开始放假了。大太爷一家写信回来说今年会带着全家回来过年,但是要等过了小年之后,没说具体哪一天,这就苦了老太爷了,一过小年就被祖爷爷天天赶去车站接大哥。
怎么不让太爷爷去?太爷爷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做——帮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
那时候没有卖春联的,都是卖年画和门神,春联都是请人写的。以前谁也不敢请太爷爷写春联,但是现在太爷爷当了老师,有人就大着胆子找他帮忙写春联,太爷爷很痛快地帮忙了,没收钱也不会收钱,家里一直记得落难时全村的帮衬。
等这人走后,一传十十传百,全村的人都拿来红纸,让太爷爷帮忙写春联。一时间家里都是来写春联的人,写都写不完。太爷爷让他们把红纸留下,用纸条写上名字区分是谁家里,免得弄混了。上午来的的尽量今天写完,下午来的就只能第二天再来拿。乡亲们不好意思白写,有的拿几把干果或是几个水果,太爷爷也就收了。直到腊月二十八还在给乡亲们写春联。
腊月二十五老太爷才接到大太爷一家。有一年多没见几个孙子孙女了,老太太开心的不得了。太奶奶早早的就把屋子给收拾出来了,大人一间,家里所有的孩子进行了统一分配,男孩一间女孩儿一间。祖爷爷也当即表示明天就杀猪。大太爷也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了礼物,刘福家也有。
第二天,男人们扛着扁担去河边挑来一担担清冽的水,将家中水缸蓄满。杀猪的场景总是热闹非凡,邻里们纷纷前来帮忙,猪肉的香味瞬间弥漫整个村子。
到了除夕,红红的春联早已贴上,透着喜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却满是幸福的年夜饭。桌上有自家腌制的咸菜、难得的炖猪肉,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饭后,长辈们会给小辈发压岁钱,几分钱的硬币在孩子手中捂得温热。
夜晚,鞭炮声断断续续响起,孩子们捂着耳朵又兴奋地张望着。没有绚丽的烟花,可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是最美的乐章。大人们聚在一起聊聊过去一年的收成,憧憬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一家人在土炕上,伴着窗外的寒意和屋内的温暖,沉沉睡去,梦里都是新年的新衣、糖果,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