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唯一没猜对的就是杨山对于芯片工厂的执念远远高于云扬电器,这是他绝不会轻易放弃的,即便暂缓研发都不行。
跟在包老头身后,杨山终于见到了香江70-80年代的传奇人物。
沈弼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相比包老头那种豪爽海派的性格,他反而是有股儒雅范儿。
“杨先生果然年轻有为啊!一次叫价抬高1500万,直接就让长江实业的李先生打消了念头。”初一见面,沈弼说话并不友好,显得有些阴阳怪气。
“我欠李福兆先生一个人情,这次的事情只是受人之托,帮忙撑撑场子。”
沈弼微微点点头,他有一时也判断不出这话的真假,“我听贵公司的陈经理说,你们没有继续开发华人行的打算?”
这就是汇丰强势的地方,他本来只是给华人行提供贷款的银行,现在却理所当然的参与到华人行的经营当中,问题是所有人都认可汇丰的做法,杨山对此也不想胳膊拧大腿。
“目前确实没有。拿下华人行本身就是个意外,越同的重心始终在工厂这边。”
“那以后呢?”
“以后?”杨山默默算了一下,“重建华人行工程巨大,我觉得至少要投资3亿港币。即使我的工厂一切顺利,我也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资金放到地产上。所以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大动作。”
沈弼轻笑一下,扭头问包老头,“包先生是否有兴趣参一股?”
“我就不和年轻人抢饭吃了。”包老头晃了晃手里的雪茄,他的话其实是在向着杨山。
“杨先生,能否让李家成先生参与进来与我们一起开发华人行项目?他在地产上经营多年,我保证合作后大家都会拿到超额的收益。”沈弼看来还是想让李超人来做这件事。
杨山听到这个建议就是一皱眉,心说你早干嘛去了,既然真想让他参与,那之前就去竞价啊。现在肉都到我嘴里了,凭啥让出去。
不过转念一想,汇丰应该不是为李超人撑场子,他就是觉得华人行是个优质标的,想参一股,也就是想把那5000多万的贷款债务转成华人行的股份。
话说回来,李超人不是必选项。
好吧,那就进来呗,有这尊如来在背后站着,还能省不少事。,杨山咬咬牙,干脆也在地产上玩一把。
“沈弼先生,我不太习惯由别人来主导我的事情,即便那样能赚到很多钱。这样吧,在华人行项目上,我可以让出一部分股份。最迟两年,我会启动重建项目,一切事务都由我们主持。到时候合作成立一家地产公司开发华人行,你我四六分股,重建所需投资各自补足份额如何?”
汇丰作为一家银行,是不会参与具体项目的,所以即使让出一些份额,杨山也能拿到主导权。
“很有魄力,不过你如何保证两年后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呢?”沈弼没想到杨山这么大方,居然愿意让出股份来,要知道以目前两家投入到华人行的钱来说,杨山的份额高达77%。
杨山从身边的公文包中拿出两个貌不惊人的小盒子,分别递给二人。“当然是依靠我现在的工厂。我给两位先生带来份小礼物,是我的厂子最新生产出来的一件产品。”
盒子里最新制作出来的数字式电子表,不过只是样品,还没投入量产。
目前生产出来的款式一共有三种,基本款、运动款和商务款。
外观是前两天才定下的,都是杨山抄他记忆里的样子,基本款就是他小时候看到的西铁城的一款,运动款则有很明显的G-ShocK的影子。
为了方便二人迅速上手,杨山还在旁边指导了一番。
包老头对手表没多大兴趣,他只是当成了玩具按着表侧的设置按钮。
但是沈弼不一样,他有收藏名表的爱好,虽然电子表不是他的偏好,但也大概知道些。
1972年第一款数字式电子表出现的时候,价格要两千美元。之后价格虽然迅速下降,但依然无法做到与机械表同档。
现在嘛,价格还是在100多美元。
“做的不错,挺轻薄的,还能显示日期和星期。”沈弼顺手戴在了手腕上试了试。
“是的,加入了万年历系统。”杨山在胡吹。
为了减少芯片的晶体管数量,表里是没有计年的,每一年都默认365天,星期与具体日期也不会做关联。
“居然还有秒表功能!”
“是的,不过功能不太强,只能精确到秒。”这个功能是主管芯片电路设计的兹维?格林法斯想出来的,杨山纠结了一番后同意了。
包老头调了半天表也没调到合适的时间,“杨山,帮我调调表,我的眼睛有点花。”
“哦,您可以按下这里。”杨山赶紧上前帮忙,“这样就能看清了,每按一下亮5秒。如果不常按的话,这款表可以一年不换电池。”
是的,这款表还加入了一枚LEd灯,黄不拉几的光源,亮度不大,不过足够把Lcd显示面板照亮了。
5秒是杨山定下的,现在的银锌电池容量很低,频繁点亮LEd灯,一个月可能就没电了。
“嗯,不错。比我之前见到1个月就换电池的好。”包老头收好礼物,“多谢杨生,我拿回去给我外孙玩。”
沈弼也把带钢链的商务款放回盒子里,“东西不错,只是想靠这几款腕表就赚到盖楼的钱还不太容易,你打算卖多少钱?”
杨山卖了个关子,伸出两根手指。
“200美元?贵了点,不过功能性不错,外观也可以一看,应该有市场。”沈弼好像记得一年前美国货差不多就是这个价。
“是200港币。”
“哦?”沈弼再次拿起电子表,这个价格让他感到意外,因为这已经进入普通机械手表的价格区间。
嗯,尖沙咀街头的几十块钱地摊货不算,那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
“卖这么低你能赚到多少钱?”
“至少不会亏。”杨山显得信心十足,其实他也不确定赚多少,成本核算与产量有很大关系。
沈弼盯着眼前的电子表,如果价格下探到200价位,那就说明电子表不再是发烧爱好者的收藏品,而是正式加入了主流手表市场的竞争行列,需求会呈几何级数的放大,就如同刚刚出现不久的石英表那样。
而且他也大概知道电子产品产量的扩张速度,一旦需求上去了,生产这种东西很可能比印书还要快。
“礼物很好,我收下了。”沈弼缓缓的盖上了盒盖,“就按你说的,两年后启动华人行的重建工程。到时候我希望能看到一张崭新的宏伟蓝图。”
“我会找最好的设计师,让这栋大楼成为中环的新地标。”杨山刚说完,就感觉这话有点大,所以又补充了一句,“至少是之一。”
中环目前的地标是怡和置地的总部大楼,有三十多层。华人行的地块有点小,无法盖得那么高。
不过只要肯花钱,一定能在容积率的苛刻要求下,实现可用面积的最大化,反正中环会越来越繁华,把写字楼造的越高级,就能赚到越多的钱。
等杨山离开后,包老头晃动了一下手里装着玩具的盒子,“这么个小东西能赚出一栋大楼来?”
“我觉得不能。不过他敢花几个亿引进芯片生产线,这份魄力在香江不多见。”
“那么这么说你是看好他能拿回来被截在带英的那笔钱了?”
“不好说,就看他的本事了。我原以为他这次来会请咱们帮忙斡旋,没想到他一个字都没提。”
包老头笑着摇摇头,心说你沈老板的人情可不是那么好还的,杨山是担心这个人情还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