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录音机的产线建设和试生产进度比杨山原本估计的要快一些,到了3月底,生产运营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试制出的产品也有几百台了。
这一次在营销方面,杨山想做出一些改变,之前自己实力太弱,彩虹收音机的销售纯粹依靠几家大的代理商,厂家在终端市场上的话语权几乎为零。
现在新品一上市,就会立刻面临其他厂商的正面竞争。于是杨山就想着组建一个营销团队,把触手伸到底层商家去,即使对销售没有直接帮助,能够反馈市场变化信息也是一种进步。
正好张杰阳把他的同学赵怡宗介绍了过来。
其实这个人杨山之前也见过,曾经上过他的公开课,中大经济学专业毕业。
赵怡宗毕业后在一家电器行当助理,主要负责的就是家用电器的销售业务。
杨山交给他的任务就是建立香江本地和弯弯的销售网络,一方面是推销产品,另一方面要把市场上的信息、尤其是竞争友商的动作及时反馈回来。
至于怎么做,杨山不管,他可以自由发挥。
赵怡宗非常干练,拉上几个人带着一些样品就出去走街串巷,与商家博弈去了。
这边杨山也告诉了娄老二,弯弯的市场代理权收回,东南亚其他地区依前例。
对此娄世孝也没多说什么。随着通讯业和航空业的发展,信息传送和人员往来非常便利,大代理商模式正在没落,杨山动手算晚的了。
安排完赵怡宗的事情,杨山特意邀请全世界各地的代理商们来香江,拉拉关系,旅游一番,顺便介绍一下新产品。
这次杨山没有通过德森公司间接联系渠道商,他想与他们直接接触,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世界各地分销商的运行模式以及各地的录音机市场环境。
如今的录音机市场基本上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厂家多如牛毛,款式也是混乱庞杂。
像索尼、三洋、飞利浦等大厂为了挖掘尽可能多的利润,都是采用机海战术,功能相近的机器有N多款,经常搞得代理商都晕头转向。
而杨山从设计之初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他没有太多的实力去开发多款产品。只能是瞄准销量最高的细分市场设计出两台水桶机。
主力产品就是那台难产的双卡双音箱(喇叭)录音机,杨山把现在手里能够用得上的技术全都放在了这台机器上,比如收音机功能,比如录制电台广播内容的功能,内置的音效均衡器也调试好装了上去。在硬件配置上,除了两侧的音箱,他还加上了两个重低音小音箱。
双声道技术没有用在这台机器上,主要是双声道的前提是要制作出支持双声道的磁头,还要有双声道的盒带。前者云扬电器目前还制作不出来,后者的市场普及度没有那么高,所以杨山很干脆的放弃了这一小众的细分市场。
次级产品剔除了一个卡槽,也减掉了录音的功能。
这两台机器的外观非常类似,通体采用黑色调,结构框架使用铝合金,金属外表面经过亮黑色拉丝工艺处理,包裹外壳用的是AbS黑色亚光材料,音箱外罩也是亮黑色金属网格,喇叭内衬更是熏黑涂装,总之给人的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五彩斑斓的黑。
与之前的彩虹收音机视觉感官一脉相承,精致、时尚、科技感和一体性十足。
同市面上同档次的、体现技术复杂性像是积木拼接出的产品完全不同。
是的,杨山把外观改了,虽然结构和外型上没多做调整,但是整体视觉效果完全变了。因为加西亚特意请德森公司做了一次面对消费者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些人对于略显前卫风格的科技产品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反而更有购买欲望。
录音机产品价格昂贵,杨山的主要目标人群就在欧美,所以他从善如流,亲自操刀把他印象中的21世纪出品的录音机外观细节抄了出来。如果不是铝合金工艺还不成熟,他都想整个机器都用金属包裹。
加西亚为此得意洋洋,第一时间把新样品的外观发回了总部,据说反响还不错。
为了让这台机器的放音质量有直观地感受,杨山再一次炒冷饭,把他的那几首老歌拿了出来,又凑了一些交响曲、钢琴曲、摇滚乐等不同类型的曲子,灌录了一张试音带,随录音机附赠。
嗯,丁芸制作的那首《VIctoRY》也在列,虽然几经调整后与原版的播放效果依然有差距,但杨山觉得已经能拿的上台面了。
游玩几天之后,杨山请代理商参观了一天的工厂,展示一下自己的研发实力和先进的产线。又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亲自上场详细讲解了一番这台收音机的功能和卖点。杨山在这些内行面前也不怕露怯,有什么说什么,只要能让他们认为这台机器能帮他们赚到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直到晚宴结束后,杨山才把真正的成品拿到众人面前,他也没刻意找地方,就在酒店的一个会议间里试听。
当把音效档位调整成重低音播放《VIctoRY》的时候,几个代理商明显提起了兴趣。他们见多了商品,虽然对录音机的外观打出了不错的分数,但最看重的还是播放效果。
云扬两款新机器的价格在市场上属于中档。双卡录音机的出货价是1050,单卡放音机的出货价是670,通常默认零售价不能高出这个价格的三成。
按照这样的出货价,云扬大概有4成左右的毛利。而零售价也不算低,甚至比英国老牌的prinzsound公司的产品价格还高了不少。
十多家代理商对于报价没有提出异议,很痛快的定下了首批订购数量,总计2.3万台。
猛一看数量很大,但是这些跨国代理商的背后东主个个财大气粗,看在云扬产品还不错的份上,定些回去试试水罢了。
再说了,如果产品真有问题或者市场不接受,有条款约束着,还怕云扬这么大的厂子跑了不成。
这个数字勉强达到杨山设想的及格线。按照云扬那条产线的设计产能,这点量还不够满负荷运转两个月。
半自动化产线就是这点不好,一旦开动起来就像是个吞金兽,会在短时间内把大量储备的原材料吃下,如果制成品滞销,现金流再差点意思,那就等着被库存压死吧。
不过呢,放音机的订购量只有6千,有2千的量还是娄世孝拿走的。这倒是出乎杨山的意料,他原本以为便宜货的量会更高一些。
唉!实在是摸不准欧美人的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