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对杨山的回答并不感到意外,“如果我们真的把逻辑芯片的参数测试业务全部转给你,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呢?”
杨山神情呆了呆,这似乎是天上掉馅饼。
德州仪器在香江本地封装的7400系列芯片每年差不多有3000万枚,全部转过来的话......,那就需要杨山的作坊至少具备每天测试10万枚的能力。即便不是全检,采用10抽1的抽检的方法,以目前的情况推测,也很难实现。
“我需要很多,首先是你们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标准,要给我详细的资料;最好能提供一台测试机器给我做参考,方便我山寨,啊,不对,是学习;最后嘛,还需要一些时间。”杨山实话实说。
斯宾塞点点头,没有拒绝的意思,反而谈起了这件事情的缘由。
按照杨山自己的理解,大概就是德州仪器在芯片产业领域做了战略调整,将专注于新一代逻辑芯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的7400系列逻辑芯片的产业政策要随之做除调整,香江工厂准备把这一系列芯片的封装和测试环节全部外包出去。
杨山静静的听着,心里感慨着美丽国的芯片产业上高速发展,目前7400芯片的生产制程是10微米,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了。
要知道两年前,当时在国内的杨山还在为参与20微米制程的产线研发而激动,不出意外的话,那条产线应该现在还没建成。
从斯宾塞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杨山猜测,德州仪器正在研发的新工艺应该是采用NmoS技术,也就是后世主流的cmoS技术的前身。这种技术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制作出更复杂的电路芯片,二是省电。当然,相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ttL技术,工艺难度也是指数级的上升。
看着斯宾塞介绍完了故事背景,杨山有些好奇的问,“为什么选我呢?”
“我们把这些业务外包的底线之一是芯片生产的成品率不能降低,在香江能做到这一点的,目前看来可能只有你。”
芯片的良品率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流片后的检测,二是封装环节的报废率,三是最后测试的良品率。
就拿生产工艺已经成熟的7400芯片来说,流片的良品率大概是80%,封装环节也会报废掉2成的芯片,而最后的测试会淘汰掉10%,所以这类芯片的产线全流程的成品率是50%多。(查了一下,那个年代芯片的良品率大概就是这样的水平,比2020年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杨山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想明白了,“难道你们不打算做流片检测了?”
斯宾塞没想到杨山反应这么快,稍微有些尴尬,“不是不做,而是简化了检测方案。”
擦,德州仪器真够懒的,只负责芯片生产,其他都不管了,连产品合格率的最后把关环节都要外包出去。
“除了刚才提到的,你还需要什么?”
杨山也没客气,接着狮子大开口,“既然让我负责芯片的最后测试环节,还对成品率有要求,那我必须拿到外包封装厂的生产指导、监督和考核的权利。”
斯宾塞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可以。还有么?”
我擦,没想到答应的这么痛快,一句话就把事关吴老板那些人厂子生死的权利送了出去。那杨山以后就是杨总管了。似乎,好像,他正在向二鬼子汉奸的角色急速滑落。
“是的,还有。”杨山得寸进尺,他转身从文件柜中拿出了一叠资料递给斯宾塞,“我们厂子对这半年来的不合格芯片做了一些抽验,通过对坏点的分析和测算,我们认为德仪的流片良品率在76%-78%之间,而不是您刚才所说的80%。所以刚才你定的那个成品率指标数字似乎不太科学。”
杨山这个小作坊的招工人数量本来就富余,在业务熟练之后,有更多的工人工作时长不够。杨山没让她们闲着,全都去拆不合格芯片,这半年多拆了有几千枚。程掌柜挑了几个人专门对这些芯片进行分析总结。
原本杨山的想法是帮吴老板他们提高一下业务水平,也间接帮自己提高些许收益,没想到这些分析数据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斯宾塞主管芯片生产运营多年,接过资料大概看了下就认同了上边的数字。他愈发认为这次真碰到对的人了。
“杨,你的能力让我惊讶。我认为,我们可以谈一谈合作的细节问题了。”
“好的,请具体说说您的方案。”
接下来两个人商谈的都是如何让这项合作尽快落地,毕竟杨山目前的小作坊实在太简陋了,除了人员还算富裕,其他条件都不具备。
尤其是针对芯片的参数测试,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无论是方案还是设备,需要完全从德州仪器那里获取。
说到底,斯宾塞代表的德州仪器对杨山只有一个要求:他们每提供100个芯片,杨山都至少要返还56个封装好的合格芯片。其他一切都好说。
德仪为每一枚合格芯片支付的测试费用是0.15港币。
这点钱对于芯片的售价来说微不足道,可对杨山来说已经是一大笔钱。按照德州仪器这几年在香江的芯片封装规模,他每年都能凭此订单能获取400多万港币的收入。
这已经不是天上掉馅饼了,而是掉金饼,就看自己牙口是不是好了,能不能吃得下去。
对于那几家外包的封装厂,杨山拿到了KpI考核权,只是不从他这里走账而已。
嗯,对!可怜的吴老板他们头上又多了一个爷。
杨山终于知道“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了,简直不可思议,他甚至连一分钱都不用出就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