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后,程控电话交换机的项目进行冲刺阶段,项目组的所有人都开始没日没夜的待在实验室工作。
在杨山依据搭建出来的处理器模块编写完系统指令集后,以张杰阳为首的信息小组就开始确定指令的存储位置,然后按照位置重新给纸带打孔。
打孔纸带上包含的信息一共6K多,其中电话号码信息就超过2K,执行指令3K,还有1K是自检指令。
这项工作要求非常细心,几个人就趴在桌子上一点点的对照打孔。即便是这样,打废的纸带也超过几百米。好在这部分耗材非常廉价,对整体预算没有影响。
杨山没有参与其中,他只是大概检查了指令部分,只要指令不出错,其他都是小事。
郭利小组更忙,按照杨山的要求,他们负责测试信号输入阙值;检测搭建起来的信号传输线路的稳定性;保证声音信号不会相互干扰;信号在通过交换机后的衰减情况。在一些线路上还会增加滤波器和信号放大器。
现在杨山十分庆幸王院长给他配备了这么多的学生,否则这些活儿很可能都是他自己做,直肠子只能做帮手,他在电路和信号的理论方面比这些学生差不少。
到了三月中旬,两个小组的工作都告一段落,杨山带着几个学生去了富士通在香江的机构,在那里他要把纸带上的内容录入到了磁性存储器中。
富士通公司现在已经具备制作小型计算机的能力,用于录入信息的计算机比杨山以前在水木使用的要先进许多。
那里的专业人员先把纸带上的内容翻录到磁带中,然后在电脑上又检查了一遍需要录入的内容,同时还与杨山沟通了几句,确定了指令的用处,还很贴心的优化了几条指令,对此杨山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倒是那几个学生非常的好奇,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电脑显示屏上,显示出他们辛苦很多天的成果。
写入速度非常快,6K多的内容,只用了不到10分钟。
检查无误后,600块钱就这么花掉了。
接下来就是把存储器放到机器中。
郭利早已经把存储器的数据手册背的滚瓜烂熟,他一刻都等不及,连夜带着组员开始连接信号输入、输出线路。
一阶段终于进行到最后的时刻。
杨山特意把王院长邀请过来,观摩第一次试机。
16个大三学生+2个老师全都集中在并不宽敞的物理实验室中。
杨山眯着眼睛叼着根烟,看着郭利几个人在检查着机器,他也不敢保证这台看起来十分简陋的机器能不能正常运转。
王院长好奇的盯着这台长相怪异的机器。这玩意有半人高,有点像蜷缩起来的毛毛虫,浑身上下全是插口,只有正面一部分安装了密密麻麻的提示灯和一些按键。
“杨生,这台交换机看起来很不错,这么复杂的电路系统组装起来确实很壮观。希望这次试机顺利。”在杨山的无数次的心理建设后,王院长对这次试机比屋子里的任何人都有信心,他语气轻松,仿佛学生组装的是乐高积木。
杨山挥散了眼前的烟气,“院长,我也觉得差不多,这帮小子前几天测试过各个模块,信号通路都没问题。”
郭利最后检查完电路的保险装置后,起身对杨山说,“先生,可以了。”
“院长,要不要亲自开机,试试手气?”杨山半开玩笑的说。
“行,我的手气一向好!”院长也不怯场,按照郭利的提示,按下了开关。
机器的电源灯亮起,接着就听到若有若无的嗡嗡声,杨山知道那是磁芯存储器的运行声,他几天前在富士通公司录数据的时候也听到过,比后世机械硬盘运行的声音要轻微很多。
王院长没有注意到声音,疑惑的观察着,以为机器还没有反应。
过了几秒钟后,密集的咔哒咔哒声响起,听起来有点像老式的机械键盘敲击声,不过声音比那个小很多。
杨山长出了口气,这是机器中N多继电器开合的声音,证明这台机器开始自检了。机器能运行到这一步,说明核心指令程序问题不大。
又过了大概10多秒,自检提示灯亮起,是绿灯,一切正常。
就那么几条指令,这台机器的启动速度还不错,快和后世安装固态硬盘的个人电脑有一拼了。
杨山歪歪脑袋示意了一下,让郭利继续。
这小子手脚麻利的随机找了两个插口,接上两台座机。然后拿起其中一个话筒,按照插口上的提示数字,用另一只手在电话的拨号盘上顺序拨出数字。
随着一连串的哒哒哒的声音,脉冲信号发送到了交换机中,屋子里所有人都盯着郭利身边的另一台电话机。
三秒多的响应时间,仿佛是三个小时般的漫长。
当另一部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好像被欢呼声抬高了几米。
“安静,安静,我听不到听筒里的声音。”郭利冲众人吼。
只可惜压根就没人理他,这十来个学生就像是自己制造出的院子弹引爆成功一样,兴奋的又蹦又跳。
足足吵闹了两分钟,实验室才逐渐安静了下来。王院长也拿起两个电话机,有模有样的插进两个接口,利索的拨动了号码盘,同样接通了。
为了这次实验,杨山把学校里能借到的电话机全都收集了起来,就连校长办公室的那两部电话都被他讹了出来。好容易凑够了60部,这样就能对交换机进行饱和测试。
随着院长的动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开始进行拨打测试。
杨山也不例外,他拿着两部电话扯出老远,一直走出教学楼才开始进行测试。通话声音非常清晰,没有明显的信号干扰,非常不错。
虽说在学生和院长面前,杨山一直都表现出非常自信,但他心里确实没底,硬件方面还好,有手机仿真帮他测试,软件方面是纯粹的赶鸭子上架,他也是第一次写这么多条指令。
没想到结果非常好,第一次试机就非常完美。
不过杨山也知道,没有金手指的加持,这基本就是他的能力上限了。以后想独立设计出更有想象力、更有创造性的东西他是真的心有余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