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你这事儿办的不错,咱们厂子终于有了自动化的机器,可算是鸟枪换炮了!而且这玩意看起来也挺好操作的,我都上手试了试。”拿到木工机床三天的试运行结果,王厂长笑的都合不拢嘴。
现在那几台机床已经成了厂里的大玩具,一到中午休息,厂里的工人排着队的去木工车间玩两把。
杨山拿着茶缸喝了口水,木质外壳终于不再成为生产短板了,他的这项任务基本完成。
史贺凑过来,“杨山,这机器是挺好用的,可就是太费人了。这三天里,咱们培训班的那十五个小子轮流上去蹬车子,现在累的都撇开腿走路。再这么下去,估计他们都要闹着回家种地去了。
“想得美,上个月不是放他们回去一个月参加大队的春耕么?这才刚回来几天。没事儿,那帮人耐操着呢。”杨山才不担心这个,他现在已经把自己带入到了资本家的角色,大不了让他们走人,正愁找不到理由减员呢。
这几个人还在那里说这机床的事情,杨山没再参与,他回到自己办公桌前,想整理一下最近培训班的学习进度。
这个时候,孟楚把杨山拉到了一边,悄悄和他说,“你记得刘永吗?”
杨山回忆了一下这个烂大街的名字,“你是说培训班里和王二癞子一个组的那个?”
“嗯,就是他。他哥是公社里管民兵训练的,昨天知道你回来了,就托人递话过来。他们听说你一直想着去打猎,还喜欢枪,说这两天会组织进山打野猪,想请你一起参加。另外,民兵队里的枪支你随便玩,子弹随便打。”
不用多想杨山就听明白了,他的这点权利已经被人盯上,开始权利变现了。
见杨山不说话,孟楚以为他没明白什么意思,又压低声音解释道,“ 就是想让你帮忙抬抬手,让他弟顺利进厂。”
杨山自认为没那么清廉正直,他只是不想给自己惹事,“书记、厂长他们怎么说?”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瞒住这两位地头蛇。
孟楚一听杨山的话就觉得有门,“他们两位啥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杨山认真琢磨了一下孟楚这句话。那两位知道这事儿却不阻拦,也不亲自过来和他说,只是让孟楚来传话。
看来他们是想让杨山同意这事儿。那就同意呗,有什么大不了的,该拿的福利杨山也不会手软。
不过拿着别人的人情送人情,想得美,没那么便宜。
杨山在厂里代表的是四机部,头顶上的这个大名头还是让他有些敬畏的,杨山不在乎他在这里的名声,但不能不考虑部里的脸面,所以好处不能这么拿。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政府组织的四清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公社那种八面漏风的地方杨山也不愿意一脚踩进去。
“孟哥,这事儿我不掺和,按照现在的考核排名,不出意外的话,刘永那一组会被录取。”杨山停顿了一下,慢慢说道,“我本来在学校就是民兵,按照规定,也该进行一段时间的民兵训练了。孟哥你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看看附近哪个地方正在组织训练,把我加进去,为了避嫌,我不参加刘村公社的民兵训练。”
杨山的话似乎是什么都没说,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刘军那一组排第三,他们自己不作妖就是不出意外。至于怎么让他们升到第二,呵呵,那还不容易,杨山倾斜一下考核权重就行了,总有刘永那一组擅长和优势的考核项目吧。要是这样都烂泥扶不上墙,也就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吧。
听到第一句话的时候,孟楚以为杨山答应了。可听着听着,孟楚就觉得这个人很有城府,不愧是京城来的。他直接把私人要求提给了1379厂,让厂里的员工和参加培训的众人都无话可说,至于厂里走的谁的关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行,春耕眼看着忙完了,现在各地都准备组织民兵训练,这事儿我安排,保证让你接受最好的军事训练。厂里这边你也放心,我算你全勤。”孟楚一口答应下来。
看到两人嘀嘀咕咕的交易完毕,史贺很有眼力见儿的过来,让杨山在放假前,不对,是训练前再帮忙给他的产线调整计划把把关。
就这样,三天后,杨山就赶赴县城武装部报到,参加县里举行的民兵训练。说是训练,其实就是游玩,杨山根本就没有入列,而是由杜庄公社的两名老猎户带着,进山逛了一个星期,让杨山痛痛快快的过了把打猎的瘾。至于收获嘛,呵呵呵呵~~~
回来后杨山依然以民兵训练的名头,天天在县武装部的靶场里泡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射击训练,短短五天时间,杨山就打出去300多发步枪子弹。当然,这些子弹钱杨山自己掏了,1毛2一发,他给的起。
如果不是肩膀实在吃不消,杨山还想继续玩。
就在杨山还想进行下一项擒拿格斗训练的时候,这次休假中断了,史贺亲自来到武装部,死活把他拉回了厂里。
“到底有啥急事儿啊,在这里还不能说?我这边的训练还没结束呢!”杨山坐上史贺的自行车后边极其不满的抱怨着。
“保密,等你回厂就知道了。你那破训练还用得着在县里?不就是徒手格斗么,我在厂里给你找陪练,只要你经得住揍。”看起来史贺挺急的,蹬车蹬得车链子都要冒火星子了。
算算日子,杨山猜测是羊城那边传来好消息了,不就是赚到了外国人的钱么,和自己有个屁的关系,甚至和四机部关系都不大,配额大头都是保城的。
不过这个庆功会杨山还是愿意参加的,有肉吃,还能拿奖状,自己的工作履历又添一笔,何乐不为。
进了厂门之后,杨山没发觉有庆祝的迹象,生产秩序一切正常,不远处的建筑队也在按部就班的盖着厂房。就是大办公室门口多了几辆自行车。
“杨山,赶紧进来,有事商量。”看到杨山终于回来了,等在办公室门口的王厂长一把把杨山拉了进来。
还没等杨山开口,一个风尘仆仆的黑框眼镜大叔立刻走上来,拉住杨山的手,“杨山同志你好,我是市工业局的副局长王志胜,我代表工业局,感谢你为我们保城作出的贡献。”
说完,他还不松手,又用力上下摇动了好几下。
杨山有些不明白,用得着这么大阵仗么?大叔,你好歹是个副局长,大老远骑车20多公里就是为了感谢我的?
伍书记看到杨山茫然的样子,笑着把一份从羊城发来的电报递给他。
上边的文字很简练:订单二万台,一年交付,由王立刻组织生产。
脑袋都不用多转,杨山就明白意思,这真的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面对如此大的订单量,一股巨大的成就感依然瞬间充盈全身,那种舒爽劲儿别提多痛快了,难怪男人要追求事业有成呢,这比做那个还上瘾。嗯嗯,打住,跑题了。
杨山强行稳住情绪,“这是收音机订单?量太大了吧?”
“咳咳咳!”王局长面露尴尬,“这次去羊城是李副市长带队,应该是他定的。”
杨心里腹诽,李副市长也不怕吃撑着。不过既然是人家定的单子,现在负责生产的厂家又是市无线电厂,那他觉得和他关系不大。
“哦,还是李副市长有魄力。”杨山应付一句没营养的话,就闭嘴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