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杨山借调去了无线电厂,史贺还担心了好一阵子。他知道杨山是个宝藏男孩,要是在那里大展宏图,以市无线电厂的底蕴,一个月时间绝对能把1379厂甩下一大截。以后他们再想抢回生产书册收音机的主动权可就难了。
但是伍书记更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笑着安慰史贺,“放心吧,无线电厂那边的人才可比咱们这里强太多了,他们不会按着杨山的路子走的。”
“有个屁的人才,五百多口子人一年才生产5000多台收音机,做成那个惨样儿还好意思卖60多块钱。咱们厂明年就能超过他,嗯,没准今年就能超过。”史贺一脸不屑。
“怎么没有,人家那个厂子里有2个大学生,7个中专生,有工级的无线电维修工比咱们全厂的工人都多。”伍书记掰着手指述说着无线电厂的家当。
王厂长有点明白过来了,“老伍,你的意思是说杨山在那个厂里不算特别好的?”
伍书记眨眨眼睛,“杨山的技术算好么?”
“比我强,可能比小史也强点。”
“快算了吧,他那点技术也就能教育教育新人。”一听自己技术比杨山差,史贺不干了。
“所以嘛......,”伍书记笑了笑,指着史贺问,“你会让一个从乡下收音机维修所过来的人在厂子里指指点点?哪怕他是一个中专生?”
“这......,”史贺琢磨过味儿了,“万一呢?”
“没有万一,杨山的能耐不在他手上的技术,而是在他的眼界。当初部里下发的通知是怎么说的,按照支援技术员的指导进行产线建设,而不是提高厂里工人的技术水平,这不说的很明白吗?”
史贺这下想通了,他想起了当初和杨山的争执,如果不是厂子实在没别的办法,八成是不会按照杨山的意见走的。那点纠结的心思也就放下了。
事情也确如伍书记预料的那样,保城无线电厂的书记和厂长只把杨山当成是1379厂派过来交接业务的人,在杨山刚入厂的时候很官方的问候了几句,然后把他晒在一边不管了。
当杨山花了三天的时间把书册收音机的电路结构和质量标准与厂里技术股的人对接完毕后,他就彻底闲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按照董处长的叮嘱,杨山从不主动要求下车间协助生产,厂里的人也从不问他收音机制作工艺以外的任何事情,他天天待在技术股办公室角落里喝茶聊天看报纸,和办公室里的人倒是混和烂熟。
下班后杨山有时还会去何大清的饭店聊上一会儿,轻松愉快的混过了一个月时间。
“呦呵,你回来啦,听说你这一个月过的特别清闲,真是享福喽!”看到杨山施施然迈步进入了大办公室,正在屋里歇息的史贺先是一惊,然后就开始拿杨山打趣。
杨山在无线电厂的遭遇,1379厂的几个领导都知道。一听说杨山回来了,书记和厂长立刻就过来了。
“小杨回来啦,怎么样,还是咱们自己厂子好吧。我们几个就等着你回来接着大干一场呢。”王厂长上来就宽慰杨山,怕这个还没毕业的小伙子没了心气儿。
“是啊,小杨同志,我们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你回来呢。”伍书记也搭话道。
“嘿嘿,书记、厂长、史组长过年好啊,给你们拜个晚年,我给你们从城里带了点元宵,国营饭店大厨何大清的手艺,中午让食堂煮一下大家尝尝。”杨山热情的拿出一大包礼物,完全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气馁。
“你这个年过的怎么样?”史贺问道。
“无线电厂怕我累着,过年给我三天假,我回京城溜了一圈。元宵节给我一天假,我就在城里庙会逛了一天。”杨山理所当然的回道。
“这也太......,”史贺无语了,这一个月厂里忙的连年都没好好过,杨山却是像在休假。
“他们厂生产的收音机怎么样?”见杨山一切如故,王厂长转入正题。
“还不错。”杨山从背包里拿出一台收音机,“厂子专门成立了书册收音机的生产小组,成功试制出一些样机,我看了一下,质量上过得去。”
王厂长接过收音机,从外观上看,确实比杨山之前做出的那个展示品要好一些。而且这台收音机是件完成品,已经和量产机型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伍书记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那个小组一个月能生产出多少台?”
“年后这些天他们生产出了12台,下个月开始估计每月100台上下。”
杨山虽然在那里没干点啥,可也不是聋子瞎子,厂里的情况还是知道的。
听到这个史贺放心了,“这点量不算啥。咱们已经准备开建新厂房了,建好后分分钟超过他们。”
“咱们的步话机生产怎么样了?”杨山终于想起步话机的事情。
“一切正常,现在每天已经能生产18台左右的合格品。”说到得意之处,史贺脸上是满满的骄傲。
“小杨,按照之前部里的陈干事给的建议,年后我们几个人又研究了一下,觉得还要继续细化一下工序,为以后搬入新车间做准备。我们估算了一下,新的生产工序数量增加到25-30道,这样生产效率能提高到每天35-40台,年产量就能上万。”伍书记说出了1379厂的雄心。
“咱们厂还有富余的人手吗?”
“市里已经调动过来8个有经验的工人来咱们厂,年后我和伍书记又去了趟部里,要到了30个岗位编制。今年应该就这样了,只能靠这些人手打粮食。”王厂长略带遗憾。
“哦,史哥在这方面很有经验,让他负责扩展产线工序吧。”杨山满不在意的说。
杨山又不想在这里安家,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只要1379厂出成绩,杨山在总部那里就有功劳。
“给我安排什么活计?”杨山接着问。
王厂长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是有个事情,咱们的木工人手太少了,现在每天每人生产出来的收音机外壳不到一个,我们算了一下,要想满足部里给咱们交代的生产任务,至少需要50个木工,可这根本不可能,咱们厂子一共才多少人。小杨你要不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