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处长,新年好,欢迎您来检查指导!”杨山在车站接到了四机部的一行三人,连忙公式化的问候。
“保城的驴肉火烧很养人啊,你小子都吃胖了。”还没等董处长说话,后边拎包的陈干事就开起了玩笑。
“陈哥,你可说对了,这次我特意带了好几个,咱们路上吃。”接触过几次后,杨山和陈干事也熟络了。杨山知道董处长不喜欢麻烦,所以也没想着在市里招待三人,准备直接回厂里。
“杨山小同志,我叫范群,你还认识我么?”一只粗粝的大手冲杨山伸过来。
哦,能不认识么?这不就是董处长原来的那位老部下士官么。
“哦,当然认识,范哥你好,没想到你也在四机部。”
“呵呵,刚来,现在在做质检。”
得了,三位来人都是杨山的熟人。一个技术处一把手,一个管质检、一个管生产。看来真的是对1379厂很重视。
杨山有心帮董处提行李,却被人家挥手挡开了,“工业局的范局长过去了么?”
“没有,他说有个会,要晚些过去。王厂长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咱们直接去厂里,晚上住满城县。”
“你在信上不是说厂里的宿舍条件很好吗?那就住厂里好了。”
嗯,你是大爷,听你的。
这次为了表示对部里领导的重视,王厂长费尽颜面把工业局的一辆吉普车借了过来,专门用来接待。董处似乎也没有当领导的觉悟,看到吉普车,很自觉的就坐上了副驾驶,剩下三人只好顺势坐进了后排。
三个人坐一起倒也不寂寞,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尤其是陈干事,绝对是个爱聊的,天南海北的扯了近一个小时,眼看着就要到厂里了。
“哎?那座孤零零的山有些怪啊?”陈干事突然指着南边窗外的一座小山问道。
“就是一座小山包,是个石头山,上边光秃秃的也不长树,没啥奇怪的,我小时候常去玩。”
还没等杨山回答呢,开车的司机回了一句。
就见陈干事盯着看了一会喃喃道,“三个山头前二后一,呈一把交椅状,西靠太行东俯河北,要是前边再有条河就完美了。”
“以前是有的,那时候我夏天常去洗澡,后来干了。喏,就在山前的那条路边上。”司机不失时机的补充一句。
陈干事眼睛就瞪了起来,“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陵山。”这次是杨山回答。
车里诡异的安静下来,就连董处长都感觉到气氛不对,扭头看了一下凝神不语的陈干事。
杨山也用眼角盯着他:哥们,你们家祖上不会是干摸金校尉的吧,这分金定穴也太准了,都不用罗盘。哦,好像不对,他姓陈,应该是卸岭那一脉的。
正胡思乱想呢,司机又开口了,“听村里老人说,这附近有座墓,埋了个王子。所以那座山才叫陵山,旁边那个村子也叫守陵村,不过到底埋的是谁埋在哪儿了,就不知道了。”
这次车里的另外两人也明白了陈干事的意思,纷纷转头看着那座孤零零光秃秃的石头山,一时间车里的气氛有些诡异。
“杨山,听说你历史学的好,你说说,满城这地界可能埋的是哪个朝代的王子?”大概是为了缓解气氛,董处主动提起了话头。
额?这让我怎么编?
“应该是罗成的儿子吧,评书里不是说他是一字并肩王吗?而且驻地是冀州,就是这一片。”杨山绞尽脑汁的胡编。
“罗成的儿子我知道,叫罗通......”终于有了司机师傅能聊的话题,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巴拉巴拉巴的开始讲说唐后传。
还没讲几分钟,1379厂到了。
部里一行三人的到来,肯定是厂里的头等大事。当初杨山来的时候迎接场面就够隆重的了,这次来人官位更大,厂里提前两天就开始大扫除,就差净水泼街了。
没过多久,市工业局的领导也到了,一番简单又热情的寒暄后,书记、厂长引导着诸位领导进了一间小的招待室,大概汇报了一下厂里的情况,然后又带着众人参观厂区和各生产车间。
别看这个厂子挺小,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光是为步话机制作配件的小车间就有5个,预计用工30多人,多为借调人员。
“嗬,我说老伍,你的厂子搞的不错啊,最大的这个组装车间比医院的手术室都干净。”市工业局的范局长兴致勃勃的走完换洗流程,进到了布置好的产线车间。
“范局,我不能白拿局里批的出差经费吧,京城无线电厂的车间就是这个样子,我是半点折扣都不敢打。再说了,明天的试生产全靠这个车间打粮食,我可得伺候好了。”伍书记的情商到位。
业务上的事情,汇报的主力是王厂长,对于车间里的一切事务,他都事无巨细的进行介绍。董处长三人虽然没来过,但是杨山写的信里已经把这个车间的框架和职能描述过很多次了,所以他们对这个车间已经比较熟悉了。
陈干事一把拉过自从进厂后就一直当小透明的杨山,小声问道,“你估计这个车间一天的产量是多少?”
“20-25台。”
“合格率呢?”范群接着问。
“八成五。”
范群摇摇头,太低了。
“不过我们在10分钟以内就能确定一台步话机是否合格。”杨山补充了一句。
咦?这个有点意思,“你确定?”
杨山转身从架子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这两人也不管别人,脑袋挤在一起认真的看起来。
“厉害啊,谁想出的办法,所有工序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后期的质检便利。这样的话即使成品合格率不高,但是出厂产品的合格率却能保证。”陈干事看了一阵子就琢磨出味道来。
这和杨山上半年在京城跑配件厂有关,那个时候为了挑出适合的配件,杨山绞尽脑汁想出了好多种快速挑选配件的办法,这些技巧现在都用在了产品下线检测这一块。
“这个想法真不错,就是有点浪费材料。”范群心疼耗材。
“慢慢就会好的,现在这条产线上5成多的工人之前连维修收音机的经验都没有,更别说制作了。”想培养合格工人,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董处长别看一直在听王厂长的讲解,其实也在留意着这边,回头说了一句,“这个办法只对制作难度不大的产品有效。”
一针见血,想要在10分钟内全面检测微型收音机那样工艺要求极高产品的质量,怎么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