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你这份实习报告写的不错,尤其是后边这段,很有想法,能仔细和我说说吗?”办公室里,张鄂老师和颜悦色的对杨山说,他觉得之前还是小看了这个跳级上来的学生。
其实在这实习的20天中,杨山并没有从中学到太多的东西,仅仅是大概了解了收音机的制作流程和一些技术标准。当然,更高层次的东西,以他实习生的身份,也接触不到。
之所以这份报告得到张老师的看重,主要是杨山在报告最后的部分写到的内容:印刷电路板。
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国内一直处于空白,也就是近几年国家才开始研发这项技术,真正广泛推广,还要等到晶体管大规模使用之后。至于占领世界市场,那是新世纪以后了。
杨山也非常明白,这项技术对现在的无线电的发展并没有太大推动力,也完全谈不上是电子工业的瓶颈。主要原因是太贵了,在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之前,在生产成本上比现在的人工飞线操作没有任何优势;而且现在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这项技术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
只是杨山想着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所以就借着他的那个实验平台的由头,顺势提了出来。
“张先生,我也是瞎琢磨,在厂子里干活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些工人师傅的操作和我手工做收音机的流程差不多,基本都是先把元器件固定在板子上,然后用电线连起来。只不过他们都是标准化操作,动作熟练完成度更好。
我就想到了我做的那个实验平台,如果改进一下,先把电路印刷到板子上,然后再对元器件进行焊接,是不是能够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产品成品率。”
“你是如何想到印刷电路的,是自己想出来的?”
杨山摇摇头,“我是从图书馆里的《展望》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上边提到国外有这项技术。”
“那你觉得这个技术除了能提高生产效率外,还有什么优势么?”张老师还想考核一下。
“能减少无线电设备的体积,如果搭配上咱们刚刚开始生产的晶体管,咱们以后的收音机很可能做到只有一盒香烟那么大。”这一点杨山早就想到了,甚至在丁冲那本书上也提到过。不过他还想不出目前把收音机做小了有什么大用,昂贵无比,音质还下降不止一个等级。
张老师点点头,孺子可教,“现在咱们无线电兴趣班分了三个组,第三个组是无线步话机组,以前的组长是水木的耿波,只是他上学期请辞了。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个学期就由你来担任组长,怎么样?”
杨山心动了一下,步话机就是个功率有限而且没有发报功能的无线电台,后世也叫对讲机或者手台。然后他又心虚起来,虽然收音机和对讲机原理上都是那些东西,但是这其中要研究的方向可谓是大相径庭。
杨山前世用过不少对讲机,但是在这方面他是完完全全的外行,就连接收和发射的机制他都没概念。
“张先生,这方面我是一点都不懂,让我参与可以,可让我当组长,我恐怕不能胜任啊。”
张鄂老师大手一挥,“不懂可以学嘛,咱们这个兴趣班不就是让同学们学习知识的吗?
去年春天的时候,水木那边的学生发起了一个项目,用市面上能接触到的材料和元器件,手工制作一款无线电步话机,咱们兴趣班里的七八个人就跟着这个项目组满京城的跑测试,现在他们已经制作成功了,做出来的设备虽然有些重,但是我觉得确实挺不错的。
我已经把那个电路图要来了,还借来了一台试制出来的设备,这也是人家给咱们学校参与这项研制工作的回报。我想着,你能不能带着这个小组试着拆解一下,争取把这台设备用到的技术消化掉,也算咱们学校没白跟着人家到处跑。另外你也学学,人家是怎么实现设备小型化的,别看他们只是些在校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对你以后会很有帮助。”
哦,原来那帮大学生是手工搓出一台步话机来,原型是不是王成能很硬喊“向我开炮”的那台?要说设计和改进,对杨山来说要求太高了,但是拆解和研究内部结构,这点对杨山来说不难,毕竟他以前还组过那么多台收音机呢。
“张先生,我大概明白了,我会认真去做。”这活儿杨山接了。
“好好做,他们现在做出来的设备带电池总重只有8公斤,非常轻便,一个人能带着到处跑。你小子要是有本事弄出个更好的,不论在哪个方面表现更好,我就去给你申请经费,让你们组也动手组装出一台来。”张老师使劲拍拍杨山的肩膀。
有了张鄂老师的授权,那杨山就没什么顾虑了。
上学期步话机组的7位成员,这个学期只剩下了2人,尚文和张嘉。杨山把凌力拉进了组,这家伙自称心灵手巧,杨山觉得他的动手能力应该很强,另外他把原来的同班同学薛峰从电台组翘到了自己组里,还有个刚上高一的新生富阳。
杨山带着5个组员先把电路图研究个通透,他又手画了几幅步话机的内部结构图,然后就大着胆子开始拆机了。
这台步话机是仿造着702型超短频步话机制作的,原型机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设计了。它仅仅依靠两个电子管加一些配件就实现了通话功能,而且信号覆盖范围还非常的广,还能跳频,在杨山看来简直神乎其神。
不过赞叹归赞叹,拆起机器来,杨山可毫不手软。因为本身就手工仿制,整机体积比原机大了一倍还不止,所以拆机难度不大。只花了一个小时,杨山就把这台机器拆成了零件状态。
旁边看热闹的吴迪和武坤都傻了,真敢干啊!
不过他们也从中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比如套在电子管外部的防干扰金属壳。
“杨山,你就不怕装不回去?”武坤急着张嘴。
“不怕,我有的是时间,一个学期呢!”杨山也不在意,一口气拆完真的很解压。
杨山小心翼翼的把各个零配件放到他专门制作的木格盘里。然后转身对着自己组员说,“尚文,张嘉,你们俩人各带一个组员写一份组装方案出来,步骤描述一定要细,细到一个新手看了之后也自认为能动手组装的程度。
富阳,你对这个电路还不太熟悉,先照着现有的电路图再画一份出来,然后在旁边把各个配件的功能和实现原理写明白。
下周咱们碰头,看看哪个组的方案更好,就由哪个组先动手组装!”
本来对于一个跳级上来的人当组长还有点不服气的两位老人,听到可以第一个动手组装,瞬间就没有了有意见。
说完后,杨山还特别装x的强调一句:别怕装坏,学校刚把那个发明奖励金给了我,10块钱呢,我都放在组里,要是有部件折腾坏了,咱们有钱买!
这句话把旁边看着的吴迪和武坤恨的牙痒痒。
把组里的事情安排完,杨山就去忙别的了。他可不会满足于研究现有的这台机器,要玩就玩个别人没玩过的。他趁着上次回归,带过来一大堆的无线电对讲机的资料,太高端的他搞不懂,但是那些“火腿”们写出来的相关知识,就已经够他消化好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