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工作杨山基本上都是动嘴不动手了。
按照杨山和丁冲给出的测算,在对照了完好万用表的测量结果后,丁芸用刻刀一点点的把表盘上的刻度修改掉。
由于表盘外覆盖的透明塑料壳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所以表盘是彻底裸露在外的,连带着表头的精密机械结构也密封的不太好,换挡旋钮杨山直接找了几个经过打磨的木块,探针是丁冲去商店单独买的。
丁冲拜托他爸在木材厂的同事定制了一个木头盒子放置这个万用表。掀开上方的盒盖就显露出表面,盒子四边与表之间填充着布条碎屑用来减震,中间一条皮带把万用表与盒子的下半部分固定在一起,下边还有个木槽用来容纳探针连接线。盒盖内部的b面贴着杨山编写的简要操作说明,盒盖的外表面上刻着三个中规中矩的仿宋字:万用表。
为了省钱和简化电路设计,这台万用表是没有保险装置的,如果用法不当,很容易损坏里边的元器件。不过问题也不大,这台机器的使用者大概率只有他们三人。
这个自穿越以来单位时间内杀死杨山最多脑细胞的工程终于完工了,对于制成品杨山是一眼都不想多看。
现在,是开始执行杨山下一步计划的时候了。
杨山又拿出了一份图纸,递给了丁冲。
丁冲接过来以后看了两眼,看懂了,似乎有没看懂,疑惑的抬眼看向杨山,“这是什么?”
“针对收音机电路设计的通用型实验平台。”杨山说出了一个比较拗口的名称。
这个想法来自于前段时间他们三个人对各类收音机电路图的调试。
当时三个人反复的焊接和拆解电路,杨山就怀念起他以前组装电脑的时候能够直接插拔配件。然后杨山的脑袋里忽然冒出个念头,他想到了以前上大学时候的用到的面包板,就是把元器件都插到拥有多个通用接口上的板子上,实现快速的电路功能测试。
接着杨山就想着能否设计一款类似的东西,用于收音机的电路测试呢。
说干就干,那时他就拿起一张纸开始设计针对电子管收音机的“面包板”。为了操作方便,他把这个板子设计的非常大,一米长、六十厘米宽。中间设计10个电子管插口,可以支持快速插拔操作,这些接口尽可能的兼容多种型号的电子管,接口周边排布着针对电子管每个针脚的插线口,用来与其他元器件连接;四周围设计了多个电容、电阻、电感等元器件的固定插口,这些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都设置成夹子插线口,就像后世的LEd灯的那种连接方式;四个角落中的三个都设置成变压器接口;右下角用来安置喇叭。
在使用的时候,操作者只要把各类元器件插好,然后按照电路设计图用电线把这些元器件接上就可以了,快速便捷。
这张图纸并不难画,所以很快就完成了,也就是现在丁冲手里的这张。
杨山也没卖关子,给丁冲介绍起他设计的通用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咱们就能快速测试多种收音机电路。我测算过,在熟悉电路图的前提下,动手组装一个四管收音机的电路结构不超过半小时。”
杨山看了丁冲一眼,接着说,“年前丁芸因为写了一本小册子,不光拿到了钱,而且还在咱们胡同附近成了名人。你和我提起过也想写一本小册子,我想了想,就写这方面的吧。”
其实杨山很早就想让丁冲这么做了,最初的想法是杨山想的是通过这一个假期的实践,让丁冲写一篇关于收音机组装方面的知识。因为丁冲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写工作笔记。杨山他们三人组在寒假期间做的每一步操作,丁冲都会记录下来,并且在之后被总结成经验或者教训。
现在杨山所能见到的关于无线电方面的书籍基本都没有涉及方面内容。对无线电爱好者来说,在实际操作上他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东西,只能依靠自己摸索。所以杨山觉得这块空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不过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杨山的想法就变了,既然有了这个便利条件,那不如玩一把大的。
我建议你借助这个平台,把咱们收集到的各种电路的收音机都做个详尽的测试,总结出一份完整的测试结果,列明优缺点,制作成册,给想自己动手尝试的众多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参考和指导。这个是册子的核心内容,至于用什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还要再想想。
咱们在图书馆翻了那么多无线电方面的科普书,还没有这一类型的书籍,如果你能写出来的话,我觉得也有很大可能性拿到稿费。”
听完这些,丁冲认真思索了很长时间才问道,\"我对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写出来的东西专业吗?人家会看么?”
“多做实验就有经验了,再说了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科普书,不是给专业人看的。你入手的视角就是一个普通的无线电爱好者,最好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无线电相关的专业知识讲解的普通人都能理解,这样才能受到欢迎啊。”
接着杨山马不停蹄的拿出一摞电路图纸,“这个是我收集到的关于电子管收音机的一些电路图,国内国外的都有,常见的电路类型基本都在这儿了,一共19份。”
这其实一直是丁冲的心结,自从丁芸拿回24块钱的稿费后,她在家里的地位直线提高,仅次于她爹。可能是受到了妹妹的刺激,这让丁冲觉得自己有点没用,慢慢的他都有点嫉妒妹妹了。
现在杨山主动提出来,丁冲当然愿意,只是担心自己写不好。
“你要是愿意做,先慢慢写吧,写出第一个电路图介绍后,咱们一起讨论下。然后再确定要不要做下去。反正也不急,这本册子不可能在这个学期内完成的。这个学期咱们还是以学业为重,你要考中专,我也要跳级。”杨山对丁冲倒是很有信心。
“嗯!”丁冲郑重的答应了。
“那剩下的三台收音机怎么办?”丁冲又问道。
“延后吧,咱们做这个测试实验需要用到很多电子管,咱们先用着。等测试的差不多了,到时候我一个人慢慢做。”杨山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越来越不满了,上次他看丁芸的操作,那焊点排列的均匀有序,没有一点的过焊和虚焊,11岁的女孩都能做成这样实在让他汗颜。所以这次他决心也要上手锻炼一下。而且即使自己到时候做烦了,不还有丁芸这个替补么?
说服丁冲做这些,杨山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完善一下这个平台的实用性,然后把这个小发明交给学校的兴趣班,收获一点好处,提高一下自己在兴趣班的地位。也是对武坤同意寒假中杨山搬走兴趣班大部分设备的谢意。
还有就是他也对这些个不同设计方案的收音机很感兴趣,想知道他们在使用上到底有哪些差异,但这个工作太枯燥了,杨山不太想做,丁冲在这方面可比杨山有毅力多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让谁来做这个实验平台了,对于这种难度不高但是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杨山准备让院里的小孩也都参与进来,大不了到时候他多动动嘴指导一下。
不得不说杨山在一帮孩子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材料备齐后,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这个平台就完成了。
杨山对这个时代小孩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公允的评价:比他强。
不过何雨水对杨山的计划不太满意,抱怨他给丁冲安排了那么多事情,耽误了给她补课。
这让杨山感到无奈:老子学习都这么好了,你居然还把丁冲当成出木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