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赶在开学报到的前一天回到的了京城
盘点了下手里的资金,只有40多块钱了,原本以为那200块钱加上补贴怎么能撑到高中毕业,可有钱就懈怠和随意挥霍的心态,让他只能再一次谋划起赚钱的方案来。对赚钱本就没什么头脑的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更安全的办法了,随即想到马上就要开始的国庆庆典,按照惯例,ZZ部门肯定要清理一批不稳定因素,保证良好的治安环境,所以杨山也算有了拖延借口,一切等到国庆以后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杨山刻意穿了一身干净的补丁少的白色衬衣和黑裤子,背上自己用面口袋缝制的书包,精神抖擞的向着d中进发。其实d中距离南锣鼓巷也不算太远,步行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据说之前是皇家的库房,前朝末期建立了府学,建国后改名叫d中。
还没走到校门口呢,杨山就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围在了《欢迎新同学》的横幅周围。杨山走上前去也没急着挤进人群,而是看着那极具年代感的校门出神,能到这样的学校就读,他的心中也是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这个校门他没见过,但是与这个校门建筑风格非常相似的另一所名校的校门,他可是去参观过很多次的。那个学校将会是杨山的下一个目标。
“同学,你是来报到的么,带通知书了么?”一个看起来像初中生的黑瘦男同学看到杨山的衣着,主动上来询问。
还没从激动中恢复过来的杨山,愣了一愣后才匆忙从书包中翻出通知书递给这位负责接待的同学。
初中生看来已经很熟悉通知书了,略微看了一眼就还给杨山,“学长好,请跟我来吧,高中部的报到处在这边。”
跟随着初中生学弟进了校门,杨山认真的观察起未来两年的学习和生活的校园,校园大体的分为两大部分,北边是操场,南边是教室和宿舍。操场非常大,包括了一个足球场和几个篮球场,那条跑道估计是400米的标准道,不过整个操场是东西向的,而不是传统的南北向。南边的教学楼是两层,和红星中学教学楼的建筑面积差不多,从建筑风格看,应该也是建国后新建的,周围的平房倒是古典中式风格。
在进入报到处之前,杨山在总务处外墙上贴的新生名单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被分到了高一一班(92班),他的名字位置在中间靠后。杨山又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按照姓氏笔画的顺序排列的。高一年级一共有6个班,每个班大概有50人左右。
(这里的92班相当于是班级的流水号,意思就是自建校以来高中的第92个班级,不会重复,以前很多学校都有这种编号,作者上学的时候依然有。另外就是外语,这里设定的d中高中是有英语班的, 92班的外语是就是英语。最后再强调一次,一切都是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在对学弟表示了感谢之后,杨山独自排队等待办理入学手续,靠墙站着无聊,杨山又开始观察起周围的同学来。因为是男校,所以着装几乎一致,浅色衬衣+深色裤子,当然,他们衣服上的补丁要比杨山少一些。杨山用脑海中红星中学那帮同学的模样与眼前的做了一下对比,发现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这些同学脸色红润没有菜色,显得沉稳端正,应该是比较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且每个人身上都隐隐有带着些傲气。还有一点细节,杨山发现居然有3成学生手上都戴着手表。
这里的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好,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要明显高于红星中学。
得出这个结论后,杨山对自己未来的学业有了些许担心,之前他上学的时候周围同学都是和他差不多的家庭条件的,相互之间也不存在什么攀比或者歧视,在这里会不会被人看不起呢?
想到这些,杨山举起双手使劲搓了搓脸。穿越一次又开始要自卑了?现实世界中是归罪于身高,这次是因为穷还是因为没有个好爸爸?既然是自卑那又何必跑到这个世界来吃苦呢,躺在现实世界中不更舒服么?
既来之而安之,自己又不笨,有了作弊器的加成还干不过这帮人那也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即使成为不了这里最优秀的人,那也应该活成自己理想中的那样,反正也不想成为封疆大吏,在其他方面发展难道很难么?
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后,杨山就把那一点点的顾虑扔到了脑后,收拾好心思办理手续,缴费、领学生证和校徽、领取书本,最后依照指引前往班级教室。
高一的教室都在一楼,杨山进门后并没有人过来对接,看来新的班委还没有成立,还好教室的门上有座位表,杨山依着图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次他的位置在第二排,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看来想偷懒都不行了。
已经来到班级的同学都没有老实在座位上待着,左一堆右一堆的找着熟悉或者间接熟悉的人聊着。杨山感觉自己不论从哪方面攀扯都找不到人聊天,所以就呆在课桌边饶有兴趣的听着附近这堆人聊天。
不听不知道,仔细一听他居然听出来一些乡音,琢磨琢磨杨山就想明白了这一帮人的来历了,红二代嘛,这些人里有些是从d中直升上来的,有些是从育才中学或者其他学校考过来了。
听着他们讲着各自的初中时代的经历,比如受到xxx的接见,比如去欢迎xx国的领导,比如xx大使馆的凉面好吃,比如随着某某机构参加过xx活动等等,通过这些略带吹牛炫耀的话语,杨山也更多的感受到了这个年代学生的生活气息。
相比之下,红星中学的学校生活确实有些乏味。不过厂办中学也有自己的好处,那就是较少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轧钢厂这个大头顶在前边挡风遮雨,那些个运动很少波及到红星中学。至少在杨山的印象中,就没有学生在学校到处贴标语的事情。
不要以为贴标语是大风起之后的事情,其实建国后各种xx运动就没停止过,此起彼伏,各种标语也是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