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终于找到工作了,在他第N次到街道办要求找份暑期工的时候,王主任令人意外的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把杨山叫进了办公室。在详细了解了这半年来杨山的学习情况,并且得知他已经考入d中高中后,王主任把一份文件递给了他。
这是东城区政府发到街道办的通知单,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东城区政府要求街道办在区图书馆的协助下,建立街道图书室。通知中对图书室的场地、配套设施、图书数量和人员配备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
王主任也对杨山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街道办有现成的符合要求的场地;配套设施也基本能满足;在与区图书馆联络后,对方现在已经准备好一批图书,只等街道办上门交接。
现在所差的就是人员配备,文件上要求图书室要有具备初中学历的专职人员,如果人员学历无法满足,那也要有具备同等学历的兼职人员协助。由于这个职位级别低,收入少,目前街道办内的在编人员中没有人自愿转到这个职位上,而街道办也没有权利自主增加人员编制。
为了不耽误筹备工作,王主任希望杨山以街道办实习生的身份暂时负责这个事情,先把工作开展起来,等实习期结束后,王主任再找人接替他。王主任也拿出了街道办能给的待遇:实习期一个月,工资8块,粮票10斤。
当然,如果他答应了,他那份扫街的工作要交还给街道办。依然是那个理由:一个人不允许获取两份工作。
杨山当然是满心愿意,主要是有事可做,而且这个事情他非常愿意去做。至于那些收入,杨山也非常在意,这样他就有理由光明正大的花钱了。
看到杨山毫不犹豫的答应,王主任也非常满意,她立即写了一份实习证明,盖上公章后递给杨山,当作杨山的临时工作证。王主任接着告诉他,区政府会在8月初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到时候会由街道办负责宣传文教事务的陈杰带他去。
终于有份能打发时间还能学点东西的事情可做了,之前无所事事的十多天,简直让杨山无聊的发疯,也难怪这年头会有如此多的街溜子,真的在家呆不住啊。
有了牵挂后,杨山也想着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于莉,他还不敢主动找上门去,只能在于莉下班的路上等她。于莉已经开始上班了,正在参加入厂培训,过段时间就要以实习生的身份下车间实习,一切顺利的话,等明年就能转成正式工,每月工资24块。
让杨山哭笑不得的是,于莉听到这个消息后,居然去附近供销社买了个笔记本作为贺礼送给他,这是把他当作弟弟来看待了。又说了几句亲密话,两人约好周末一起逛街后就分别了。
由于年纪太小,他们两个的关系比较尴尬,还是保持着学生时代的距离和矜持,倒是很像杨山前世九十年代校园时期恋爱,平时各做各的事,偶尔有空了才见见面。至于这份感情会不会长久的持续下去,杨山自己也不知道,他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借鉴,只是觉得和她相处起来很舒服,也很轻松,不用刻意去讨好。
杨山利用月初的回归的机会,好好学习了一番关于图书管理的知识。认真搜索后才发现,原来这图书管理也是门高深的学问,涉及好多学科,杨山重点学习了一下关于图书整序、分类、编目等方面的知识,以备万一。这次他也没什么可带的,就拿了一个微型收音机和一些零嘴回来了。
陈杰是街道办的宣传干事,为人开朗干练,对杨山也是非常的照顾。在去往区政府培训的路上,她一直在介绍街道办各科室的业务职能以及负责人的脾气习惯,着重告诉杨山可能产生业务交往的科室之间的相互关系。
杨山也学习的很认真,在这个以人治为主的时代,管理流程还没有那么严整,想要不给自己惹事,那就要在各方面都打好关系,熟悉他们的工作方式。总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直都是杨山的短板,现在杨山只能先通过学习他人说话交流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工作步伐。
培训的时间只有一天,培训内容相当紧凑,重点宣讲了国家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和对人民的意义。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只是简单的交代图书的整理、保存和借收手续的处理方法,要求每月向区图书馆汇报工作等等,至于其中的工作细节,由街道办图书室自己决定,灵活处理。
对于自由度如此之大的工作,杨山始料未及,但同时也放下心来。因为这意味着不会有上级来检查工作质量,也不会有业绩要求,更不会有什么内审存在。反正在工作中只要不出事儿,那就都不算是事儿,而除了火灾,杨山也想不出能出什么事情。
当天夜里,杨山就借鉴前世囫囵吐枣学到的知识和他年初在图书馆的经历,认真的书写了街道办图书室管理规定(试行),里边涉及书籍的借阅登记办法,室内环境要求,工作人员职责,入库图书的定期保养和盘点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还兴致勃勃的画了份室内陈列布置草图,划分了图书陈列区,浏览区,工作区,和一个小小的隔间当作图书保存和整理区。
第二天一早,杨山就带着他熬夜成果拿给他的顶头上司陈杰。这位大姐对于杨山的工作积极性非常满意,只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有些不解。
“借书要押金可以理解,但是要收费,这是为什么?”
“是这样的,陈姐,咱们的图书室预计能分到的书籍只有600册,如果不设置收费要求,肯定会出现某些热门书籍长期收不回来的问题。收费并不是目的,而是提醒借阅者尽快还书,这样既能提高咱们图书的流转速度,也让更多的群众能借到书。而且咱们也不是完全收费,只是对于超出借书期限的行为进行收费,这个期限我目前想的一个星期,收费金额嘛,就按每超一星期收费1分钱来算。当然这是我初步的设想,是否执行、怎么执行还是要您来拿主意。”
陈杰点点头,暂时放下这个疑问。只要涉及到钱,那就不是小事儿,怎么收费,谁负责收费,收上来的费用该以什么名义处理这都要考虑。
“那这个呢?对借阅人员的出入区域管理是什意思?”
“图书室是在街道办的院子里,对外开业后一定会增加很多外来人员进出流动,这有可能影响到街道办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也会加大咱们门卫大爷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我就想着能不能在街道办门口就做一下提示,在显眼的地方设置提示牌,指引那些借阅图书的人走规定的线路前往图书室,这也方便门房监控。”
“规定的线路怎么弄?”
“画线,在地上或者墙上用特殊颜色画线,指引借阅的群众到图书室来,将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设置隔离栏。咱们在图书借阅证上也可以注明,必须要按照规定的线路行走,不能随意前往其他区域。”
杨山接着又拿出他画的一个借阅人员进出线路引导示意图,指示着上边的线条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借阅者在向门卫出示借阅证后,就按照引导走这条路线,除了最后这几米,几乎全程都在门卫的视野内,很方便监控,而且对借阅群众的出入管理也能做到有章可循。”
陈杰点点头,随后又问了一点,“图书室工作人员职责里要求为阅览群众提供热水,这个有必要么?”
杨山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以前经常去图书馆,那时候就想着要是有热水喝就好了。”
陈杰哈哈大笑,又提出了个问题,这个烧水的柴火费怎么出。
“把借书的超期收费拿来用可以不?”
陈杰沉吟了一下,“你先把确定下来的事情都做了,刚才那些问题我去和主任商量商量。”
杨山起身告辞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