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已经出门了,但杨山留下的影响力依然弥漫在整个大院。
后院的聋老太太家,三个人依然在讨论杨山的事情,讨论的焦点已经转移到该不该帮杨山在轧钢厂找个临时工的位置,看来杨山备二的身份有望提升一位。
二大爷家,二大爷依然坐在堂屋的椅子上,回味着刚才的精彩表现,感慨知己难觅。刘光天则在角落里想着杨山接话的时机和用词,感觉杨山这份功力深不可测,天桥下边那种一分钱听八段的简直就是垃圾!
贾家的好大孙棒梗,正学着杨山的腔调说着自己编造的说词,被贾张氏一巴掌拍到屁股上,训斥道只有叫花子才说这个。
三大爷还在琢磨那副顺口溜对联,越琢磨越觉得满意,决心以后要在精打细算方面持之以恒,争取有朝一日能把这副对联贴在四合院的大门上。
至于刘家,额,估计除了他家老二,其他人都已经忘记杨山来拜过年。
总之,在年三十的早上,杨山在四合院一炮而红。
中午杨山赶在图书馆关门前完成他的抄书大业。杨山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不管效果如何,至少持之以恒的毅力还是有的,也算是迈出了自己学业道路上的第一步。
杨山对过年没什么兴趣,在这个世界上他孤家寡人一个,过不过年都一个样儿。甚至还不如不过年呢,那样的话至少杨山下午往回走的时候,路上不至于那么冷清。
回到家,杨山就开始准备他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杨山很有仪式感的把这项计划命名为:糊墙工程。
并且站在板凳上,很郑重的对着墙宣布:冲击中考的第二项工程——糊墙工程,于大年三十正式启动。
杨山这次重点攻关科目就是数学(在初中的时候这门课分成了两门:代数和几何。不过结业考和中考都合成一门考)。
他准备做一份初中数学的学习提纲,详细有序的列举出每一知识点的掌握要点和公式,以及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另外再做一份思维导图,争取把所有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记忆和使用习惯。最后把这些内容模块化,一页一页的拼接好贴在墙上。
这个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所以杨山大手笔买了100张毛边纸和一瓶浆糊用于此项工程。
就在杨山上蹿下跳的忙碌中,夜幕降了下来,四合院各家的年夜饭也开始筹备。
这其中就数中院一大爷家最为热闹,何雨柱调好饺子馅后,就去厨房做菜,红烧肘子,青椒炒肉片,清炖鲫鱼,溜肥肠,这四个硬菜都是一大爷家出的食材。贾家在贾张氏的积极干预下,出了两个素菜两个汤,辣炒土豆丝,麻辣豆腐,紫菜鸡蛋汤,疙瘩汤。聋老太太拿出了她珍藏许久的一坛子黄酒。
凑齐这一桌子酒菜,在这个困难时期着实不易,四家10口人对于这顿饭也是期待了好几天,饺子还没煮熟,棒梗已经嚷嚷着要吃肉了,有贾张氏的护持,贾东旭也不好年三十在别人家教育孩子,只能拿眼睛使劲瞪他。棒梗有恃无恐,越发的嚷嚷,秦淮茹只能不好意思的拿出一块糖,算暂时堵住了棒梗的嘴,看来贾家惯孩子的风气在贾东旭活着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何雨水百无聊赖的坐在一边看着贾家一家子闹腾,唯一能说上话的一大妈还在厨房煮饺子忙活呢,只能时不时的逗弄逗弄小当。她心里暗想还不如呆在杨山的屋子里自在呢,至少不用被聋老太太训斥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杨山那里,她在炕上打滚都没人管她,只可惜今天是大年夜,孤男寡女的独处一室也没这个说法。
一大爷和贾东旭聊着四合院里的各家各户家长里短,贾张氏偶尔插上一句。大家都很默契的没有提到今年异常艰难的年景,这个冬天京城都没有下雪,让众人感觉明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小易啊,这又是一年了,你上上心,给柱子张罗们好亲事,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可不能耽误了。”聋老太太眯缝着眼,认真叮嘱道。
“嗯,这事儿我也一直记着呢,年后我去车间到处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现在年景不好,厨子很吃香,柱子的事儿应该不难。”一大爷显然心里已经有了成算。
“雨水也快了,等她初中毕业了就别上了,女孩子上学没啥用。到时候我就把我侄子介绍过来,虚报个岁数就能领证结婚,街道办不会管的。”贾张氏不知道哪根筋抽到了,突然来了一句。
何雨水听了直翻白眼,这是哪儿和哪儿啊,她又不傻,好好的城市人嫁到农村去,是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忆苦思甜吗?
“我看啊,杨山挺不错的,人老实身体也好。而且还和雨水是同学,知根知底的,房子也是现成的。到时候就让他们凑一对儿好了。”秦淮茹现在还是傻白甜的属性占上风,说了句得罪死婆婆的话。
贾张氏的三角眼瞬间蓄力完毕,冲着儿媳妇暴击过去,要不是场合不对,早就开骂了。
贾东旭觉察出不对,赶紧插话,“淮茹,别瞎说,柱子舍不得让雨水以后跟着吃苦,杨山那样的可不行。”
秦淮茹撇撇嘴不说话了,她脑子里还没转过弯儿来,就想着杨山怎么也比婆婆的侄子强,那货连小学都没上完。
这时候饺子煮好了,何雨柱端了一大碗出来,何雨水见状立马起身想接过来,被何雨柱瞪了一眼。
“我去送吧,顺便看看杨家小子过年还缺点啥。”一大爷主动接过了大碗,出门向外走去。
“杨山,开下门,饺子来喽~~~。”大概是过年心情好,一大爷拉着饭店跑堂儿的长腔到了门跟前。
杨山也在等着这顿饺子,立刻开门迎进来接过了碗,嗬,这饺子真没少给,足足一大海碗,肯定有二十多个,够他吃的了。
“慢慢吃,不用急着还碗,这碗底还有点醋,你蘸着吃更香。”
一大爷进来后也没急着走,坐在饭桌边和杨山聊几句,往年都是大年初一上午,三位大爷上门给各家拜年兼慰问,一大爷知道那时候杨山肯定不在家,所以这算是提前慰问了。
坐下来后看到饭桌上还供着老杨头的照片,照片前插着三支香。
一大爷满意的点点头,对着照片上的老杨头就是一顿感慨,大意就是杨山长大了也很懂事,让他放心,四合院邻居都会看顾着他的。
杨山默默的坐在旁边,从继承的记忆中得知,老杨头对原主还是很好的,虽然是个酒腻子,但从不缺杨山的嘴,也从没打骂过他,甚至还鼓励他努力学习争取考个中专,在他的学习方面也舍得花钱,这份见识和苦心对于一个长期处于底层的人来说很难得。
所以杨山也默默的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这老头,年节供奉烧纸都不能缺,另外等他有能力了,还打算回老家看看,帮衬一下养父和两个哥哥。
一大爷头看到窗户与门之间的墙还贴了几张纸,心里有些奇怪,怎么大年夜杨山糊墙,不过少年心性,一大爷也没多问,只是又和杨山聊了几句最近的事情,这才起身离开。
出门后一大爷对杨山愈加的满意,开始认真考虑给他升级的可能性。
屋子里的杨山拿起饺子碗,给老杨头拨了几个,就大口的吃起来。
真香,何雨柱确实有本事,把白菜猪肉馅调得这么好吃。
三下五除二吃完后,杨山抹嘴关灯上床睡觉,对他来说年三十就这样了,整个年也算是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