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食堂后,常声拿筷子串起两个二合面馒头,打了一份二等菜回来和杨山坐在一起。
学校食堂的菜分三档,一等有几片肥肉,二等带点油腥儿,三等就是白水煮白菜那种,顶多加点酱油盐。由于食堂的菜便宜,大部分师生都会买前两档,杨山当然是买不起,对第三档也没兴趣,家里还有几十斤萝卜白菜呢。
所以杨山只买了三个二合面馒头,打了一整饭盒的免费米汤,泡着一分钱芥菜疙瘩切成的咸菜丝,一口馒头一吸溜。
“听说你上午打听考中专的事情了,怎么,成天不学习的你也想着考中专啊?穿羊皮袄的放羊娃要考中专的笑话现在已经传遍校园了。下次你别乱打听了,有啥事儿你问我,我表姐去年刚考上中专。”
杨山抬起他那憨憨的脸呼噜着说,“我也就突然想想,听说考上中专后的补助很多,而且学校吃的也好,所以就问问。你姐那个班考上几个中专,她上中专有几块钱补贴?”
“她们班考上6个,不过那个班学生好,按以往的情况,一个班平均也就能考出4个中专生,我姐学的是护理啥的,每个月有10块补贴呢。”
杨山停下吃饭想了想,半假半真的叹口气道:“10块补贴可真够多的。我现在成绩在班里也就30名左右,你说努努力明年有没有机会考上哦?。”
常声楞了一下,想了一会儿后说:“我觉得机会不大,你虽然不算笨,可上学也没好好学啊,要不.......,你年后开学找找郑老师,报个病假啥的,让他帮你留一级,这样就能多学一年机会更大,不过你可想好了,年满16岁你的那个5块钱补助可就没了,到时候你拿啥吃饭?”
“那你呢?有啥打算,还是去你爸单位打临工?”
“是啊,我一直这么打算的,初中毕业就去屠宰场,一个月算上补贴22块5,以后再接我爸的班,要不你也别去接班扫大街了,我让我爸找找关系,把这个指标转到屠宰场,估计花不了几个钱,算你借我们家的,这样咱两儿既是同学又是同事。”常声为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感到兴奋。
“不去!”杨山坚决地摇摇头,心想再过段时间屠宰场连猪都没几头了,怎么可能还会增加临时工职位,即使真去了也没有补贴,还不是和扫大街一样的收入。
“那你真打算考中专?”
杨山点点头,“反正试试也不花钱,我想着寒假里自己补补课,看看能不能把成绩提高一下,要是真不成还不是照样去扫大街。”
“你还是现在就赶紧复习吧,下下星期开始期末考试,如果有三门课不及格,开学你也不用来学校了。”常声歪脑袋斜了他一眼。(这个是我瞎编的)
“嗯,除了俄语,其他科都应该能过。”杨山打算俄语直接交白卷算了,反正怎么都是不及格。“对了,你姐家庭条件不错,供她上大学不成问题,为啥不上高中考个大学,大学生说出去多威风。”
“那也要先上个重点高中才行,她主要是不想离开京城,中专生分配工作都在本地,大学生可就不一定了,弄不好连上大学都在外地。真要那样了,想转回本地可太难了。”常声给出了个杨山没想到的解释。
“那你能帮我借一下她的课本么?我想再复习一下以前的东西,我的课本都被我扔完了。”
“不用借她的,我的初中课本全在,而且都很新,每次发下来我妈就逼着我包书皮,等放寒假了你来我家拿就行了。”
杨山想想也没啥要知道的了,于是开始扯闲篇儿,“哎,你们班的刘娟学习好,估计能考上中专,以后像她爸那样当会计,你妈不是就喜欢学习好的么?你要不试着接近一下?”
“咱是杀猪的,人家是玩算盘的,说话不在一趟线儿上,我才不触那个霉头呢,你们班的那个何雨水不错,听说她家是厨子,和我对路,要不你给我介绍下?”常声知道杨山在拿他打趣,所以毫不客气的把话题绕回杨山头上。
杨山压根没接这茬,“她比你高,不合适!”
说完这话心里突然就有种莫名的爽感~~~
由于冬天天黑的早,所以学校5点放学了,杨山抓起在鸽子市买的当做书包用的面口袋,匆匆忙忙往家跑。到了院门口煤铺送煤的小伙儿已经在等着他了,正和门神三大爷聊天呢。
“三蛋啊,你这突然买这么多煤,家里的这么快就不够用了么?”
三大爷见到杨山一脸关切的问。
“是啊,去年秋天没搞清楚用量,这两天感觉身体冻得不太舒服,所以多买点煤备着,迟早都能用完。我可不敢生病,要是严重了,到时候吃药都不只那点煤钱了。”
“这就对了嘛,上个冬天看你家里那样子,比逃荒的都不如,日子不是那种过法,赶紧去帮着卸煤吧,人家小伙子等了有一阵子了。”
咦?这还是传说中的那个粪车路过都要尝尝咸淡的三大爷么?难道我这个版本的三大爷不正常?看来三大爷还是有点底线的,不会连穷小子的东西都要刮层皮。
和三大爷寒暄过后,杨山扭头招呼着小伙子往厨房里头的杂物堆卸煤,那小伙子身大力不亏,200斤煤四大筐,都不用他帮忙,两趟就搞定了。临走的时候杨山除了结尾款,又带着点不好意思拿出不知道哪年买的大前门递给他。
“大哥对不住哦,我这家里没啥好烟,这还是以前别人留下的。”
小伙儿倒是没介意,只从中抽出一根,“这就挺好了,平时我都是数着根儿抽呢。”
唉,别人可都是送牡丹、中华甚至熊猫烟的,不由得杨山又开始吐槽了。
送走小伙儿后,杨山又回去看了看煤球堆,看来这个冬天不会挨冻了。安下心来后,杨山先去中院换上了他下学路过买的灯泡,之后就回到屋里开始他的日常生炉子做晚饭,这次杨山准备试试烙饼,当然是不放油的那种干烙。
杨山计划着等吃完饭后,再看会儿书,好歹把书包背回来了,总不能白背吧。
在他瞎忙活的时候,院里在外工作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各家也都升起炊烟,这年月大家吃的也都差不多,整个大院都是一股子蒸棒子面的味道,时不时的还能听见孩子的哭声,估计是某个学习不好被告家长或者下学后调皮闯祸的愣小子被正在等着吃饭的家长揍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嘛。
杨山在炉子边听着院子里充满生活气息的吵闹声,恍惚中感觉自己回到了儿时在大杂院生活的年代,除了个人卫生不好打理,似乎这样的生活也挺好的。